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
注
我
们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王少松为第一作者、
孙敬青、崔莹雪为通讯作者
于2024年2月3日
在J Tradit Chin Med(IF=2.6)上
发表针灸学研究论文(RCT):
“Effectivenss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skeletal muscle pain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电针治疗帕金森病骨骼肌痛的效果: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链接:http://journaltcm.cn/EN/10.19852/j.cnki.jtcm.20240203.004
研究亮点与发现:
电针治疗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骨骼肌痛具有显著效果;
主要穴位包括:百会(GV20)、气海(CV6)、列缺(LU7)、听宫(SI19)。
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上肢痛时加用肩髃(LI15)、曲池(LI11),下肢痛时加用血海(SP10)、足三里(ST36)。
得气后,对肩髃(LI15)、曲池(LI11)、血海(SP10)、足三里(ST36)进行电针治疗,电针频率为2 Hz和100 Hz交替,留针时间为30分钟。
患者的骨骼肌痛程度与其运动能力和情绪状态存在正相关性,但与肌肉张力无明显关联。
重点摘要
背景: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伴随多种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特别是骨骼肌痛,作为帕金森病中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骨骼肌痛的起源尚不完全清楚,且多巴胺能治疗对其效果有限,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针刺治疗,特别是电针治疗,逐渐成为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旨在评估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骨骼肌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情绪障碍的潜在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电针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骨骼肌痛的效果。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了北京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并在ISRCTN注册。
患者招募:共招募60名帕金森病患者(根据中国2016年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和WHO 2018年发布的ICD-11中关于慢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诊断标准进行筛选)。
随机分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一组接受电针治疗,另一组接受假电针作为对照。
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均每周接受5次治疗,持续4周,共20次。电针组使用电针刺激特定穴位,而对照组则在不穿透皮肤的情况下进行假电针刺激。
评估工具:采用King's Parkinson's Pain Scale (KPP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使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改良Ashworth评分(MAS)评估肌肉张力;使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MDS-UPDRS)评估运动能力;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变化。
数据分析:数据由未参与研究设计或电针治疗的评估者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正态分布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Spearman非参数相关性分析。
安全性评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所有不良反应,如需要则及时给予治疗,并决定是否终止实验。
干预措施:
1、干预组(电针组):
主要穴位包括:百会(GV20)、气海(CV6)、列缺(LU7)、听宫(SI19)。
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上肢痛时加用肩髃(LI15)、曲池(LI11),下肢痛时加用血海(SP10)、足三里(ST36)。
得气后,对肩髃(LI15)、曲池(LI11)、血海(SP10)、足三里(ST36)进行电针治疗,电针频率为2 Hz和100 Hz交替,留针时间为30分钟。
治疗频率为每周5次,每天1次。整个治疗过程持续4周,总共接受20次电针治疗。
注:(选取的穴位基于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的帕金森病治疗经验。)(使用1.5英寸的毫针进行穿刺,针刺深度为10-30毫米。)(使用的针具为华城单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毫米×40毫米。电针仪器为华佗SDZ-V电子针疗仪。)
2、对照组:
使用针管进行假针刺(sham acupuncture)治疗。
穴位选择与干预组相同,包括主穴和根据疼痛部位添加的辅助穴位。
采用华城平头针,这种针头设计为不穿透皮肤,仅放置在穴位上方。
假针灸使用针管辅助,将针头放入针管中,确保针头接触到皮肤但不刺入。
电针设备连接在相同的位置,但调整至最小电流,模拟电针治疗的外观和感觉,但不提供实际的电刺激。
患者接受的治疗次数与干预组相同,即每周5次,持续4周,共20次治疗。
研究结果:
1、疼痛改善:
电针治疗组在治疗后,King's Parkinson's Pain Scale (KPP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表明电针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骨骼肌痛。
两组帕金森患者的基线数据
两组帕金森患者的骨骼肌疼痛比较
2、肌肉张力变化:
治疗后,电针组的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弹性模量(Young's modulus,用于评估治疗前后肌肉硬度的变化)和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测量肌肉组织的剪切波速度有助于评估肌肉的硬度,这可能与肌肉张力和疼痛感知有关)降低,改良Ashworth评分(MAS,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痉挛程度的临床量表)也有所下降,说明电针治疗减少了帕金森病患者肌肉的硬度。
两组帕金森肌张力比较
3、运动能力提升:
电针组在治疗后,MDS-UPDRS(包括UPDRS II和UPDRS III)评分显著降低,表明电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两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 和HAMD评分比较
4、情绪状态改善: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电针治疗后显著降低,反映出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改善。
5、相关性分析:
KPPS评分与UPDRS III评分和HAMD评分呈正相关,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骨骼肌痛程度与运动能力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KPPS 评分与肱二头肌 SWE 速度、肱二头肌杨氏模量、MAS 之间的相关性
A:KPPS 评分与肱二头肌 SWE 速度之间的相关性;
B:KPPS 评分与肱二头肌杨氏模量之间的相关性;
C:KPPS 评分与 MAS 之间的相关性
。KPPS:King's Parkinson's Pain Scale;SWE:Shear wave ultrasonic elastography;MAS:改良Ashworth评分。
KPPS 评分与 UPDRS Ⅲ、HAMD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A:KPPS 评分与 UPDRS Ⅲ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B:KPPS 评分与 HAMD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KPPS:King's 帕金森疼痛量表;UPDRS Ⅲ:UPDRS Ⅲ:统一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检查评分;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6、安全性:
研究中观察到电针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仅在少数患者中出现了轻微的出血和皮下血肿,这些情况通过简单处理即可缓解。
结论:
电针治疗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骨骼肌痛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少肌肉硬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并有助于缓解情绪障碍。
研究还发现,患者的骨骼肌痛程度与其运动能力和情绪状态存在正相关性,但与肌肉张力无明显关联。
这些发现支持电针作为帕金森病辅助治疗的潜在价值,并指示非运动症状的治疗可能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方向。
关注我们,让您学术、临床皆受益匪浅!
往期推荐:
Frontiers-CMCR 文献分享说明:
本公众号为公益公众号。主要分享一些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如Lancet, JAMA, BMJ等,希望能够在临床上帮到大家,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希望您能分享给更多的医生,让更多病人受益!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及时解答。更多中医药临床文献请大家关注“中医药临床研究前沿”公众号。
点击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