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粟雨、鬼夜哭”,到“昭精”而“腾奋”——读《文心雕龙》练字篇第三十九
闫缜尔
《文心雕龙》“练字篇”,探讨的是写作中如何用字的问题。今人研读这篇文章,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是它的象征意义。祖国文字的起源、变化,以及古人应用的情形,今人不能不了解。了解了其流变的过程,知道其所以然,不仅能油然生出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而且也必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其象征意义自然高于其知识层面的体会。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文字的形成,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的办法,鸟兽足迹的辨明,启发了文字的创造。文字是表现语言的符号,构成文章的基础。相传仓颉创造了文字,使得鬼惊夜哭,谷飞如雨;黄帝使用了文字,百官得以治理、万民得以明察。
这说的是文字的起源。文字是“言语之体貌,文章之宅宇。”说明文字的出现是书写的客观需要。“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音犹)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前代帝王为了传布声威教化,所用文字必须统一;帝王派出使者,到各地搜集习俗不同的语言,就是为了统一字形和字音。说明我国的文字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统一规范了。
在周代,有保氏专门掌管教授文字。秦始皇烧毁古代典籍之后,便以官吏为老师,李斯整理形成了小篆,程邈创制隶书。在古代,对文字是很敬畏的,官吏写错了字是要受弹劾检举的。西汉时,大赋流行,当时的辞赋大家,无不通晓文字学。因铺陈描写的需要,大都好用奇文异字。到了东汉,人们对复杂深奥的文字,大都无法理解。等到了曹魏时期的创作,在用字上有了一定的法度,回头再看汉人作品,反而有了障碍,难以读懂。自晋代以后,在用字上大都讲求简明易懂,如果有三个人都不认识的字,就会被视为“字妖”。
渐渐地,文字经过时间的淘洗,创作中或取或舍,就到了刘勰的时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这种反对用古字怪字的态度,已经形成了共识。
第二重是它的实际意义。文字到了刘勰和他的同时代文章家的笔下,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驾轻就熟的地步。这从《文心雕龙》一篇篇美文中就可得到印证。在“练字篇”中,刘勰强调要善于用字,必须兼通古今兴废之变;提出了“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的著名论点,扼要说明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这对于当时和此后的文章写作,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字形单复,妍媸(音痴)异体。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至于字义的古今有别,后世普遍运用或废弃不用,以及字形繁简的配合等,都会形成优劣不同的作品。作者的思想既然寄托于有声的语言,语言又借助于有形的文字来表达,则诵其声,就看音节是否协调,观其文,就看文字是否运用得当了。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所谓的“练字”,第一要避免诡异,不用怪字。所谓“诡异”,就是奇形怪状的字。第二要减少联边,不堆砌偏旁相同的字。所谓“联边”,就是偏旁相同的字。这些字用于描绘山川的形貌尚可,但用于其他文章就很不相称而成了瑕病。第三要权衡重出,衡量同字重复有无必要。所谓“重出”,就是相同的字重复出现。第四要调节单复,笔画繁简的字要调配使用。所谓“单复”,就是字形的繁简。字形简略的字积累成句,就显得稀稀拉拉,行列单薄;笔画繁多的字积聚成文,就显得一片漆黑,篇体无光。善于用字的作者,繁简字体交错配合,就能圆转如珠了。
以上四条,虽然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有,但总的体例是不能没有的;如果遇到这些情形而不明白,就算不得精通文字。刘勰最后还强调了要“依义弃奇”的观点。“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史之阙文,圣人所慎,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爱好奇特的心情,古今都是一样的。但对待历史上缺疑的字,圣人是很慎重的;若能本于正确意义而抛弃好奇的念头,就可以定正文字了。
第三重是它的启发意义。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今人读古文,有时甚至比读外文还难。而且白话文写作,与古文写作判然有别。但是,在锤炼和推敲文字这一点上,还是大同小异的。刘勰在本篇结语部分的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对今天的写作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古今殊迹,妍媸异分。字靡异流,文阻难运。声画昭精,墨采腾奋。”从古到今的作者,由于运用文字的不同,其效果就美丑各异。用字为世所同晓便容易流传,为时所共废便难以运行。文字把思想表达得明白而精确,就能文采飞扬而突出。这就启发我们在文章“练字”上,要在文字的“明白”“精准”“文采”上下功夫。
但须知,文字上的明白,与说话时的明白并不一致。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说话头头是道,甚至口若悬河,但一落到纸上就写不出,或者写得一塌糊涂。这不光是一个如何区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问题,属实是一个包括练字在内的文章章法问题。而文章章法,没有勤而又勤的练习,是难以修养而成的。正如老舍论创作时所说:“我开始专以写作为业,一天到晚心中老想着写作这一回事,所以虽然每天落在纸上的不过是一二千字,可是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不停思索的过程,就是谋篇布局的过程,当然也就包括了锤炼文字的过程。
这个过程当然就是使文字的声画“昭精”,使文字的墨采“腾奋”的过程。
2025年1月7日
读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