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反思 | 五上第二课《落花生》

文摘   2024-09-04 23:37   河南  



文/李欣


用了五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第一课《白鹭》的学习,真的很耗时。总体上来说,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即多数同学会背课文,还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不足之处在于,对学困生来说,生字的处理有点过猛,没有细分析。


当时考虑,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用细分析。当然,不包括对难写字的指导,一般的字是可以自学掌握的。


现在看来,班里的五到七名同学是需要特别的耐心,据说曾经都是不会也不学。班里那么多孩子,不能为少数耽搁多数学生,学困生只能吃小灶,或是再讲字词时照顾一下学困生的能力。


所以,进入第二课学习,我是打算分一下时间处理生字词的。并且余映潮老师在暑期培训中提到,一节完整的课是包括对字词的学习的。


后来,我在想,余老师指的是公开课吧。因为,在家常课里面,一篇文章总是要用两课时来解决的。


我没有尝试用一节课解决一篇课文,我会顾此失彼,讲了字词就会占用品读、解析文本的时间,或者讲了课文就把字词丢在一边。今天的《落花生》一课,我就干成了第二种上法。


步骤如下:

1.由《白鹭》一课导入新课。

(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美)


2.介绍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


3.梳理文章结构(重点,用时较多),写段意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略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写母亲提议过花生收获节;第三部分在感受花生的特点的同时明白一个道理)


4.简略学习第一二部分,重点引导感悟第三部分。(找出本文的主旨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解决课后第一题(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课后,有点忐忑,我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呀,人家都是先解决字词,再品析文本。我颠倒着干。


但是,我又觉得未尝不可,因为我觉得,进入一篇新的课文,由标题进入,就要找一个学习文本的切入点,趁着学生对文本的新鲜和好奇,一鼓作气理解课文,岂不更好?


虽然,今天的课有字词的遗漏,还有对重点段落的理解不全,但是,对文本的结构处理,对中心的理解都做到了。


我想,这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就像画一幅画,先把大的轮廓概括出来,再去精雕细刻,追求点睛之处。


明天的课,我会做如下处理:


首先复习:

1.用表格的形式梳理父亲和姐弟几人的对话,把花生的特点形象直观的罗列出来。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其次品析语句:

1.父亲议论花生的句子(第10自然段,强调对比手法的好处,也等于把语文园地一中的词句段运用提前完成。)


2.我从中明白的道理(文中的话)

用多种形式读的策略加强学生对中心句的印象,同时也完善了课后第2题。


3.对字词做处理。

对学生注音组词进行反馈,看看是不是都及时完成这一步,及时指导,查看学困生的。


借助书本后面的词语表进行读、写、默。


文中的“开辟”和“居然”重点讲。


不按套路出牌,是这节课的特点,我想,不管是何种方式,能让学生提升学习的技能就是成功。


黑猫白猫,捉住老鼠都是好猫。一篇文本的解读也不应该局限于何种格式,百花齐放,不正是教育的春天吗?我不是花,我是一棵默默无闻的普通的草,但我愿为花儿的灿烂努力做背景。


推荐阅读:

教后反思   |   五上第一课《白鹭》


欣读写
读书 写作 提升自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