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患者男性,66岁。2023年2月确诊胰腺恶性肿瘤伴肝脏、腹腔、盆腔多处转移,CT检查提示胰体尾部恶性肿瘤累及十二指肠水平部,伴近端肠管扩张。近来纳差伴消瘦,偶有腹痛。患者于8月11日就诊我院内镜中心,曾于8月5日呕吐褐色胃内容物1天,症状逐渐加重,考虑为十二指肠狭窄可能,收治入院拟行内镜下治疗解除梗阻。
患者的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INR高达8.64,较9天前的结果显著升高(表1),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较大出血风险。我们立即与临床联系,却得知患者并无瘀血、瘀斑或其它出血倾向,也未使用抗凝药物,与凝血结果不符。此外,临床反馈该患者近期已无法进食且呕吐褐色胃内容物6次。
表1 患者凝血功能结果
表2 患者肝功能结果
表3 患者异常凝血酶原结果
表4患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结果
表5 患者补充维生素K1 24小时后
凝血功能与历史结果比对
知识拓展
维生素K因其在凝血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维生素K有两种天然存在形式(维生素K1和K2)。人体获得维生素K的两大途径分别是食物获取(维生素K1)和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2)[1,2]。
若体内存在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前体中的谷氨酸则无法进行羧化,形成无凝血功能的异常蛋白质,被称为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PIVKA)。PIVKA-Ⅱ是由凝血酶原产生的脱-γ-羧基凝血酶原,又称为异常凝血酶原,升高常见于恶性肿瘤或维生素K缺乏患者[3]。该患者PIVKA-II升高不仅与原发疾病有关,也与缺乏维生素K密切相关。最终,本案例以PIVKA-II结果增高为线索,结合相关凝血指标,快速找出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
补充维生素K是治疗AVKCFD的有效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快速发现维生素K缺乏的线索,有利于患者及时获得针对性治疗。实验室检查就具有重要提示作用,AVKCFD患者检查结果往往具有以下特征[2]:
总结
本案例患者因十二指肠完全梗阻,在维生素K摄入减少和吸收不良的双重作用下,发生了AVKCFD。但也有部分AVKCFD患者病因不明,同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若未能及时获得针对性治疗,可能会发生大出血的情况。
因此,检验人员在审核凝血功能报告时,要具备综合分析患者多项检查结果的意识和能力,并主动与临床沟通了解情况,及时为疾病诊疗提供正确的方向,最终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参考文献
[1] 殷杰,王兆钺.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 临床内科杂志, 2020, 37(1): 1-4.
[2] 郑昌成,吴竞生,丁凯阳,等.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 (5): 2.
[3] 王静,吴天勤,任传路,等.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Ⅱ在非婴儿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的诊断意义.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2): 104-107.
[4] 杨文舒,李永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诊治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2, 12(5): 3755-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