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热点抢先看
股权有什么价值?
外沿上,股权是一个法律概念。股权也有指一种财务权益,主要是报表上的净资产,但这不是本文的着眼点。本文指的是股权是公司法中的一个特有概念。一般而言,股权指的是股东的权利。股东是出资人,即向公司出资或投资的人,把个人资产转换成公司资产,并在此过程中而获得的身份——股东。所以,股权的获得三部曲:出资→享有股东身份→享有股权。出资分为,实缴出资、认缴出资,出资不规范易引发纠纷,在此不述。
因此,股权是一项法律权利,基于股东身份而获得。
股权是一个集合性权利,是一个权利束,可以包含的内容如下图:
其中,收益权与利益、红利和剩余价值等相关,明显指向财产性权利。表决权即话语权,起着在公司决定公司意志的内容。知情权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被看做是一个基础性权利,它构成了股东行使其收益权和参与公司治理和管理权利的前提条件,但它得请求法院支持。股东会议记录查询权,股东会的会议记录所记载的是公司决策的重大事项,对股东来讲,了解这些信息,对股东出售股权、参与公司管理、认购公司股份等具有基础性作用,如对外投资金额是多少,章程明确规定下来,确保知情权。
诉讼权还包括:损害赔偿权、解散公司请求权。解散公司请求权是指股东针对公司经营期限到期、经营出现僵局、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时,可以向法院提出此权利。股份回购请求权是保护小股东的权利。损害赔偿权的基础是股东认为公司董事或者高管,在公司运营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而享有的权利。
二、股权结构设计
股权结构就是股东持股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它反映的是出资比例所形成的关系,而决定股东因出资所形成的关系,最主要指标是股权集中度。 股权设计时要注意以下9条股权生命线:
1%:代位诉讼权
回到文章主题,股权激励为什么要知道股权的9条生命线呢?
简要回答:股权激励最直接的体现是授予激励对象,通常是给员工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成为公司的股东。那么给多少比例,或让出多少股比时,9条生命线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公司老板以大股东的形式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那么给员工的比例上限就是公司股权总股比的34%以下。 至于各个公司股比到底怎么分配,涉及的因素太多,本文无法尽述。
分红权与表决权
概括而言,公司对于股东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公司是股东的事业载体,是实现股东内心目标重要依仗。第二类:公司是股东的财富工具,偏向于关注财产利益获取。这两种是最常见的,由此可以确定出两类股东角色,一种是事业型股东,他的目标是与企业共生共荣。另一种是投资型股东,以从公司中获取财产性利益为主。两种角色的股东对应两种不同的股东权利,事业型股东偏重于话语权,是主导型的创业者;投资型股东偏重于分红权,是跟随型事业分享者。
股权激励时,要明确辨别和区分拟吸纳激励对象的角色定位。举个例子,一般员工以获取财产性利益为主时,可能就不太关注股权的话语权,此时的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上可以强调分红权的虚拟股为主,如干股、虚拟股份、延期支付计划等都是满足公司和员工需求的模式。而对于那些愿意与公司深度绑定的人员,如核心员工、长期服役的高管等人员,他们的关注点可能不偏重于获取财产性利益上,此时就要考虑给予其代表适当的表决权的股比。
股权结构要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
海底捞是大家熟知的餐饮企业,它发展到如今的局面与其股权结构适应企业,适时实施股权激励密切关联。
海底捞初期时,由四个股东各自平分25%的股权,这反映创业初期的平均即公平的观念。后来,到了海底捞发展的中期,原先的平均股比发生了变化,张勇一方“受让”股权,变为持有海底捞68%的大股东,成了公司的绝对控制股东。而到了海底捞的后期,海底捞的发展与其治理完善是分不开的,以“企业家控制+股权激励”为特征的股比结构是海底捞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
其中海底捞董事舒萍、监事李海燕及剩下的公司员工,直接持有公司股权合计16.5%,海底捞在与高管及公司员工分享公司股权,同时又没有超过34%股比的界限。8%是给公司高管,体现的是表决权的分配,赋予其公司经营或管理的话语权,而0.5%的剩余员工股东则是分红权的典型体现。海底捞实施股权激励,不论是对员工还是对市场上的投资人,都释放出了企业向“好”发展的趋势,海底捞之后的市场表现在此不述。
由此,公司或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离不开股权激励。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