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吧
我心目中的叶嘉莹
闫缜尔
100岁的叶嘉莹先生驾鹤西去了。常人羡慕她的高寿,文人羡慕她的才学。读书人既不能免俗,也脱不了书生气,因而对她简直就是拜伏了。
10年前,我购买了一套《迦陵著作集》,还陆续购得好几本她有关诗词的讲稿和回忆著述。叶嘉莹先生的作品是不应该通读的。其内涵极为丰富,一首古诗词可以讲一堂课,带来的美感和阅读愉悦是需要慢慢品味,仔细涵泳的。
我心目中的叶嘉莹先生,曾经是纵深阅读的启蒙者。几年前,阅读叶嘉莹先生《人间词话七讲》,她在开篇中讲的一段话,给我很大启发。“没有词哪里有词学?没有词哪里有词话?如果你对什么是词还不认识呢,那么,对词学你能够反思到哪里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推而广之,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认识。受此启发,我在传统文化的读写上下了一些功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从何处入手呢?通过研读《文心雕龙》《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周易》及“四书”等一些经典,我积累了一些从古典文论中汲取营养、从历史典籍中获得镜鉴、从传统哲学中明理增智的心得。
我心目中的叶嘉莹先生,一度是读书阅世的示范者。她说,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翻开9年前的笔记,在一篇日记中,我这样写道:“今天早上我读叶嘉莹品析《古诗十九首》的讲座稿,其中有‘志不可得,年命如流’的话,说这是古人写诗词的两种情绪之一。我感同身受。又想起李后主《相见欢》的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在这个时髦的情人节里,,你可以把老婆儿子,把事业和工作当成情人的。”叶嘉莹的诗词人生,反映了中国人共通的文化品格,是一种迎难而上的坚韧和处变从容的达观。
我心目中的叶嘉莹先生,永远是学以致用的追求者。斯人已去,才会懂得更加珍惜。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叶嘉莹近于完美的人生和文字,像一颗夜星在广袤天空中熠熠生辉,像一轮圆月在中华大地上辐照群伦。虽然人生已满百,但在寰宇中也不过是倏忽之间。曾经美丽的人生过客,好似南国海潮飞溅的一朵浪花,美丽炫目;又恰如北国天空飘舞的一片雪花,晶莹剔透。她的人虽已不在,可阅读她的书才刚刚开始。我们都是华夏子孙,拥有共同的蓝天和沃土。在短暂的一生中,如果做不了令人仰慕的星辰,就让我们变成一朵浪花,在传承中华文脉的浪涛中接续起伏。如果成不了繁星衬托的明月,就让我们化作一片雪花,在新时代色彩斑斓的实践中炫丽起舞。
2024年11月26日
读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