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辞旧迎新
时值岁末,按照惯例,我要动笔写自己的2024回眸。几次动念,却不知如何落笔。
01
今早读到了小陆老师的文章,用年度关键词“沉”来总结自己过去的一年。我一连读了两遍,非常写实。我的脑海里也涌现出了好多词:充盈、拥挤、炽热、小满、无力、张望、安定……看着这些词,我意识到刚刚告别的这一年,那么充满张力。此刻,西斜的阳光依旧暖烘烘的,我一边码字,一边对着这几个汉字,逐帧回忆我的2024年。
年初,我解锁了一个新的角色——二胎妈妈。伴随着身体的释压,我在熟悉的养育场景里顺利进入了状态。这是一段重新认识自己的奇妙时光。是在无数个不得不中断睡眠的星夜,我一遍遍数着对面楼里亮着灯的房间,心里暗笑哪个倒霉蛋这么晚了 还不能睡觉,然后耐心地重复哄睡流程。还是大儿子捧着绘本拉我讲故事,小儿子饿得哇哇哭,我像一只轨迹诡异的苍蝇,在不同的房间里钻进钻出。即使有可靠的帮手全方位协助,生活一下子也变得拥挤不堪。在这个长长的假期里,我没能达成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买了课但没去成的产后修复,比如接了龙但没去成的读书分享会,比如解下腰封但没翻几页的枕边书。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吧,整日像个不用抽就自己转个不停的陀螺,可心里很空,觉得自己失去了好好规划的能力,陷入一种阅读缺失的荒芜……
电量耗尽,就需要好好充电。
蝉鸣的盛夏,我和读书会的小伙伴们参加了陈忠文工作室研训活动。我重新认识说课。听来自杭州的于利建老师说课《伟大的悲剧》,为他扎实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和精准的表达力所折服。听亲爱的张霞儿老师从评委的视角来指导说课,深感如何把课说好,有技巧,也需要艺术。
我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背唐诗。背诗的感觉很奇妙,有时是神思倦怠的午后,背景乐是悠长的蝉鸣和咿咿呀呀的婴语,我一字一顿地读过那些诗句,单薄的铅字生出了细长的手,把我拽进了窄窄的书页里,再一睁眼,我已端坐在课桌前,听到语文老师抑扬顿挫地读杜诗,清矍的面容跟我想象中的杜少陵一模一样。再一睁眼,全场静默,所有人都在奋笔疾书,大学期末考要求全文默写《琵琶行》,我自诩记忆不差,只恨笔速不达。“啪嗒”一声书掉,和我一起惊醒的,还有肉嘟嘟的小娃娃。背诗从四月一直坚持到了暑假的尾巴,好怀念那些摇头晃脑的日子,陪我抓住倒退的记忆力。
我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背课标。今年秋天参加了两场考试,走出考场就懊恼自己不背课标。每日都是急抖抖的,但总还是能匀出时间来“蚕食”课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案头的学习单日渐丰厚。一边记背,一边遗忘,过程是往复的,总会螺旋上升。
这一年,又重温了一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还没找到心里的答案。重返工位后的我,总是做观众。同龄人陆续评上了一级,而我还是班主任年限为零的小白,之前不做班主任的窃喜慢慢变成了懊悔;去宁波参加特教带徒考,无缘面试。这一年,没有好课,没有案例和论文。第三轮上八年级教材,自己原来的设计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重读文本,读很多优秀课例,只想备出干净、高效、有语文味的课。这几个月,时间和精力投进了黑洞里,搅拌着我的耐心、创造力。知道自己不该老是东张西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处世逻辑,没法照着学呀。
我需要让自己安定下来。珍视自己的喜好,想看剧就去看,慢吞吞的也可以,别怕浪费时间。悦纳自己的不足,减少对自己的精神审判,复盘太多是巨大的内耗。在拥挤的生活中安定下来,掸净身上的尘土,甩开手,继续走着。
小
年
纳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