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5期 陆锦源‖手机 作文展示

文摘   2025-01-16 14:05   浙江  

一开始,自然是因为“语文山水”公众号那篇火出圈的《手机美人》。这题目,学生应该很有话说吧?于是打算让学生也以“手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如下:


手机

男儿七尺肯低头,寸寸光阴掌上流。

古来圣贤皆寂寞,缘无手机解忧愁。

(用了“语文山水”老师的定场诗) 

请以“手机”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亦可(写诗歌字数要求可放宽到498字)。

几个题目,供参考:

记叙文——《我和手机不得不说的故事》《我的爱机》……

议论文——《假若现实比手机更精彩》《守机》


学生作文展示如下:


《醉手机记》  李杭逸(您目前所阅的版本经过辛苦修改)

无形之网,触达世间万千;方寸之屏,观览多少圣贤。有物纤然临于桌上者,手机也。中学生之有不学者来游于此,观少骤醉,故自号机奴。

论手机之大小,或曰方寸之窄,只手可掌,握之而不落,而又论其之旷达无垠,可至凡尘各景,览山河之大观,可察世间百态,乐红尘之趣味。手机之景,得之心而寓于一屏之内,殊可叹也。

余尝携一机于寝自乐,则时光飞逝若白驹过隙。倘非家中主母尚能以一吼之力解手机之惑,只怕待吾黄粱梦醒,已是斧柯烂尽、物是人非矣。

嗟乎!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机下?手机伤我千百遍,我待手机如初恋,可称士耶?余尝痛饮冽泉,谓人曰:手机岂知吾鸿鹄之志哉?发誓此生再不入机门。然小别三日,手痒如麻,复又捧如珍宝。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可御手机之惑,不以机喜,不以机悲,何哉?曾闻北京城大学府中有名韦神者,昼夜苦学数学,抛机于脑后,不动半分,以中有足乐者,不觉手机之乐甚于此也。夫机之诱,危害万千。近日考试,小小测验竟也未能得心应手,母大惊曰:将机中努力,转而为学,可乎?殊不知机中之天赋更不比学习之优秀,真乃赔了夫人又折兵

思忖良久,论此方寸妖物,有三招可制之。

其一曰,机即是空,空即是机。手机者,红粉骷髅也,非吾珍宝!其二曰,移星换斗,偷梁换柱,转移注意于他物之中,替换手机成心中所爱,而后将其抛之脑后,不再关注。其三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必要时杀机证道。此三则戒机大法,家母之述备矣。惜余未尝成功一次,甚可恨也。

罢,真料得手机如江山,如美人,如夏日触不可及之烟火,如西洋柏林的春雾,如冬令日的第一场雪。似辛弃疾诗中杯酒之来去,即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是也,古来圣贤非寂寞,不过以酒代手中方片罢了。

呜呼!机之功德,不喻皆明;机之危害,亦是如此。然不能辞者,何也?自余八岁用机至今,爱机、守机已四五年载矣。然则何时而戒耶?其必曰:噫吁嚱,真真难哉!戒机之难,难于上青天!

吾醉与手机同乐久矣,趁此清醒之时,述之以文,以警后人。噫!戒机人,吾谁与归?

时二四年一月三日。



《老妈认为的手机》  胡鎏乐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父母为什么不同意我们看手机呢?

前天是元旦,大家都过的很开心,但我稍许有些悲伤。和老妈约好的,元旦给我拿一天的手机。结果,意想中那样,她逾约了。那我就不开心了。问她,为什么不给我,她说是为了我好。笑话,天大的笑话。

现在全国父母都这么统一了吗,我手机中连个游戏都没有,她说我沉迷游戏,我听音乐看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她说我在和女生聊天,没错,我承认,歌手是女的。

跟老妈说拿手机拍一下会的题目,她才同意我碰手机,想趁机看一会浅浅的脚印公众号,刚打开微信,看到我和她的聊天框中又多出几条视频号,题目是这样的:《为什么好孩子都不拿手机》《孩子不能玩手机的原因》……我无语了,老妈啊,你不知道大数据吗,你越看这些,它越给你推这样的砖家视频啊,为什么我的手机视频里都是一些写作文案和一些优质视频呢。真想说,人不同,视频不相为谋。

