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立足亚洲,放眼全球”亚洲医学周暨亚洲医学创新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肿瘤防治中心联盟以“‘一带一路’肿瘤防治”为主题,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需求,旨在推动亚太地区肿瘤防治的国际合作与创新转化。肿瘤内科刘天舒主任和检验科郭玮主任担任本次分论坛主席。
会议伊始,分论坛主席刘天舒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杜楚源副书记致开幕辞。
开幕致辞 杜楚源副书记
本次分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以肿瘤检验为切入点,邀请到了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合会(IFCC)秘书长以及国内检验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共同探讨肿瘤检验的前沿话题。
学术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张春燕教授主持上半场学术报告环节。
张春燕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现任IFCC秘书长,来自罗马Tor Vergata大学的Sergio Bernardini教授作题为《Overview of Volatilomics in Clinical Pathology》的报告。Bernardini教授介绍了挥发物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从历史到现代技术,内容丰富、科学严谨。他不仅展示了挥发物组学的潜力,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缺乏标准分析规程和难以确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真正来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挥发物组学有望在未来的临床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Sergio Bernardini教授 IFCC秘书长
《Overview of Volatilomics in Clinical Pathology (临床病理学中的挥发物组学概述)》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文文教授作题为《精准医学时代肝胆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的报告。文教授重点讨论了肝胆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分享了当前医疗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肝癌防控的新策略。文教授介绍了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DCP等标志物及SPP1+TAM亚群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也介绍了NMPA批准的肝胆肿瘤诊断试剂盒及血浆miRNA肝癌诊断模型。期待未来的研究转化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文文教授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实验诊断科
《精准医学时代肝胆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作题为《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在大健康中的应用》的报告。郭教授深入探讨了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在大健康领域的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遗传咨询在基因检测结果解释中的关键作用,并强调应增强实验室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对基因变异的差异性解释进行交流。尽管基因检测在大健康领域前景广阔,但仍面临选择合适检测panel、解读结果和有效遗传咨询等挑战。中山医院检验科将继续在这一领域深耕,为患者提供精准医疗服务。
郭玮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
《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在大健康中的应用》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佳谊教授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IFCC秘书长Sergio Bernardini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浙江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毅敏教授和大连医科大附属二院检验科主任高鹏教授。
王佳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圆桌讨论嘉宾
嘉宾围绕“未来新型肿瘤标志物开发的方向、二代测序及质谱等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对数据解读复杂性的方法以及如何加深实验室与临床的深入合作,共创肿瘤防治新模式”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Sergio Bernardini教授认为挖掘针对个性化精准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新颖生物标志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收集实验室数据、生物学数据及临床数据等,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联合预测病人治疗的预后情况。郭玮教授指出,未来的肿瘤防治需要适用于早筛、早诊、早治及预后管理等不同场景下应用的肿瘤标志物,AI和大数据的发展也加速了检测模型的开发,同时,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协作及医研产协同发展对精准肿瘤防诊治的发展至关重要。张毅敏教授认为,可以借助AI和大数据的优势整合现有的临床数据,从传统单一标志物的诊断模式转向多标志物联合诊断,开发更精准的诊断模型,同时,强化与临床医生的沟通,结合检验角度提出标志物分析思路,更有效地支持临床诊断。高鹏教授认为,需要充分理解和满足临床需求,通过多层次沟通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其次,要善于总结和分析规律,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和人群生活习惯,建立特定的检验数据模型,提升检验的准确率和检出率,提供优质服务。
总结
本次分论坛上半场围绕肿瘤标志物的开发与检测应用、新技术发展等领域,专家们分享了独到见解,互鉴先进经验,将不断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