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期 2025年元旦快乐!

文摘   2025-01-01 00:38   浙江  

元旦快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又一个崭新的元旦悄然而至

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向过去的一年挥手告别

同时也满怀期待地迎接新年的曙光

祝愿大家元旦快乐!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这一年,我们努力过,拼搏过;这一年,我们有欢笑,也有泪水。在2025年的第一天,回望2024这一年,记录点滴。

关于培训

印象最深的,当属这年夏天,陈忠文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团队来慈传经送宝,我们“浅浅的脚印”的小伙伴也因此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关于说课,是一个于我而言有点遥远的存在,在两天的学习中,我深切感受到此说课已不再是我初入职场时为面试而准备的说课,它需要深厚的教育理念为支持,需要有基于学生学的需要的课堂设计,如陈忠文老师说课《散文诗二则》,从核心知识的精选与结构化学习路径的构建两大维度,条例清晰地呈现了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教学设计。于老师说课《伟大的悲剧》,从学习者心理逻辑、文本表达逻辑和学习任务设计逻辑三大维度出发,精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高质量的说课呈现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此外,这一年参加了名师工作室、区高研班的学科培训,参加了市班主任培训,考取了救生员证书、心理B证。




HAPPY NEW YEAR


关于参赛

2024年的我,终于不再是单位里最小的那一位。2024年的我,期望自己可以多一些学习的沉淀,而非奔波于各类比赛与评比。这种强烈的感受源自参加的区学科骨干笔试。那是一个大雨倾盆的周末,我们在宁大科院参加了笔试。虽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类考试,然而试卷中诸多语文学科知识的题型,令我毫无把握,答题成了一种煎熬。虽是评选上区第三届学科骨干,但在交上答卷的那一刻,我曾有过质疑:十来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是否有真正提升?尽管有疑惑,然而依旧在零零碎碎的琐事中奔波。10月份的高研班蹲点活动第一天,我在李老师面前表达了成长的意愿,但仍缺乏没有实质性的计划与行动。这种不爱学习的状态,给我添上了许多忧愁。2024年的我,意外又幸运地成为了市特教带徒的学员。虽还未开班,但我早已从许许多多前辈口中得知,这将是史上最能助力成长的三年。希望,这将成为我不懈怠的三年。2024这一年,我们原创试题命题小分队又完成了一份原创试题的命制;学科论文获市三等奖;获评区教科研先进。



关于公开课

   2024年,一上课(讲座)就心慌的我,因区高研班搭建的平台,因为专家、导师、亲友团的鼓励与支持,也开设了5次区级公开课(讲座),1次省级公开课。最近的两堂公开课,分别是八上第三单元整合学习课《寻山川风物之美》、八下第四单元整合学习课《天地大美·我在其中》,这两堂课是我在教学中的新尝试、新突破。因为从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的方法已经无法完全适用,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来看,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凸显出相同的主题,这就需要教师尝试开展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并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为其开展丰富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两堂课的尝试结果来看,还有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比如,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提升,如《天地大美·我在其中》,我们通过学习活动梳理出了游记中作者的“所感”,也归纳出了“所感”勾联着每一个独特的“我”,或许是人生经历,或许是阅读体验,或许是语言风格,或许是思想内涵……然而课堂仅止于此,显然这堂单元整合课未能实现基于学生有价值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建构起游记“所感”如何展现独特自我的知识支架。课后,导师张霞儿老师解答了我的疑惑,也为我指明了方向。的确,正是这样的教学实践与导师的细致指导,才让我们有更大的收获与更深入的思考。

   几次公开课与讲座的实践,我也有了不怕失败的平和之心。因为失败是常态,成功是以教师不断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关注词语、沉入词语为基础,是以教师在关注学情、关注学生思维成长的课堂学习活动开展为关键的。尽管成功来之不易,但也值得期待。


END



做,即得到!

越承担,越成长!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浅浅的脚印


浅浅的脚印
因热爱而不断摸索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