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8日,第11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GZO)在广州顺利召开。历经十一载春秋,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始终扎根临床疑难问题,勇攀学科前沿,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已发展成为国内肿瘤学术界的璀璨盛会。本届大会精心构建了院士论坛及二十余场专题分会场,内容广博而深入,全面覆盖肿瘤学研究的广阔天地,为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蓬勃发展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本次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荣幸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邀请马骏院士就鼻咽癌领域研究进展、中国原创性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热点问题发表了高度见解,现将采访内容整理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请您为我们概述一下当前鼻咽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我们仍然面临哪些核心挑战?
马骏院士
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于为患者实施更为精确的预后分层。临床分期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核心依据,需随着治疗策略的进步和患者预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修订与完善。除了考虑解剖学因素,未来还需整合关键的分子指标,以确保预后分层的准确性,从而指导精准治疗。
在综合治疗方案中,免疫治疗是研究热点,并已被逐步纳入晚期及局部晚期患者的治疗指南。然而,未来仍需解决如何筛选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以及确定免疫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等问题。此外,在当前的综合治疗模式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放疗靶区,既确保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又能有效降低毒副反应,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您能否分享一些中国研究者在鼻咽癌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或创新疗法,这些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体现了怎样的中国智慧?
马骏院士
近年来,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将免疫治疗纳入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在复发转移鼻咽癌领域,有三项重要的III期研究——CAPTAIN-1st研究、JUPITER-02研究和RATIONALE-309研究,均是我们中国研究者发表的原创性成果,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免疫治疗联合GP方案成为复发或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改变了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模式。
在局晚期鼻咽癌治疗领域中,也有多项研究深入探索了放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增效”作用,其中CONTINUUM研究、DIPPER研究及BEACON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不仅证实了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在局晚期鼻咽癌中的显著获益,同时也细致地探索了在诱导化疗期间、同步放化疗过程中以及放化疗结束后等不同时间点加入免疫治疗的效果,有望为局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实践带来变革。
未来鼻咽癌研究的创新方向可能包括哪些?请您分享一下对未来鼻咽癌领域发展的展望?
马骏院士
如前所述,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已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后续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研究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综合治疗使用的时机、合适的疗程以及如何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出获益的患者。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期待进一步优化免疫治疗策略,为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指导,惠及更多鼻咽癌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还将持续深化鼻咽癌的分期研究,力求结合最新的医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预后分层,以指导个性化治疗。同时,深入基础研究领域,揭示肿瘤治疗抵抗、复发及转移的深层机制,探索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在鼻咽癌放疗方面,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同样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优化放疗靶区的设计,提高治疗的精准度,还积极关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前景,相信这些技术的融合将在未来发挥巨大潜力,推动鼻咽癌治疗迈向新的高度。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常委
审阅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马骏院士团队
编辑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