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期 《凭什么教好语文》阅读摘记一

文摘   2024-12-18 00:00   浙江  

阅读摘记

问: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预备工作是什么?

答:一定要进行文本特质分析。即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其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

  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长久以来,我们缺乏区分文本特征的意识,以致在所有文本上都以大致相同德思路平均用力,教学呈现大致相同的模式,结果却是力不从心,越上越不知道该如何上,课堂教学低效和无效。

依据文本特质分类课文

1. 主题型文本(经典名篇,如《安恩与奶牛》、《皇帝的新装》)

课文需具备其中一个条件:第一,具有比较高的文本品质;第二,具有多角度解读的价值,能推陈出新,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一是教思维方法和鉴赏方法;二是强化情感熏陶和思维提升。教师应尽可能发掘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寻找到新颖的角度,设计出丰富灵动的教学形式。教学不着重于具体语言能力的训练,而是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2. 语用型文本(大部分课文)

理解这类文本几乎没有障碍,其外部特征是语言的多彩多姿,值得学生去积累应用。

教学:直截了当地针对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去灵动地参与和语言有关地积累与训练活动。语言积累训练的途径:词语句式的积累(朗读、仿说、仿写)、语言组织形式的训练(体会叙事顺序之妙,训练叙事顺序的能力)、语言表达专项能力训练(创造性读写)

3. 思辨型文本(存在缺陷的文本)

  文本缺陷较为明显。

  教学:组织学生修改病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起挑战名家的观念。但要慎重使用,明确:批判并不是为了打倒,而是为了建设。

4. 写作型文本

  整体或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如《社戏》、《春》、《济南的冬天》等。

教学:赏读并总结写作方法,仿写。

5. 诵读型文本

  散文艺术地欣赏,更为重要地是在忘情的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

教学:大刀阔斧地创造“美读”课型,实践“美读”吟诵课。

6. 拓展型文本

将带领学生进入辽远的阅读世界。

教学:综合性学习课。

小结:课堂时间有限,文本生命力无限,生命都想教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教好。全面出击往往不如定点突破,“一课一得”永远是硬道理。




【 END 】


做,即得到!

越承担,越成长!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浅浅的脚印


浅浅的脚印
因热爱而不断摸索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