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8期 岑梦嘉 /从单篇到整本书的一次实践

文摘   2025-01-19 22:51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01

【素养目标】

1.纠正字词读音,了解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会梳理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几个主要阶段。

3.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小圣和大圣的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4.感受古典名著中奇幻的想象,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阅读兴趣。

02

【新课导入】

单元核心知识:想象

单元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

03

【课时学习情境任务】

请你参与到“斗法两圣”的思辨性阅读中来,在预测故事、理读斗法、品鉴细节时,发展故事中的矛盾,领悟故事背后的深意。

前情提要:

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百年后石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驾驭筋斗云等本领,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命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无果,于是观音菩萨推荐小圣二郎神前去擒拿。

导入

任务一:读·预测故事

思考:二圣打斗,谁现败象?说说你的看法。

提供路径:1.定位文段。朗读标题。

2.默读课文第一段,在原文中勾画至少三处理由。

设计意图:1.训练默读能力,掌握圈点勾画等学习手段。

2.明确: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眼见群猴惊散,准备逃跑不战,却被堵住去路。

1

活动二:品·斗法之趣

思考:小圣如何施威降大圣?

提供路径:默读第二段,圈点勾画二圣所变法象,梳理斗法过程。

(1)说“变”:将二郎神与孙悟空变化争斗的过程设计成鱼骨图。


(2)品“变”:研读第二段,选择小圣、大圣口吻,吴承恩口吻,围绕“如何降服大圣(大圣如何逃脱)”这一个话题,分类研讨,阐述理由。

    比较维度:变化种类、时空瞬移、应对速度、辨别能力、变幻事物大小、思维方式......

揣摩人物想象方法一:在横线处给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上一个感叹词,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人物的个性。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   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    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揣摩人物想象方法二:二郎神人物形象

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镂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明确]1.变化特点:大圣从小鸟变到大鸟,从飞禽变到鱼类,从鱼类变到蛇类,从空中变到水里,从水里变到陆地,从动物变到事物,从事物变到人物,从动态变到静态,从静态变到动态。

2. 小圣随大圣变化而相应变化。孙悟空变作花鸨后,二郎神却不再变化,而是现出真身。古时认为花鸨是较为低贱的鸟。孙悟空无所顾忌,不管花鸨高贵还是低贱,一心只想戏耍二郎神,体现了他“顽童”的性格:爱闹腾、好耍赖、喜欢恶作剧。而心高性傲的二郎神看重自己作为神仙的身份地位,见孙悟空变作一只低贱的花鸨,不屑于和他争较变化之术,便取过弹弓射打孙悟空。

学生重点分析: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捏”“藏”“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动词“收”“撇”“卸”“抖”“飞”等,写出了二郎神变身的详细过程,准确传神,生动形象,表现了二郎神的法术高强。)

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淬入水内。(“按”“入”“淬”三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大圣的随机应变、机敏和神通广大。)

微视频总结

(3)思“变”:孙悟空与二郎神的变化,体现了二人怎样的形象特点,体会吴承恩的详略安排,联结想象,说说你的发现。

变化万千(孙悟空)本领高强,英勇无畏,滑稽俏皮,古灵精怪

以变应变(二郎神)机智聪明,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吴承恩解读:详写小圣 节奏放缓 强化观察 颇费周章

略写大圣 叙述流畅 变化迅速 随心所欲

[明确]情节想象要符合逻辑,能体现人物性格,能基于现实并反映现实。

2

任务三:析·庙宇矛盾

思考:神通广大的大圣变庙宇时,为什么又“偏偏尾巴不好收拾”变成一根旗杆?思维路径:请细读第3-5自然段,为大家解答大圣变身的矛盾费解处。

关注语句: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的行为,表现了孙悟空的可爱、诙谐、有趣。)

 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补充材料:“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孙悟空也总是这样一种即兴式的游玩的,......正因为他将这一切出生入死的经历都看做是一场有趣的游戏而已。”                

——林庚《<西游记>漫话》

学生分析:孙悟空变作土地庙,把无处安放的尾巴变作一根旗竿,特别有画面感,让人感觉到孙悟空的调皮可爱。孙悟空变作二郎神的模样,跑到庙里点查香火,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明确]对故事情节的想象编构既要神奇瑰丽,令读者称奇;又要合理,符合故事的逻辑,还要围绕中心,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整本书阅读


      回顾《西游记》整本书,请说说孙悟空还有哪些戏耍众人的故事?

【材料一】

那猴王恼走性来,耳朵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自解其索,丢开手,轮着棒,打入城中。……

——《西游记》第三回

【材料二】

大圣道:“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骆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

——《西游记》第五回

明确:目前孙悟空处于纵心状态,还未回归。

联结标题,浏览目录,研读猴性转变为人性的过程,是内心的转变。



单元情景任务


      文学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虚构故事的事·理·法专题小组向大家下达了系列探究任务:

《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小圣施威降大圣》讲述故事的方法,

《皇帝的新装》表达的道理

《女娲造人》解释的现象

《小圣施威降大圣》表达的主题

《皇帝的新装》的续写。

    请你认真完成系列探究任务,理解虚构故事的“事,理·法并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迁移运用童话神话的读写策略



小结


1.一波三折,曲折的故事情节

小说写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智斗法,大圣一次次变化,小圣一次次识破,波折不断出现,情节不停发生变化,又极力避免出现重复,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巧妙烘托,饱满的形象塑造

一是用次要人物(四太尉、二将军、众鬼判等)烘托主要人物孙悟空、二郎神,如以“四太尉、二将军”(梅山六兄弟)无法辨别出变成麻雀儿的大圣,而二郎神轻易发现大圣变成麻雀儿,烘托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法力高强、神通广大;二是主要人物孙悟空、二郎神之间的相互烘托。在烘托中塑造了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个鲜活可感的形象。

3.想象丰富,生动的细节刻画

文中写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多次变化,都是作者巧妙想象的成果。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水;一会儿变成麻雀儿、饿鹰儿,一会儿变成大鹚老、大海鹤……在描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及各种变化时,作者抓住典型细节,精选各类动词,精细刻画,让人如临其境。

【教学反思】本文讲述了齐天大圣孙悟空与真君二郎神在打斗过程中各自施展法术变化万千的故事,紧张中透出诙谐,展现出一个妙趣横生的神魔世界,塑造了大圣和小圣这两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流露出对孙悟空的赞赏之情。


小圣施威降大圣


微信号丨浅浅的脚印



浅浅的脚印
因热爱而不断摸索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