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接上篇 || 「小调梨汤」我们去哪儿给妈妈买衣服?银发服饰的风口还有多远?(一)
// 巢鸭与朝天门
偶然翻到《初老的女人》这本书,作者伊藤比吕美是一名日本诗人。书里关于衣物的描述并不多,只在快结束的时候有一章:
出品方在“巢鸭”一词的注释里温馨提示:“东京地名。巢鸭因为聚集了众多老年人喜欢的商店,因此被称为老奶奶的时尚中心。”日本确是进入老龄社会较早,我去搜索这个地区,被广泛称为“阿婆阿公的原宿”。
“川渝地区就是在气质上就很适老,只有那儿的人才能做出来这种作品。”另一位重庆的同事指何利平的一件行为艺术,随后补了句:“在北京是做不出来的。”
一个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创作团队今年发布了一套新的节目《向设计提问》,其中第四集是《空间,让改变发生》。成都玉林东路一个社区希望让使用者深入参与进来,用一种和设计师共创的方式探讨和改造办公楼背后的一小块公共空间。
社交需求是衣服很重要的功能不是么?毕竟伊藤比吕美都说母亲这件“巢鸭”的大衣“不想在人前穿”。如果都没有可供聊天休憩分享生活的空间,银发服饰就只会滑向经济和功能了。
// 时尚奶奶团的“乘风”
比起研究性的论文,播客和视频平台提供了更多观点和视角。氪星研究所去年录制的一档节目请来了时尚奶奶团的成员桑秀珠,我才知道抖音上“时尚奶奶团”这个自媒体大IP,主账号有380万粉丝,还不算上团里签约奶奶模特的个人号数据。她们的主页上赫然写着“slogan:用时尚重新定义年龄。”
桑奶奶在节目里说中老年的那些服装买了根本穿不出去,因为上面全是牡丹花、荷叶。“嗯多连衣裙是直筒的、遮肚皮的,但是很多中老年人是没有肚子的。”不同年龄对时尚有不同的理解,但年轻人喜欢什么不一定就不适合老年人。如果桑奶奶讲的是需求,时尚奶奶团的创始人CEO何大令在另一场节目中谈了更多运营背后的故事,在成立这个公司之前她从事广告营销行业,赶上了短视频的风口,也有“十五秒出名”的新媒体营销逻辑:保安不让做的事情能火,一个人做的事情一群人做也会火。
主持人在节目中评价这种时间错位感:这些奶奶们既是未来六十多岁的你,也是曾经的二十多岁的你。也让人联想起最近流行的“无龄感”一词,抛开年龄的约束,拥有一份与年龄无关的生活方式。但值得一提的是,时尚奶奶团的视频多数还是一种灰色的“无龄感”,用“龄感”吸睛,推广“忘记年龄”,以回溯年轻的案例来宣传“老去一点都不可怕”,随着中老年人群的商业价值成为增量市场,这点让人略生警惕,毕竟随着退休年龄上调,其他视频博主展示了更多中老年打工人的可能。
// 豆瓣“给妈妈买衣服小组”冲浪观察
△ 日活蛮高的小组,主要是经验分享。
△ 给妈妈做OOTD。
△ 下篇希望能够去了解现代服饰之前的中老年服饰是什么样子。
// “毛线是与上一辈女性交流的工具”
最近也开始学习钩针,小红书大学的钩针教程间隙突然冒出一句,“毛线是与上一辈女性交流的工具”。想起之前在芝加哥的慈善商店偶然发现的手钩毛线帽,内衬里绣着“Christmas gift from grandma”,也想起胡尹萍的“小芳”项目:她召集妈妈和阿姨加入编织团队,作品被放进展厅,也上了拍场。
△胡小芳编织团队。
如果进度正常,等到冬天的时候,我给我妈钩的东西就也能出现在“给妈妈买衣服小组”里了。再钩钩,再盼盼。
木然往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