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记
读
书
笔
记
《社戏》的两种处理方法
01方式一:作为主题型文本来处理(抓情节、析人物、论主题)
切入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王君老师揪住“真的”二字,采取删除替换的方式让学生琢磨鲁迅微妙的心理——越是想要强调与求证“真的”就越可能不是“真的”。
学习过程:
1.男女生抽签确定正反方。正方:戏好,豆也好。反方:戏不算好,都也不算好。
2.速读课文,紧扣情节,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准备辩论。
3.围绕“好”字,呈现推进式辩论层次
第一层次:戏和豆到底好不好?
第二层次:《社戏》中最“好”的是什么?
第三层次:重点辩论谁是《社戏》中最“好”的人。
第四层次:让学生归纳总结《社戏》“好”的实质。
02方式二:作为写作型文本来处理(写心情的精彩语句)
写“急”的句子:直接写“急”——产生幻觉——“我”的状态
三句话、三个角度、三种法子
写“高兴”的句子:直接写“高兴”——产生幻觉——“我”的动作、状态——写环境
写“倦”的句子:直接写“倦”——产生幻觉——写情节
问:最好的课堂模式是什么?
答:没有最好的课堂模式,也没有永远适用的课堂模式。变化最美,创造最美。根据自己的学生需求,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去不断创新,乃是出路。
两种”常式”
1.教师导学型
重整体筹划、重预设、重有准备的引导,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比较精致。
2.学生质疑型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或学生对其情节和主题都比较熟悉,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提问,从学生的提问入手确定课堂重难点,以求教学更有针对性。如《丑小鸭》的教学。不教学生已懂的,只教学生不懂的。
三种”变式”
1.教师聆听,确定教学内容
实施方法一:对于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文章,提前安排自读自学,课上让2-4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做自学汇报,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或质疑。
实施方式二:对于课文比较短,也比较简单的,可以采取现场即兴自学的方式,学生现场汇报,然后教师提出研讨重点。
教学《我爱这土地》在两个班的不同实施方式。
2.小组合作,各司其职
从整篇课文设计的角度,让各个学习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各司其职,各有重点,以小组主讲的方式推进整个班级的学生。
【 END 】
做,即得到!
越承担,越成长!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