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8月2日,复旦中山电泳技术暨临床生化应用培训班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共同协办。
培训班汇聚了国内检验与临床资深专家,从多角度深入讲授电泳技术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教学、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科研平台应用经验分享,生动地展现了电泳技术在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本次培训班旨在探讨电泳技术最新进展,激发临床应用的创新思维,推动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深入发展。
开幕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致开幕辞,向所有参会同道表示热烈欢迎。郭教授提到电泳技术作为检验医学的基石,正以其创新面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本次培训班将分享电泳技术的理论精髓和最新临床应用进展,特别是常规生化技术与电泳技术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传统电泳技术的创新突破。最后,郭教授预祝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愿各位学员学有所获、技有所进、友有所交,满载而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潘柏申教授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学员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潘教授强调电泳技术作为检验医学领域的一项基础而经典的技术,其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次培训班聚焦电泳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旨在通过精彩讲座和深入研讨,深化理解促进交流,推动电泳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最后预祝学习班圆满成功,期待大家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精彩课堂
《多发性骨髓瘤实验诊断进展》
王蓓丽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蓓丽副主任多维度探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新进展,内容涵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流行病学、治疗反应标准更新、治疗方案与预后改进,以及实验室检测项目等方面。王教授强调了电泳技术在M蛋白相关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M蛋白筛查、类型鉴定、定量分析等。此外,王教授特别提到了质谱技术、流式细胞术在疾病监测中的关键作用。最后,王教授总结不断革新的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的辅助,检验医学正朝着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发展,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浆细胞疾病概念进展与多维度M蛋白筛查》
陈朴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朴教授通过分析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演变,介绍M蛋白的来源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阐释了M蛋白在浆细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陈教授特别强调了新兴检测手段如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和Mass-Fix质谱技术在提高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最后,陈教授通过临床案例展示了M蛋白筛查在浆细胞疾病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实际应用,强调了检验与临床的紧密协作对于提升疾病管理的重要性。
《冷球蛋白实验室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苏薇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苏薇教授详细介绍了冷球蛋白的定义、物理性质、分类和临床意义,并展示了传统与现代冷球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突出毛细管免疫分型技术在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苏教授强调冷球蛋白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工作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肯定了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分离模式及临床应用》
沈佐君教授 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
沈佐君教授深入剖析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的仪器结构、分离模式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广泛应用。沈教授通过丰富的应用案例突显了HPCE在提高检测精度、效率以及扩展应用范围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HPCE技术展现出识别血红蛋白变异体的独特优势,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检测手段。沈教授强调技术创新在推动精准医疗中的核心作用,也为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IgG4电泳区带与相关疾病》
朱建锋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朱建锋教授详细阐述了IgG4电泳区带及其在相关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朱教授还介绍了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临床表现、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突出精确检测IgG4水平对于鉴别诊断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朱教授总结了IgG4检测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方面的价值,强调检验医学在推动个性化和精准医疗中的核心作用。
《IgG4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诊断》
朱晶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朱晶教授以一例罕见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判定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稀释、解聚或更换检测平台等验证,综合骨髓流式细胞和FISH检测等结果,最终与IgG4型多发性骨髓瘤进行鉴别诊断,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过程。朱教授的分享不仅提升了对IgG4-RD病理机制的理解,也强调了检验技术在推动医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助力患者诊疗。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实验室诊断规范》
汪萍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汪萍教授系统阐述了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实验室诊断规范,强调了M蛋白定量和人工智能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中的重要价值。汪教授还介绍了国际合作在制定和推广检测标准方面的进展,以及国内在实现检测结果一致性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不仅提升了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尿蛋白电泳在MGRS中的应用》
