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为大,但也是为生者服务

创业   2024-07-27 23:43   海南  

昨天的文章《扫黄是为了让你不要躺平,起来干活》探讨了一个问题。


扫黄背后的一些经济得失的计算,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男人获取性的成本。


让所有人努力起来干活,娶妻生子,让下一代为国争光接盘。


以下文章写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想法,不一定对,看过即过。



今天赶路回家,参加一个祭祀的仪式。



类似这种仪式在华南F3非常的常见,主要都是在宗族文化浓厚的地区。


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家里面如果有人去世的话,在葬礼之外还要给死去的人再搞一场法事。


一般是在中元节之前就要完成,耗时三天,费钱费力,让大家苦不堪言。


我以前初中的时候,学校很多老师都是从长江以北地区来的。


非常不理解我们这个地方的民俗,搞不懂一年到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祭祀活动。


把钱省下来不好吗。


省钱当然好,问题是这钱省不下来。


我小时候一样看不懂,也觉得这些事都是劳民伤财,为什么不取消。


而在政府层面,他们也希望取消。


但是习俗是有惯性的,它的形成不是朝夕之间,也不可能是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后,认为不对就能取消。


没有敢。


自发形成的祭祀活动,最终也是靠自发取消的。


看不懂的人,吐槽是落后的习俗,压根就是不明白这些祭祀活动背后形成的的原因。


不是这些村民脑子有病,糊里糊涂要干这些事,搞出这些事都是用来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就跟宗教一样,能让人信教,掏钱跪拜,并不是单纯靠精神性的活动,给大家洗脑就行。


也要务实的,要解决实际问题。


就比如晚清的时候,天主教那些传教士让老百姓信教,不是喊着信主得永生就行。


压根就没人当一回事。


得拿出实际的利益交换才行,所以那些传教士不只是传教士,还有别的身份。


一般都兼职医生和教师,再次证明了医疗和教育的刚需性。


我们这些看似落后的民俗活动在本质上也是一样的,也是用来解决这些村民的需求。


在这种场合里面,七大姑大姨,有点血缘关系的,关系好的朋友都会上来给死去的人上一炷香。


这些举动不是给死人看的,是给活人看的,是亲戚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时刻。


通过一场法事,寻找所有人的共同感,提高凝聚力,强化集体观念。


如果你不来,大家就认为你不是自己人了,再忙也要在现场露脸。


不来不行,是个体过渡了一部分的自由,交给了集体。


这是生存的环境倒逼出来的策略。


过去的农村,资源匮乏,生产力低下,就跟一个修罗场一样。


很多生存资源都是靠抢的,抢耕地,耕牛,水源,渔场。


不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抢不过别人的。


每一个人,家庭,家族都要抱团,形成大小不一的集团。


古代的农村就跟战国时代一样,不同的家庭,家族就是当时的诸侯国。


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地方,大大小小很多村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一个村基本就是一个姓,因为大姓已经把其他实力弱小的姓都赶跑了。


汉人也把其他少数民族赶跑了,这也是以前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的原因。


平原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以前的农村不是温情脉脉,而是丛林社会。


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都是很常见,甚至闹出人命也不奇怪。


当时的官府不管吗。


不管,因为管不了,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太高了。


穷山恶水出刁民,山高皇帝远,都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管不了就只能选择让当时的农村社会自行解决,反正你们打,出人命就拉个人出来顶罪,让老爷们完成任务就行。


一直打到麻,打到打不下去,然后在自己谈判解决。


古代到民国,农村一直存在很强的自治传统,这些民俗活动就是一种自治的表现。


不是单纯的迷信活动。


像我今天回来参加的这种给死去的先人祭祀仪式。


不是只有我们家自己,而几十户家庭一起集体的参加。


有同家族的,同村的,还有其他村,其他乡镇的,范围非常广。


只要语言相通的人,有需要,大家都可以在约定的时间,联合在一起完成。


这些活动对现实中的意义在哪里。


第一就是化解内部人的矛盾。


再小的家庭都会有矛盾,更何况是家族内部,冲突起来激励的时候都是要动刀子的。


所以一般在这个时候,家族内部都会把矛盾拿出来说。


一边商量如何组织祭祀活动,一边顺带把积累的矛盾解决了。


这种场合下,可以利用死者为大的价值传统,营造出来了庄重严肃的气氛。


矛盾的双方在这个时候都会比较克制,而且主动让步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你不爽,要翻脸,大家就有理由谴责你。


死者为大,尊重先人。


一旦矛盾调解完了就要认,不能祭祀活动结束就不认账,这是不行的。


祭祀的现场就类似司法仲裁的场所,有时候比在祠堂还要管用。


祠堂只是处理宗族内部矛盾的,家庭的矛盾有时候还是要依靠这类祭祀仪式。


它不是迷信落后的行为,漫长的时间里面是存在过现实意义的。


除此之外,和其他村庄,其他乡镇联合祭祀,也有利于缓和大家的矛盾。


以前为了抢资源,每个村之间,距离不太远,一般都会有过冲突。

再大的冲突,这个时候都要放一边,也同样要强调死者为大。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村庄也会把矛盾摊开,拿出来谈判。


这个时候整体情绪都会比较稳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有时候也是一种结盟的过程,一起举办这种祭祀活动,有助于村庄之间的联合,以后有事,大家一块帮忙。


别的村要打架,本村的也要出人出力的去帮忙。


不去帮忙,就等于是违约,死去的人会化作厉鬼还找违约的村庄算账。


这些都是祭祀活动曾经存在的意义。


同时还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进行不同的分工,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会分配到相应的任务。

这种分工协作,是强化组织的有效形式。


在战斗形态下,有组织的少数人是可以战胜无组织的多数人。


没有组织的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抢资源的时候是干不过别人的。


这种分工可以把组织的意志力传递下去,如果没有祭祀活动,就会缺乏严肃性。


凭什么大家听你的。


现在时代变了,这些活动曾经的意义逐渐的丧失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变得务实了。


我今天去现场看了一下,人数还是挺多,晚上8点那会,大概有两三千人左右。


但是跟以前相比,祭祀的那些纸楼,纸塔,活动结束以后要烧给先人的那些纸祭品,个头都很小。


20年前的时候,我还在读初中,还能在这种场合见到接近十米高的纸楼和纸塔。


每个家庭都耗费大量的金钱投入,就是为了讲排场,讲面子。


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家庭有实力,不好欺负。


现在都不这样干了,跟以前相比,现在的祭品就跟糊弄一样。


大家都不愿意花那么多钱讲排场了。


不合算,收益远远赶不上成本。


因为现在公权力太强,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能力已经渗透到村一级。


原来那些谋求生存的策略逐渐不管用。


还要讲排场,要别人看到自己家里牛逼,很容易出事的。


一场扫黑除恶就被干没了,还不如低调做人。


有些落后习俗的破除,不是因为大家觉悟变高了,而是有钱了。


可以在公共治理中耗费高成本。


落后野蛮习俗的背后跟马斯洛层次需求原理非常的符合。



吃饱穿暖和安全永远是放在了第一位。


其他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是次要的,为了生存,野蛮根本不算什么。


关注瞎说,一起进步。


你又在瞎说
开个新号,随便写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