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宁迪
前几天看了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电影《拿破仑》,电影用大量史实描述了拿破仑波澜壮阔的一生,其中的战争场面尤其震撼。土伦战役展现了拿破仑对火炮的运用能力,也开启了这位军事天才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远征埃及时在电影里能看到法军炮轰金字塔的震撼场面(真实历史中没有炮轰金字塔)。最重要的是后面的三场战役。一是1805年的“三皇会战”,这是拿破仑一生的巅峰时刻,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同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亲临战场,最终拿破仑以少胜多,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神圣罗马帝国因此宣告解体,拿破仑正式成为欧洲的霸主。
图1 电影《拿破仑》,来源:Apple TV+
第二场战役是远征沙俄,俄罗斯的焦土政策让拿破仑损失惨重,60多万士兵几乎全军覆没,1814年4月反法盟军杀到巴黎城外,拿破仑退位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ELBA)。最后一战是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兵败后,反法同盟为了防止他再回法国,于是把他流放到了万里之外、大西洋上的孤岛圣赫勒拿岛(ST.HELLINA),6年后,52岁的拿破仑死在了这里(图2)。100多年后的化验证明,拿破仑是被毒死的。
图2 圣赫勒拿岛
我对拿破仑最感兴趣的点是,为什么他会从三皇会战的巅峰转向远征沙俄的败笔。这个科西嘉岛出生的无名小卒借着法国大革命的浪潮投身行伍,在部队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天赋,最终登基为法国皇帝(1804年12月2日),并在1805年的三皇会战后正式成为欧洲霸主,达到人生巅峰。
难道真的是拿破仑自我膨胀?在和法国宿敌英国对峙期间忽然决定开辟沙俄战场?远征沙俄的结果是,60多万法兰西精英葬身冰天雪地,法国由盛而衰。难道这个军事天才不知道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是兵家大忌吗?西边要镇压西班牙叛乱,还要面对英国海军封锁,同时在东边主动挑起对沙俄的战争难道不是自寻死路?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拿破仑做出了这个让他最终倒台的军事决定?带着这个问题,我梳理了当时法国面临的形势。首先拿破仑不是不想用军事手段征服英国,彻底解决这个宿敌。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试图切断英国和印度的联系以削弱英国,结果法军被英国海军在尼罗河口断了退路,拿破仑撇下军队逃回了法国。在电影中看到的炮轰金字塔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演义的。1805年拿破仑和西班牙组成联合舰队试图直接攻击英国本土,结果在特拉法加海战中作战不利、全军覆没。两次军事手段都失败了,拿破仑才寄希望于用经济战的方式打垮英国。于是开启了资本主义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大陆封锁。正是这个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决定攻击沙俄的根源。
01
“大陆封锁”的来龙去脉
我们今天不讨论英法百年战争的正义性,也不论英法政府各自代表谁的利益,我们聚焦在贸易战的过程及其影响。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封锁不列颠诸岛; 禁止同英国进行贸易和联系;在法国及其盟国领土上的英国人,一律被宣布为战俘,属于英国臣民的财产一律没收;由英国及其殖民地驶出或曾驶往该地的任何国家的船只,都被禁止在欧洲各港口内停泊”。 柏林敕令是“大陆封锁”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1805年的三皇会战后,1806年拿破仑又全歼了普鲁士军队,柏林敕令颁布时整个西欧都牢牢控制在拿破仑手中(图3)。
图3 1812年法国领土及其附庸国
1806年柏林敕令颁布后,西欧各国都不能和英国做生意,只有葡萄牙作为英国的老牌盟友依旧在对英贸易。于是拿破仑入侵葡萄牙,1807年11月30日占领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柏林敕令中对“英国货”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而且为了争取中立国,拿破仑宣布大陆封锁制度在公海无效。英国抓住这一漏洞,凭借海上优势利用中立国的船只继续和欧洲大陆贸易。法国为弥补这一漏洞于1807年11月23日、12月17日颁布两道《米兰敕令》,不但明确了英国商品的定义,而且提出,中立国船只只要为英国人所用就被视为英国财产,可以被捕获。
随着大陆封锁收紧,西班牙原本出口英国的羊毛无法出口。西班牙经济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导致了1806年至1809年发生多次起义,拿破仑不得不在1809年御驾亲征西班牙。
好不容易把西班牙拿下了,北边的俄国经济又濒临崩溃,因为沙俄主要靠出口粮食、木材给英国赚钱。这些原材料因为大陆封锁不能卖给英国了,像西班牙的羊毛一样,法国自己的工业能力有限,根本消化不掉这些原材料。俄罗斯的出口额从之前的5920万卢布降到1060万卢布。所以1808年8月12日,俄国政府允许中立国船只驶入俄国港口,大量货物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大陆。
为了赌上这一漏洞,拿破仑于1810年10月18日颁布《枫丹白露敕令》,规定:“任何商品必须有原产地证明,一切中立国的船只凡曾在英国靠过岸的,货船一并没收;屈服于英国的中立国船只即视为‘已剥夺国籍’,可予捕获。”
1810年10月23日,拿破仑向沙皇致信,要求俄国缉拿他从波罗的海赶走的600多艘满载英国货物的船只,可沙皇只是象征性地没收了2艘船和8艘船上的货物。1810年12月沙皇又明确宣布对中立国开放本国港口,大陆封锁体系被正式撕开了缺口。为了维持大陆封锁计划,拿破仑决定亲率60多万大军远征沙俄,结果大败而归,大陆封锁体系随后崩溃!