虽然老妈不给我手机,但是我还可以去奶奶家看手机,于是我就骑自行车到奶奶家准备和手机过两个小时。打开抖音,就跳出一条:忆往昔,泱泱华夏赫赫脊梁,红旗劈风斩浪;观今朝,涛涛山河满日骄阳,青年意气昂扬。梁任公有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时代风云起,少年踏歌行,栉风沐雨自担当,吾辈青年当自强!

多好的文案,看得我热血沸腾。老妈啊,要是你能看到我在看这样的视频,您还会不让我看手机吗?老妈的心中,她认为的手机就是那么不好,是害我成绩差的罪罪魁祸首,唉……

 

 

《守机》  王可羿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成天与手机作伴,日日“守机”,

“守机”危害身体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低头看手机,时间一长,就容易得颈椎病。据国家健康管理局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已达到惊人的73.3%。其中青年人数占比从5%增加到67%。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得了颈椎病不仅体态不美观,等到以后还会压迫神经,日日“守机”只会加剧病情。

“守机”危害心理健康。“守机”如守灵,守的是被禁锢的灵魂和独立思考能力。网上的信息丰繁复杂,过多的信息量会使大部分人抛弃思考,短时间的知识灌输会使得耐心减弱,因此人们既不会花时间思考,又从根本上不愿意思考。这就使得独立思考的能力被禁锢。放下手机往往会感到空虚、魂不守舍,只能依靠手机的声、画刺激来调动积极性,这就使得灵魂被禁锢。日日“守机”只会加深空虚感。

“守机”会危害家庭和睦。想象一下,当你因日日“守机”而得颈椎病时,医生会让你少玩手机,陪同你去医院的父母会禁止你玩手机,而你深知只有手机才能给你带来活着的感觉,带来快乐,回避痛苦。你需要手机。于是你们就爆发了争吵,这是无可避免的结果。日日“守机”只会破坏家庭。

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机,直面自然。抬头看天,炽热的艳阳会炙烤你的潮湿;低头看,坚硬的土地会支撑你少见的直立。或许在太阳下并不怎样,那为何不找一片树荫,观察落叶乘风而起,思考生命为何倔强不息?做到这些,当父母叫你出去走走时,就不会一脸抗拒,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维系家庭和睦的方式?

放下手机,不“守机”而得生机。



《论手机》  郑景轩

手机作为当今最主流的通讯工具,功能也是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

但我们必须明白如何正确的使用手机,明白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去不合理的使用它。

我认为判断一个人会不会真正的使用手机,首先要看他在日常生活中与手机的相处模式。

一个人他在家里经常使用手机,到了外面去吃饭时,他仍旧边吃边玩手机,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能够真正使用手机的人。

假如一个男人每天都待在家里,吃饭点外卖,上厕所看手机,空余时间用手机玩游戏,那也可以肯定他不会合理地使用手机。

一个人在别人与他交谈时,他一直看着手机,随便应付对方的话,那也就不能说他会合理地使用手机。

总而言之,一个人如果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不能控制自己放下手机,那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真正会使用手机的人。

会使用手机的人,他是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对他来说,手机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辅助工具,并不会因为手机而忽视乃至丢失生活中的其他美好的事物。会用手机的人,无论是在寻常生活还是重要场合中,他都能够重视比手机更重要的事,比如在家陪伴亲人,在外欣赏自然,在社交中尊重别人。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沉迷手机已经渐渐成为常态,我认为是手机带给我们即时快乐使我们沉迷其中。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反人类的反人类的活动,人的本能就是去寻找欢乐,而学习只会让我们变得不快乐【批注:这句是错误的】,所以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中和学习的苦。于是,手机就成了最好的缓和剂,然而一旦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你会越来越讨厌学习带来的苦,去更加享受手机带来的乐。比方说上课逃学去网吧,半夜偷偷打游戏。这也不是手机这一种东西带来的,而是人的天性。但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他们会暂时放弃手机带来的短暂的乐,而是埋头苦干,去得拼搏之后的长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坚持学习而不放弃学习的原因。

