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史,很多时候是一笔糊涂账。就算是上帝视角,恐怕也难以明察秋毫。这就给后人留下很多演绎的空间。
比如,上个月学习的《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我也穿凿附会写了《周亚夫的怨》。谁知这就如石块投入静水,波纹一圈圈荡漾开去,不少学生加入了演绎潮流,写出了不少可读性较强的文字。现在分享两篇如下:
·例一 ·
【演绎方向】汉文帝慰劳细柳营,周亚夫稳坐中军帐并未出迎,他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
【学生演绎】
周亚夫军见驾
烈日当空,寂静的山林中。只听得一阵马蹄声响,打破了这份寂静——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正策马飞奔,冲向细柳军营。
营帐中,将军周亚夫正屏息凝神,仪态端庄的坐在桌前,盯着那打开的卷帙上。营地里一点声音都没有,仿佛一切都凝结了,唯有那些军旗在风中猎猎飞动。
“报——”只见一士兵从营门口飞奔到中军大帐,他身后扬起一道薄薄的灰尘。传令兵跑到营帐前,高声道:“圣上先驱已到,令将军打开营垒大门,圣上要亲自慰劳军队!”周亚夫稍一皱眉,仍是体态端坐,神情自若:“传我命令,军营中将士听从我的命令,不听从圣上的命令,暂不开门。”传令兵一声“得令”便转身出去,一路高举令旗,边跑边高声呼喊:“将军有令:坚守岗位,严阵以待,违令者斩!”
营帐中便又沉入宁静当中,仿佛刚才只是安静的湖泊里冒出了一个气泡,瞬间破裂了,消失得无形。营寨外那队骑兵有些骚动,几匹马打着响鼻,马蹄不停地刨着地上的泥沙。
周亚夫放下书卷,缓缓抬起头,望向营帐外:“如今匈奴大举侵入边疆,皇帝为何冒险来此?若是敌军化妆欺骗来攻,该如何是好?”说着他又将视线移到挂在墙上的地图上。地图上有好些标记,还有山岭和河流。几个箭头指向南方,好像有几股敌人的洪流正浩荡而来。
没有多久,传令兵满头大汗的跑进营帐中:“报——圣上已到军营门口,已派使节持符节召见将军!”周亚夫朗声道:“传我命令,打开营垒大门。”说话间,周亚夫已起身,披上铠甲,带上头盔,拿去兵器站在大帐门口。不久,皇帝仪仗浩浩荡荡行到中军,亚夫便大步上前,以军礼见驾。
02
【学生演绎】
周亚夫的冤
我,周亚夫,曾是西汉王朝的一名忠诚将领。我的一生,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却也想不到以无法言说的冤屈来结束。
自我年少时,便立志要为国家的安宁贡献力量。在战场上,我施展全部智慧和勇气,为汉朝的江山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功成名就之后,我谨记父亲的叮嘱,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并未骄傲自满。但凡国家有事,我都义不容辞,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皇帝忠心耿耿。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于我。就在我即将步入晚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冤案,将我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是一个看似平静的午后,我正在书房中研读兵法,突然接到朝廷的旨意,说我儿子周阳涉嫌谋反,已被廷尉逮捕审讯。我心中一震,周阳虽然年轻气盛,但绝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这其中,必然有隐情。
我立即赶往廷尉府,希望能见到周阳,了解事情的真相。然而,廷尉却以案情重大为由,拒绝了我见儿子的请求。我无奈,只能留在廷尉府外,等待消息。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这场冤案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那些与我素有嫌隙的权贵们,嫉妒我的战功和威望,企图通过陷害我来削弱汉朝的军事实力。他们伪造证据,说我暗中购买兵器,意图不轨。而这些所谓的证据,竟然是我为了筹备丧事而购买的盔甲和盾牌。
我愤怒至极,决定亲自面见皇帝,为儿子和自己辩白。然而,当我踏入皇宫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这场斗争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皇帝听完我的陈述,竟然只是冷冷地说:“无风不起浪,你回去想想吧!”然后,转身离去。难道皇帝对我产生了怀疑?
不久,我也被套上了铁索,带到了廷尉府。在审讯中,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刁难。廷尉竟然说我不打算在人间造反,也会在阴间造反。这都是些什么话?听说朝议时,不少权贵们纷纷跳出来指责我早有谋反之心,拿出所谓的证据来诋毁我。我据理力争,却无人肯信。我意识到,这场冤案的背后,似乎还有更强大的力量在操纵着一切。
有人提醒我说是不是触怒了皇帝?怎么可能?我一直效忠的皇帝,竟然会对我下如此毒手?皇帝为什么要对我下手?他难道不怕失去我这个忠诚的将领吗?我愤怒,我绝望,我在狱中狂笑不止。但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狱中,我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和屈辱。然而,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宁死也不肯承认莫须有的罪名。终于,我找到了一个关键线索。原来,那些权贵们在伪造证据时,为了掩盖真相,故意留下了一个破绽。我利用这个破绽,向皇帝上书辩白,希望能够澄清自己的冤屈。
然而,皇帝似乎并未因此而改变对我的看法。他将我囚禁在狱中,既不审理,也不释放,就那么拖着。我绝望至极,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值得忠心的?我的一生怎能这样屈辱?我干脆死去吧。就算是死,也比这样活着更好些。我一生的忠诚耿直,我要用死来维护!
绝食五日了!我感觉不到饥饿了,只觉得轻飘飘地,昏沉沉的。
一缕阳光射进监狱里,我抬起头,乘着光芒,飘出了肮脏的监狱……
【编后语】
需要及时说明的是,这些演绎的灵感来源还是局限于课文和拓展阅读的文言材料,并未整体研读《史记·绛侯周勃列传》。因此,在逻辑上还不够严密。但是,这些演绎的可贵在于,学生能够阅读历史材料并跳出历史记述独立思考,还能根据材料发挥想象还原细节。这就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才是阅读的意义。如同幼苗的稚嫩,璞玉的粗糙,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帮助和打磨。我相信,会有他们的精彩!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