表1 大陆封锁政策的行程和演变过程
拿破仑人生的最后一场战役——滑铁卢战役一直让大家唏嘘惋惜。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点,拿破仑率旧部600余人逃离厄尔巴岛进入巴黎后,他重新收编的法军已经不是当初的法军了:很多士兵因为政府节省开支被削减,军马数量不足,骑术训练也不充分。这些问题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显现出来。而且滑铁卢战役法军只有7.2万人参战,而英荷联军有6.8万,加上普鲁士军5万,几乎两倍于法军。此时整个法国军队全加一起也不过22.8万人,而这一次的反法同盟有77.7万人的军队,这是他从未遇见过的(图4)。
图4 第七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善于各个击破,这得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它的军事能力,在绝对实力面前,技巧是靠不住的。退一步说,即便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再次以少胜多赢了,这些临时集结的法军能凭借一个天才指挥官而继续赢下去吗?大家不能忽略军事行动中最基础的因素,军马粮饷、经济实力、人口数量、大国博弈等等。
我认为当61万法军在俄罗斯全军覆没时,拿破仑政府倒台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大家看这个表(表2)会发现,法军从未遭遇过如此惨败。你还要知道一点,反法同盟每次有不同的成员国参与,但是法国是不变的主角,是唯一确定的参战方,连续23年的战争,没有哪个国家承受得起。
表2 历次反法同盟及其伤亡情况
02
对大陆封锁失败的反思
第一,贸易战贵在迅速。
1798年拿破仑把他刚刚夺取的马耳他岛送给俄国,俄国沙皇不满英国对该岛的封锁,于1800年12月16 - 18日 联合瑞典、丹麦、普鲁士宣布了对英国的贸易禁令。波罗的海就是这四个国家的内海(图5)。当时英国从俄国和普鲁士两个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占其进口总量的72%,失去这里的粮食供应和港口英国就会发生饥荒,更别提木材等造船原料了。
面对波罗的海航运的突然中止,英国谷物市场发生恐慌。1801年4月25日英国小麦价格从之前的55先令/夸特上涨到151先令/夸特。英国国内发生骚乱,1801年英国仅购买粮食一项就有1490万英镑流入欧洲大陆,英国黄金升值9%,白银升值17%,英国在西班牙的外汇损失了16%、在汉堡的损失了13%,英格兰银行现金储备从1799年的700万英镑减少到455万英镑。
图5 波罗的海
1802年3月,内外交困下的英国被迫和法国签订了《亚眠和约》,合约规定英国近年来占领的殖民地除保留荷兰属地外归还法国及其盟国,英国从埃及、马耳他、直布罗陀、开普殖民地等地撤军,退出在地中海和亚德里亚海的所有港口和岛屿。英国组织的第二次反法同盟被拿破仑不费吹灰之力就——用经济战粉碎了。拿破仑组织的这次打击时间非常短,但是却让英国承受了巨大损失。
第二,贸易战贵在坚决。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英国经济最大的短板在于粮食对欧洲大陆的依赖。大陆封锁切断了英国的粮食供应渠道,英国本土产量不足、粮价飞涨。英国本来可以凭借海洋霸权去美国进口粮食,可是美国在1809年同英国断绝通商,北美粮食交易中断。这是摧毁英国信心,煽动英国本土暴动的最好时机,可是拿破仑再次显示了它对贸易战的无知。他说只要允许向英国出口谷物就可以搜罗他的黄金,于是拿破仑通过出售许可证的方式让法国船只进行对外贸易,亲自解救了英国的粮食危机。
贸易战的本质不是单纯的给对方压力,而是制造波动,让对方在波动中丧失信心,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拿破仑想的是让英国的黄金越来越少,他不知道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黄金减少会让英国的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市场会创造足够大的利益驱动经济走向平衡。不管是走私或者自己生产都是对这一压力的反应。贸易战应该是利用经济趋势放大对方的经济波动。比如英国粮食危机发生了,美国禁止和英国贸易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法国应该进一步严格封锁粮食出口,让英国的粮价进一步飞涨,推波助澜英国的危机。从而让英国主动求和,实现法国的战略目的,而不是见钱眼开,主动出口粮食。
第三,盟友内部要合作共赢。
“大陆封锁”一直没有建立全面的统一战线,1806年柏林敕令颁布时,美国、俄国作为中立国都能对英贸易。1807年俄国根据《提尔西特条约》加入大陆封锁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背叛。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背叛还导致整个拉丁美洲市场向英国敞开大门。1810年美国好不容易加入法国阵营,俄国又放开了口子。不管如何,英国总能找到替代市场,从而大大削弱了大陆封锁对英国本土的影响。英国的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继续上升。大陆封锁前(1805年)英国出口指数为100,只有在1808年英国出口指数下降到91, 1809年上升到125, 1810年再次上升到126。封锁期间,英国的总收入仍不断增加。1805年为1.03亿英镑;1811年增加到1.31亿英镑;1814年达到1.63亿英镑。
