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若不斗争、不矛盾,人生还有味道吗?
这在我们生活习惯中是个极大交织。
许多人向往清净环境,比如一些山洞或孤岛。
若真放到孤岛,可能说寂寞了;
真放到山洞,可能第二天就逃出来;
真给你闭关,可能自心的吵闹比一百个人在争夺还厉害。
当然有人真能歇心寂静下来,有了不起的结果。
但对我们大部分人的最初因缘来说,没有矛盾大小是非人我的对比、对待、争斗,会感到枯燥无味。
2.
许多人走般舟,给我提的问题是昏沉与无聊。
他说你为什么弄这个来浪费我们时间,这走来走去啥意思?
我说不是我要让你受累,你去看看你那个发愿文!
他说为什么佛搞这么个东西?
我说你看看发愿文,是佛搞的还是你搞的?
有人念佛,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味道,一点意思也没有。所谓修行人修不下去了。
为什么?没有前导了,没有愿望了,没有力量了,没有方向了。
3.
睡觉挺舒服,脑子一木很舒服!这节课过去了,很舒服啊!
舒服十年以后,腰弯了,还是很舒服啊!再十年以后、再十年以后,可能已经在化身窑化掉了。
没有真正的修行前景、修行愿望、利生悲心——没有,没有动力了,实在没味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十一声都不愿念——为了完成十念法,念十一声不多余吗?
最后我说个一念法,一时无余供养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感觉还有一点点意思,但第二句不要念了,这啥意思?念十万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啥意思?
就是在得失习惯中养成了极大潜意识中得与失的选择。
如果今天念声佛,捡了个金娃娃;明天念声佛,别人送个阿弥陀佛像;后天念一声佛,把你放到这个位子上……你感到有意义了。
在用得失衡量之时,你就感到索然无味。
4.
现在很多人所谓修行就是掉举、昏沉,上座面目是瞌睡。
到夏天了,大家很困的时候,可以给自己规定睡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越准确越好,到时间就起来。
养成马上就放松、休息;休息过来,到点就起。
这是很有精神的一个调整;不要对抗它,但一定要给它规定时间,不让它随便睡,睡到自然醒不行。
所以如果有人困了,不要影响共修课程,可以中午或者什么时间,给自己彻底放放松。
规定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一定要把它清晰规定出来。
5.
这个规定就是个愿望——你在愿望上培养,慢慢感到生命可以把持,可以主动运用这个生命。
包括睡觉的业习,包括吃东西、喝水、交往等习惯,包括用心的习惯,这一切都可以恰当规定出来。
规定出来了若认为自己执行力不够,可以让邻单同参道友给你作监督,说我如果睡一个小时不起来,你用棒子夯我一次就行——帮你建立这个次序。
愿力貌似大事情,实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
有人说:我不愿这样做、我想那样做、我就这样……都是愿望表达。
我们时时刻刻,不管是顺着一个事情做,还是逆着一个事情做,都在表达某种习惯愿望——只是无明地、习惯性地表达着一些追求安逸、追求得失、追求自己叛逆心的习惯作为罢了,不是主动、清晰、纯正、完善地做一个愿望。
偷偷地发一个小小愿望,自己把它完整做下来。
◎图片:ins。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