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复习课我们都是怎么上的呢?如何温故而知新?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支架?如何让学过的不同内容之间产生强制性的关联?如何把提炼?如何进行迁移?如何进行推广?
威廉姆斯的《高阶思维培养有门道》,今日读完第三章。第三章“提高关联性”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内容摘录如下:
一、走进关联性
大脑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高阶思维越完善,越具有生长性,我们感受到的事物间的联系也就越完善、越强健。
大脑通过建构联系来探求意义。
人类大脑特别擅长发现联系、建立关联。高阶思维运用得月子如,大脑便越能够在不同概念之间建立关联,更多的学习将会发生。
(一)纽带和连接
1.西尔韦斯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随机而琐碎的日常经验与影响人生的虽然少数但具有长久价值的信念、原则联系起来,并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记忆网络,巩固日常生活与人生信念、原则之间的联系,并不断地检验这些记忆网络地效果。
2.为了培养善于建立联系的高阶思维,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发现联系地思维过程,而不是只让学生做题或背诵。
3.掌握善于建立联系的高阶思维,意味着一个人能与自我、他人、周围世界都建立良好联系。无一可以偏废。
(二)处于变化中的关系
1.高阶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他们同自我、他人及世界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方面获得成长,有时候甚至能使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要改变。
2.加入一个人与自我、他人及世界之间的关系一经铸成便不能改变,生活将会变得很糟糕。
3.运用高阶思维意味着一个人不仅吸收信息,还考虑到真实的、互相关联的问题。
4.教师都希望看到学生发挥高阶思维,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地高阶思维。(运用)
5.背诵的知识往往是肤浅的,它无法让学生做好利用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突入其来的复杂问题的准备。
(三)主题和趋势
1.通过高阶思维来审视个体与自我、他人及世界的关系,我们便能够抽身到局势之外,看到事情和局势的发展情况。
2.戈尔曼:只有一种认知能力将明星员工与平庸的员工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这种全局思维方式能让领导者从周围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意义的趋势,并对未来进行战略性思考。
(四)生活中涉及关联性的问题
1.我正在学习或者研究的东西对我的人机关系有什么影响?
2.这些知识会为我与自身、他人及世界的关系带来什么变化?
3.这些内容对我与自身、他人及世界的关系有什么歧视性?
4.我所学习或研究的一切,对我与自身、他人和世界建立更好的联系有什么帮助?
我提炼出的几个关键点是:1.联系对象。(新与旧)2.找到关联点。3.关联的关系是变化的。4.全局的思维。5.在生活中去激发。
二、生活中设计关联性的问题
生活中涉及关联性的问题简单而直接。
比如:
1.我正在学习或研究的东西对我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2.这些知识会为我与自身、他人及世界的关系带来什么变化?
3.这些内容对我与自身、他人及世界的关系有什么启示性?
4.我所学习或研究的一切,对我与自身、他人和世界建立更好的联系有什么帮助?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地阐释高阶思维对这些有关关联性的生活问题的作用。让学生看出,建立高阶思维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意处。
三、理解信息——建立联系
(一) 策略描述
1.建立联系是指在不同的信息、感受、概念、生活经历、文化习俗、国家利益等事物之间找到关联性的能力。
2.只有视角具有足够的高度,才能够看到联系,觉察到关联性。
3.具有建立联系的思维技能,是完整体验事物之间关联性的基础。
(一) 与关联性的联系
1.建立联系不是简单地把一个事实联系到另一个事实上,或把一个理念与另一个理念相连,它还涉及发现个体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联系,把握个人经历的主旋律或是个性性格特质。
2.关联还包括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联系。
3.关联还涉及某一人群能否同外面看起来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群建立联系。
4.万物之间有联系。包括敌对郭建之间。
(三)教学提示
在课堂钟提升建立联系的思维技能的一个途径是把新信息与学生已知信息联系起来。
人类的大脑喜欢发现事物钟蕴藏的联系、联结和某种模式。
(二) 可用于发展思维技能的问题
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联系思维技能的问题一般注重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把隐藏的关系揭示出来。如:相似关系、纽带关系、因果关系、从属关系或其他联系。
以下一些问题或提示语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联系的思维技能:
•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和你有什么相似之处?
•你会怎样与这个角色展开对话?
•我们以前什么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
•你曾经什么时候因发现了事物间意象不到的关联而感到惊讶?你是怎样发现这种联系的?