在大陆封锁时期拿破仑实行“法国高于一切”的政策。他在维持对英国商品禁入的同时,建立了一个等级制的、有利于法国制造业的欧洲市场。拿破仑要欧洲各国市场向法国单向开放,这种错位导致了大陆政策在手段和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假如拿破仑在大陆封锁体系中不是那么贪心,不是那么损欧陆而肥法国,而是将对英封锁带来的好处多分配一些给欧陆各国,或者让法国稍微多承担一些政策成本,那么后来的历史进程或将大不相同。
欧洲大陆由于失去了英国这个大买主和廉价商品供应,贸易状况每况愈下。仅有的一点贸易保护的好处被法国独享,法国工业品得以高价卖到各国,以至于各国都不再严格遵守大陆封锁政策。
第四,贸易战本质上是经济实力的对决。
在军事冲突中,一方的损失可能会远远小于对手,大家也对这类战例津津乐道。但是在长期的贸易战中,双方的损失不相伯仲,因为贸易本质上是互惠互利的。而当时的法国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赢得对英国的贸易封锁。
当时英国已经占据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并且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在持久战能力上不输法国。而且英国能通过遍布欧洲的金融网络从欧洲各国融资发债为自己续命,这是法国没有的额外优势。尤其是在金融能力方面,英国国债利率3.8%,法国7.5%;英国国债余额2.45亿英镑,法国只有1.62亿英镑(表3)。
表3 1788年英法经济能力对比
1810年法国统计显示,大陆封锁让“德意志和意大利全境物价暴涨,原棉每磅卖到10至11法郎,糖是6至7法郎,咖啡是8法郎,靛蓝是21法郎,平均大约10倍于当时伦敦的市价。欧洲的消费者购买咖啡、糖、香料等,要付出相当于封锁前5倍、8倍、12倍的价钱”。这是法国没有工业能力的最佳证明!英国的反封锁让法国失去了美洲大陆的原材料、失去了英国的工业机器供应,法国的整体工业能力受到了严重削弱。贸易战本质上是经济实力的对决,英国越战越勇,法国越战越弱。
大陆封锁结束7年后,1820年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铁船。这是英国领先于时代的标志,也是海战武器代差的开始!英国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无可匹敌的强势地位。手工工场被淘汰了!机器大工业开始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占据主流地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工业国诞生了。
中美贸易战已经进行了6年,中国大量商品转道越南、墨西哥进入美国,和当初英国大量走私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家想一下长期“走私”的结果是什么?在“大陆封锁”期间,这意味着战争!今天呢?
表4 2023年中美经济能力对比
中美经济能力的对比(表4)中双方各有胜负。随着中美贸易战变成持久战,这是否会让未来世界的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美国如果继续加税是否会让走私再次横行?是否双方的战争不可避免?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英法为鉴,知中美否?
作者简介:
陈宁迪,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及统计学(荣誉)学士学位,于环球金融行业有超过24年经验,先后创立德林证券及德林家族办公室,曾是香港证监会授予之第1、4、6号牌照持牌负责人。现任德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香港有限合伙基金协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
本文章仅供参考,投资者应仅依赖公司公告所载资料作出投资决定。
本平台所载的信息和材料,包括文本、图形、链接或其它项目来自第三方信息终端,仅供一般参考用。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载。
微信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德林控股及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免责声明见德林控股官方网站:https://www.dl-holdings.com/
扫码关注德林控股
领英:DL Holding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