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逛街还需要买票?

文摘   2024-11-18 22:08   北京  

今天是11月18日,亏凸月
November 18, moon in its Waning Gibbous phase.
91% | 距离新月还有 13 天。
New Moon in 13 days.

作者 // 



引言:

近些年需要买门票才能逛的市集越来越多了,其主题也越发多样。从以前以节庆为主题组织起来的市集,到现在的各种图书、手工、文创、咖啡、面包、美食、手帐、贝壳、宠物、艺术市集等丰富的主题市集,甚至有诸如魔女市集、熊展等非常小众精专的精品“展览+市集”的活动。在优质收费市集大量涌现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摊主和顾客两头收割的劣质市集。本文是作者对各种收费市集活动的一些浅浅的思考和观察。

 

古早的免费市集 //


最早对城市里临时市集的印象大概源于小时候,每当逢年过节,一些商场门前的广场上或中庭里、公园的空地上,会冒出一些临时搭起来的桌子棚子,一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摊主会带着各种产品前来售卖,有些是地方特色食品,比如糖果、果脯、肉干之类的,还有一些是特色的手工艺品,还有一些是打折的衣物等等,还会根据时节的变化增加春联、福字之类的节日商品,有时候还有套圈捞金鱼之类的互动项目。

 

再往后上了大学,学校里面每逢周末就会有周末书市。其间除了新书旧书,还有不少热门外文教材的影印书和畅销作家盗版大合集,有时候还能捡漏一些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外版书,卖书的摊位之间也夹杂着卖一些书包和文具之类东西的摊位。

 

那时候北京还会定期举办地坛书市,每次都会有大量人前往参加。还有一些贩售笔墨纸砚、小孩玩具、羊肉大串、烤肠、奶茶之类的摊位穿插其中。地坛书市除了主要卖的是书以及会有一些现场的作家签售和演讲活动之外,其乐融融的氛围很类似于新春庙会。

 

以前的这些市集活动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地坛书市似乎也只是收个几块钱的地坛门票而已。从体感上,这些市集除了多了些桌子棚子,和潘家园的地摊、一些路边的早市或者鬼市之类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收门票的市集 //

 

近些年来,收费的市集活动越来越多。十年前可能有些活动只收几块钱,最多也不过十几块。而现在,有一些品质高一些的市集活动,门票的费用可能要大几十。因为门票价格问题,在小x书上也经常能看到用户的吐槽。

 

不排除有一些市集确实是不值门票的价格,但是就算是消费者觉得很值的情况下,和一些不能接受花钱买门票逛街的人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愿意买门票逛街,其难度不亚于二次元爱好者向非二次元朋友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花几百块去买一些塑料制品或者铁皮制品。很久以前曾经参加过一个手帐市集,需要排很长的队才能进去,我们在外面排队的时候,一些遛弯的大爷大妈好奇地围过来问里面在卖什么,为什么还要排队,在听说主要是一些胶带和贴纸之类的东西时,他们纷纷表示难以理解。

 

这些收费的市集活动往往以一个比较专门兴趣点为集合,比如宠物主题、纯手工产品主题、旧物主题、贝壳主题,手帐主题、魔女主题、熊主题、圣诞或新年等。因为有相应的市集社群的推广,和有一定粉丝基础的摊主的群体轰炸式宣传,因此能保证足够的到场参加人数。在收取一定门票作为门槛的基础上,能够更为有效地筛选人群,过滤掉只是随便逛逛的人,留下对这个活动真正感兴趣的人。这样能控制会场内的人数,给摊主和顾客更好的体验。

 

近些年较为知名的市集活动品牌比如伍德吃托克、玩物丧志、新桥市集、双手做工等,以及新京报举办的每年两次的北京图书市集等,都积累了很多自己活动的粉丝。在宣传、落地和摊位动线的设计上也日渐成熟。


市集的社交属性 //


和以前的纯卖东西的市集相比,这些市集与其说是Market,不如说是Festival。因为大部分类似的活动的门票都是可以反复进出的手环,我之前参加过的几次宠物主题的市集活动,以及咖啡和美食的市集,发现不少客人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期间会不断往返现场,除了购物之外,还会与朋友、同好以及摊主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更何况有些市集还配备了一些互动的演讲、技能比赛、手作体验、跳舞等环节,因此更像是同好的聚会,能提供极为丰富的体验,而不只是购物或吃喝。参与的人群也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


除了大的品牌之外,很多小众细分领域的市集召集到的摊主是在某个精专领域有独特选品眼光的选品摊主,比如一些二手产品摊主,某个品类的专家摊主,和他们交流会得到很多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此外还有很多自产自销的独立品牌主理人和手作摊主。

 

对手作摊主而言,线上销售未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手作产品每个都有所不同,会导致SKU数量巨大,难以管理。而且线上销售商品需要即时反馈,很多手作摊主在专注生产的同时很难分出精力去做客服的工作,而自己本身有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起一个独立的门店,因此除了寄售之外,一个月几天的线下市集活动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不同的独立品牌或者独立手作的摊主带来的风格差异性也成了吸引想要拥有不同于流水线生产的产品的顾客的最大亮点之一,能和创作者面对面进行社交、听他们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也能吸引这类顾客。


以市集为核心带来的区域复兴 //


最初,一些市集活动是依托于艺术社区或者文化产业园的,如早先的798或751之类地方,是锦上添花性质的。而现在,市集成为了较为有效的振兴街区的引流方式。如北京的郎园station和郎园vintage等文创园区就因为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市集,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为自己引流,在园区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还是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小的影响能带动一个社区或街区,大的影响甚至能带动整个城市。江西的景德镇就因为近年来每周定期举办的陶溪川市集和雕塑瓷厂每周末举办的乐天陶瓷市集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在那里生活和创业,产生了大量的“景漂”,为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它国家的艺术家也纷纷前往那里学习和创作,有不少外国艺术家在那里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是其它类似规模的小城市中所没有的现象。


△ 讲述景德镇当下发展的MOOK《重新发现景德镇》


结语 //


市集文化的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消费和兴趣爱好细分以及人们渴望回归线下生活的缩影之一,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希望之后有机会再做进一步的文化层面的分析。





kaka往期作品


摄影 || 伴我同行
摄影 || 相逢在语言照亮的世界中



执行主编:沙士淳。
责任编辑:陈天怡。
排版:kaka。
首图:袜子。
封面图:kaka。
校对:陈雨欣




月亮纵队
为每一个创作者提供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