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骨髓增生性肿瘤;基因突变
案例经过
患者女性,74岁,因“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高尿酸血症”于我院就诊。实验室血常规结果见表1,工作人员镜检发现红细胞密度增加,备注建议患者血液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
患者于2024年3月7日血液科就诊,主诉:发现进行性红细胞增多7年。患者2017年行胆结石手术时发现红细胞增多,未引起重视。现诊断:红细胞增多症,同时建议行骨髓穿刺活检及MPN相关基因、BCR/ABL、CALR基因检查。
表1 患者两次血常规结果表
2024年3月15日入院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并复查血常规(结果见表1),仪器提示:红细胞增多。
外周血涂片检查示:分类中性分叶核比例偏高,成熟红细胞密度增多(见图1)
图1 血涂片(瑞氏染色×1000倍)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
1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G/E=2.23/1。
2
粒系增生活跃,形态、比例无特殊。
3
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为主,形态尚可。成熟红细胞密度增加。
4
全片找到巨核细胞246只,以成熟颗粒巨为主,能见产板巨,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片中血小板散在、小簇可见。(见图2、3)
图2 骨髓涂片(瑞氏染色×400倍)
图3 骨髓涂片(瑞氏染色×1000倍)
细胞染色结果示:
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积分:390分 (+++)10%,(++++)90%。
铁染色:
外铁:(+);内铁:(+)17%,(-)83%。
骨髓活检诊断:
镜下骨髓造血组织约占骨髓容积的70%,造血组织三系细胞均可见到,巨核细胞多见,细胞大小不等,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3%,散在分布,有核红细胞增生,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40%,片状分布,粒系细胞减少,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40%,细胞形态及分布未见异常。
特殊染色:
网染(MF-0),铁染色(-),刚果红(-),PAS(+)。
基因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患者基因检查结果
根据WHO(201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见表3)该患者满足3项主要标准,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表3 WHO(201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服用羟基脲0.5/片,同时建议放血治疗。
知识拓展
1. 病理生理学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简称真红,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以形态学正常的红细胞、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加为特点。该病可进展为骨髓纤维化甚至急性白血病,进而危及生命。
2. 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或者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的异常增殖,有研究显示95%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检测到JAK V617F突变。该病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可持续数年,后期可表现为红细胞增生减低,出现多系异常,可进展为骨髓纤维化甚至急性白血病,进而危及生命。
3. 鉴别诊断
案例总结
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就诊科室并非血液科,且血常规检测时常常无推片报警,因此PV经常容易被忽略。该患者于七年前外科手术时,临床注意到红细胞有异常增多,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升高,但未引起重视,直到随访后才入院完善检查,最终确诊为PV。本例患者为老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高尿酸血症,这些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见的并发症,要引起重视,以避免引发血栓栓塞及病情向骨髓纤维化和急性白血病转化。因此,临床上对血常规中出现两系或三系增高的情况,除了考虑应激、炎症等因素外,还要警惕血液病的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