总之,爱看手机是人之常情,但看手机要有度,不能让手机控制你的生活,甚至你的人生。记住,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够享受快乐且提升自我

 

《与爱机的第520次谈心》 方禹皓

爱机啊爱机,你最近大抵是病了,怎么我放学一回到家,你就用性感的方形身材和闪闪发光的屏幕来勾引我。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每次我一回到家就勾引我的心,这会使我狂燥而火热的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的!今天,我不得不再再再一次跟你谈心了!

首先,你的优点显而易见,那就是能上网查询资料,浏览信息。每当我做题遇到难题或不解之惑,你总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库中找到能开启解疑之门的钥匙。在日常也能在网络中汲取知识和信息,涵养自身,这是我佩服你的地方。而且,你在通讯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打电话,发信息都离不开你。在这里,我十分赞赏你的重大作用,奖励你今晚陪我两小时(^_<)

但是,你给我……不,是给广大青少年带去了欢乐,却让他们失去了青春年华。六寸佳人体似酥,屏幕一亮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爱机,你可能不知道吧!你的危害远高于你的优点!

一些学生有的一回到家就直扑你的同族,书包一放,床上一躺,手机一掏,在手眼的配合下,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二天清早。然后来到学校,书包一放,作业一抄,桌上一趴,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天。

还有些学生为了能和你双向奔赴,竟拿生命和前途当赌注。作业乱写一气,成绩一落千丈,彻夜玩游戏导致睡眠不足甚至瘁死!长期玩手机导致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爱机,你看到了吗?一切的根源都是由你而起,学生为了你甚至不惜浪费光阴、自毁前途,只是为了玩游戏或刷视频,你难道就没有半点内疚吗?!我十分愤慨,愤慨午夜12点与你在王者峡谷的相遇;厌弃凌晨3点的和你在NBA总决赛上的相见;痛悔凌晨3点与你在抖音,快手,视频号上重逢……

这是我们第520次谈心……你悔改罢!

 

《手机之蒋舒扬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愈发需要一种便携的通讯设备。手机由此而生。而如今,手机之早已不同往日。

《道德与法治》书上说: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从这点来看,手机很有用。没出过国的人可以通过手机知道拜登赦免了自己儿子;囊中羞涩的人可以通过手机感受茅台的醇厚,画饼充饥;单身狗可以看几部海王剧,狠狠地过一把瘾。手机让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更加多元,这是手机的有用

但换个角度看,手机其实无用。你可以欣赏年轻人整顿职场的段子,自己却对上司点头哈腰;你可以看有钱人喝茅台喝得酣畅淋漓,自己却只能扭头,再打开一听肥宅快乐水;你可以在看海王剧时浮想联篇,但自己却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有牵过。手机看似让人们的生活体验变得丰富,却无法让人们对事物有真实的感受。你只是接受者、不是使用者。就像你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定有满腔热血的激奋。但你不是诗仙,没有看穿世事之后的释然与洒脱。这是手机的无用

如今,手机功能处处开花,用处之多不可估量。但如何使用手机是一个大问题。不同人之间可能有天差地别:你使用夸克只是为了解决低俗的生理需求,但人家可能在用夸克文档搜集真正的学习资料;你安装作业帮只是为了偷工减料,但人家可能在用作业帮校对正误、整理谬误;你下载天工AI,是让AI帮你生成恶搞、低俗的内容,但人家可能在借助科技的红利来制定方案以便学习,搜索新闻来开拓视野。这是手机的实用

因此,我们不应盲目依赖手机,更不能把手机仅作为获取低级乐趣的工具、手段。而是要付诸实践、付诸努力,借助科技的力量,搭上学习、成长、发展的快车。诸鲲!让我们借手机之万里长风,扶摇而上,鹏飞九天!

 


浅浅的脚印
因热爱而不断摸索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