邵文琦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邵文琦教授深入探讨了尿蛋白电泳在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中的应用。邵教授全面介绍了电泳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尿蛋白电泳在识别肾脏损伤类型、提示游离轻链存在、避免无效肾穿刺和多学科多技术平台协助诊断中的关键作用。最后,邵教授展望了尿蛋白电泳在提高MGRS诊断准确性和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SDS尿蛋白电泳检测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
陈晓婷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陈晓婷教授重点讲述了尿蛋白电泳的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检测肾脏病变,还能揭示病变类型,如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此外,通过分析不同分子量蛋白的分布,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和精确的肾脏功能评估。陈教授还强调了尿蛋白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等特定疾病诊断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在提高检验医学一致性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些都展现了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进程》
纪玲教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纪玲教授介绍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及其标准化进程,指出不同检测系统间的偏倚对结果的影响,重点讲述了HbA1c检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纪教授还进一步探讨了异常血红蛋白对HbA1c检测结果的潜在影响,提出建立精细化、标准化审核模式的必要性。最后,纪教授强调检测标准化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和促进结果互认至关重要,可以实现更高效地进行糖尿病的精准管理。
《神经梅毒寡克隆区带II型及相关标志物》
郝洪军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郝洪军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免疫球蛋白G寡克隆区带(OCB)分型及其在神经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CB)II型为诊断多发性硬化症(MS)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郝教授还提到其他血脑屏障标志物,如白蛋白商值、IgG指数和病毒特异性抗体指数等,进一步丰富了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手段。
《寡克隆区带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陈向军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向军教授介绍了团队在脑脊液(CSF)寡克隆带(OCB)的检测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陈教授提到需要通过规范化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陈教授展望未来计划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深入探索OCB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陈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疾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也推动了检验医学的科学发展,为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支撑。
《基因型与表型综合分析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重要性》
黄盛文教授 贵州省人民医院
黄盛文教授介绍了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与表型综合分析在疾病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地中海贫血的复杂性和诊断的挑战。黄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强调了基因检测与传统表型筛查相结合的重要性,指出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综合分析不仅能够提升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水平,也推动了检验医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毛细管电泳在血红蛋白病筛查中的应用》
周琰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琰教授从毛细管电泳(CE)的基本原理和分离模式讲起,全面介绍了CE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周教授特别强调了地中海贫血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分子机制和诊断方法,展示了CE技术在识别异常血红蛋白变异体中的独特优势。最后,周教授讨论了如何通过CE检测结果,更好地对血红蛋白病进行疾病管理,为血红蛋白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低尿酸血症:从基因到临床》
张春燕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春燕教授从临床中遇到的低尿酸血症案例出发,通过流行病学数据展示了低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人群差异,详细阐述了尿酸的生成、排泄和重吸收过程,并讨论了低尿酸血症的复杂病因和诊断标准。随后,张教授通过案例分享了特发性肾性低尿酸血症的诊断过程和治疗策略,突出了基因检测在诊疗中的重要性。张教授的精彩授课不仅增进了检验同行对低尿酸血症的理解,也为疾病诊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急性胰腺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研究进展》
周佳烨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佳烨教授深入阐述了急性胰腺炎(AP)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以及严重程度分级。周教授重点讨论了AP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判断依据,详细介绍了多种实验室指标在AP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如淀粉酶、脂肪酶、甘油三酯、肝功能指标、CRP、血糖、血尿素、肌酐、总胆汁酸、白蛋白和血钙等。最后,周教授总结了实验室指标在AP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强调了早期准确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性。
《电泳技术在科研平台中的应用》
王皓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皓教授深入探讨了电泳技术在科研平台的广泛应用,系统阐述了电泳技术的科学基础和实践应用。王教授还介绍了电泳技术的关键设备和操作模式,以及凝胶介质的选择和优化。王教授提到电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化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分析生物分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检验医学的技术革新和精准医疗的发展。
实操现场
在实验室操作培训现场,学员们认真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并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中。
科室参观活动也获得了学员们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参与。学员们认真聆听科室老师对电泳仪操作和相关结果分析的详细讲解,对本次学习班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次学习班分享了电泳技术的最新进展,交流了电泳技术在疾病诊疗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电泳技术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我们见证了这一传统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新活力。未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检验医学的高质量发展,迎接新的挑战,把握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