•你们小组共有四人,尝试找出你们之间的五个共同点。
(三) 借助图形组织器展开高阶思维
1.奥格尔发明的KWL。已知,想知,新知。大脑研究显示,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学习和记忆非常重要,KWL表格借鉴和利用了这一点。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学习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新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接受度。
2.变通做法:让学生就已知、想知、新知展开简短的讨论,不做书面记录。
3.网状图来概括已知的内容。
可以把KWL表格粘贴,把学生想要学习的话题穿插进去,或者围绕这些兴趣点组织教学,或者让学生小组去探索问题答案。
四、理解信息——建立联系
(一)策略描述
1.强制建立关系,指努力寻找两种事物、理念或两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即便二者乍看起来是矛盾对立的。
2.研究两种看似冲突的事物,努力寻找其中的关联,有时能够引发极具创造意义的高阶思维,揭示出富有深度的独特关系。
(二)与关联性的联系
建立潜藏的联系,在看似冲突、脱节的事物之间创造出一个联系。
(三)教学提示
强制建立关系是保护和利用离题思维的一个好办法。
课堂讨论中,学生说出一些完全偏离主题、没有头绪的话。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看待、理解这些话和所学主题的关系。能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
(四)可用于发展思维技能的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不同事物之间强制建立关系,那么提问通常要聚焦于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处,而非不同处。
•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两个对立的角色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联系?
•有哪些可能的场景或许能促进解决中东危机?
•按照你的思路,你刚才发表的观点与我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可能与《星球大战》有着一致的主题?
•甲事物如何让你想起了乙事物?
•今天的课更像一碗意大利面还是一份冰激凌?为什么?
(五)借助图形组织器展开高阶思维
直角思维图形组织器有助于发展强制建立关系的思维技能。
五、发现应用——推广
(一)策略描述
1.“推广:推广这项高阶思维技能是指从一种情境中提炼出原则、思想、主题和价值观并看出它们如何应用于其他情境。
2推广是一种迁移。
3.它非常类似于帕金斯的低路迁移概念:“当一种情境与另一种情境之间不断出现相似之处,主体在二者之间建立了联系时低路迁移就发生了。”
4.推广思维活动更容易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它涉及吸取在一种生活情境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并把它应用到另一种生活情境中。
(二)与关联性的联系
1.能够发挥推广思维技能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检验,它表明学习结果已经内化于心了。
2.学生能够运用推广的思维技能,表明他们的高阶思维就已经具备了关联性这个素质,学生能够从一种情境中获取特定的概念、价值观和原则,并将它们推广到其他情境中。
3.推广可能意味着在一个课堂中学到某种方法,然后把它用到其他课堂中;还可能意味着从一次生活体验中学到某种经验,然后将其用于其他生活场景。
(三)教学提示
1.在教授学生推广这一思维技能时,一定要选择真实性强的生活场景。
2.这要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生活。
3.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从个人事件、故事情境、历史事件、新闻时事过渡到世界性的情境。
4.在利用这些生活情境时,一定要切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把在一种情境中概括出来的抽象理论推展到其他情境。
5.推广是高阶思维关联性维度中最难掌握的技能,学生或许需要大量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四)可用于发展思维技能的问题
推广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它需要个体进行深入的内省式思考,而内省式思考也需要锻炼和培养。以下一些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推广技能:
•这次经历教会了你什么?
•这次经历对你课堂之外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你的过往经历对你解决现在的问题有什么帮助?
•对这一情况的思考你取得了哪些突破,帮助你解决了目前的问题?
•这个人物角色在这段故事中体现出什么信念、价值观?
•既然你秉持这样的信念,那么下次发生这种情况时,你的做法会与上次有什么不同?
(五)借助图形组织器展开高阶思维
1.所示的图形组织器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进行推广。
首先,让学生在标有“情境一”的三角形中写出关于该情境的一些详细情况。
其次,让他们在标有“情境二”的三角形中写下关于另一情境的一些详细情况。
让学生分析情境一的情况,从中提炼相关的观点、价值观、信念等,并把这些内容写在“情境一”三角形的周围。
接着,转到“情境二”三角形,让学生考察这个情境的细节情况。
探询两种情境各自包含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原则)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香绕指柔,诗意悠悠启心扉。在这银装素裹的季节里,我们以诗为舟,以词为桨,共赴知识的瀚海,探寻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