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
今天,带闺女上街,买她心心念念的新书包。
其实,家里有两个新的黑色背包,不用再买。但是当奶奶把背包拿到闺女面前时,闺女故意看着电视,默不作声,明摆着不喜欢。
任凭奶奶坐在跟前软硬兼施了好一会儿,也没打动一向听话的闺女。
等奶奶不在跟前,我问闺女:“为啥不用这些书包呢?”
她说了实话——都是男款,想要一个自己的书包。
想想闺女从小到大,很多方面都是用哥哥给的,比如书包、电子手表,穿的衣服也是亲戚邻居给的。
好像新的东西都不光顾她。
内心里,她对归属于自己的物品很在意,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比如开学季,面对新的学业希望通过“崭新”一词给自己鼓劲加油。
趁着上午的凉快,我们在街上的百货大楼选了一款黑白拼接的新书包,闺女自己挑选,用自己的审美眼光买单。
顺便,买了一沓语数英练习本,连带包书皮、按压水笔及笔芯,塞满一书包。
正是我这“慷慨”的举动,让闺女有了极大的满足感。
回来的路上,我们聊开学后的每周开销,与同学的相处,她都是认真的听。
乖得让我有点意外。
到家以后,她又主动把多余的新书皮给弟弟。
她反常的行为与平时极大不同,又让我想起闺女十二岁生日时的情景。
我很少在孩子们生日时买蛋糕。想着十二岁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于是定了蛋糕。
按着生日的流程,奶奶、爸爸以及弟弟端坐桌前,许愿、唱祝福歌,然后切蛋糕。
一向以吃为主的闺女很开心、也很礼貌地为大家分蛋糕,最后才给自己切了一块。
我看到了闺女与平时不一样的一面。闺女爱吃,体重达到同龄孩子的两倍,屋里有好吃的,都逃不过闺女的眼睛。
我常常对自己说闺女是心理饥渴。但不管为何,吃,是闺女的第一要务。挨嚷也要满足自己的味蕾需求。特别是甜食。
但是,十二岁生日时的表现令人惊讶。
这两件事给我启发。
当我们认真关注孩子时,她会比我们想象的表现好。因为她觉得自己倍受重视,得到了父母的爱。
就像开学前陪她买书包和生日时给她过简单又庄重的生日。小小的仪式满足了孩子的童心。
其实孩子是极易满足的,在她觉得充分被爱时。
而我常常忽略。
在《看见孩子》一书中作者提到,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带给孩子一生的自信和勇气,而闺女的胆怯和唯诺会是缺少了爱的养分,不够伸展,不敢自信。
在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孩子已经猛然长大,但不管什么时候,《看见孩子》一书告诉我,修复亲子关系永远不晚。
我想,那就从生活中小小的仪式感开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