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名声太大,所以要被赶走》写了一个问题。
名声是一种负担,太牛逼了,有人喜欢就有人骂。
而是支持和反对的人,还会经常切换,情绪极度不稳定。
这种现象放在网红身上最合适不过,今天还是顶流,说错话,做错事,哪怕是在现实中不是什么大事,一样很快就没了。
家人们再去捧下一个。
以下文章写的都是一些琐碎的的想法,不一定对,看过即过。
晚上跟个学生聊天。
她刚从华农毕业没几年,学的法律,误打误撞进入了金融行业。
中间提到了一句话,是毕业的时候给她留的寄语之类的。
我听后有点尴尬。
对学生的留言,都是很理想化的句子,写的人都忘了,但是她还记得。
也不是我糊弄她,而是毕业季要找我留言的学生太多。
写得多,跟批发一样,在我这里都不值钱了,但能被人记得,也算是一种肯定吧。
她把这句话发给了她的上司,算是一种自省,得到了上司的认可,因为金融行业太容易犯错了。
这两年金融行业收入缩水很厉害,去年她所在的那个网点业绩考核在省会城市所有网点垫底,绩效归零。
委屈之下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辛苦一个月到手就一点可怜的数字。
然后就出事了。
她以为朋友圈屏蔽了上司,也以为自己身边跟她一样辛苦一个月,绩效也归零的同事会共情她的吐槽。
结果一转身,同事就截图,发给了上司,第二天自己换来了一顿骂。
出卖自己的永远都是身边熟悉的人。
朋友,同事,同学,甚至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可能是她的那条朋友圈说出很多人的怨气,对公司内部员工情绪有不良影响。
分行的行长还亲自找了她,又是一顿数落。
后来行长发现她目的其实很单纯,工作态度认真,性格也比较平和,属于是相信努力大于一切的那种人。
骨子里面是按部就班,恪守公司规章制度,信仰天道酬勤。
对于这种人,行长认可度很高,正好遇上她们银行股东变更,涉及到部分资产重组。
需要大量人手干活,我也不懂银行的业务,反正是要有法律背景的人才能有资格参与。
也正好她刚考过司法A证,有资质,就被行长挖走了,算是因祸得福。
后来业务结束后,拿到了一个优秀个人奖,出现在了公司内部杂志的封面。
但是这种被人背后捅一刀的事情,估计以后一直有心理阴影。
我问,现在具体负责什么业务。
她说,现在负责银行的风控业务。
我说,现在烂账多吗。
她说,超级多,尤其是小额的那些消费贷,经营贷,一查这些人不还钱的背后,有很多惊悚的无语的故事。
看多了这些伦理剧,对原本心思单纯的她影响很大。
而大额的烂账也不少,借大钱的人,更能反应出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又一瞬间看他楼塌的魔幻感。
昨日还是千万资产的人,今日就被银行催账了。
对一个从小城镇长大的普通人家的小姑娘震撼很大。
而这只是其中一点。
更震撼的是在负责风控业务的时候,接触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以前在银行的柜台。
有很多烂账,搞出问题的不只是借贷的人,还有银行内部的中高层。
把钱放出去的时候,并不是每一笔都经得住推敲,这两年,经济下行,有些人还不起,内部追责。
有人就进去了。
把钱放出去的人,与人方便的同时,自己也拿了一点,这两年,跟裸泳一样,都暴露了出来。
听到这些人被送进去的故事,看到那些烂账,被吓到了。
不敢消费,不敢负债,怕失业以后还不起,怕成了烂账故事里面的那些主角。
本来计划要买房子,现在也不敢买了,担心背上房贷,如果效益不好,收入下降,还不起怎么办。
银行内部对负债员工的审查很严,定期问话,就是担心自己的员工因为负债太多,一旦还不起,起了歪念,手脚不干净就麻烦了。
听得我都笑了。
心内能接受的尺度还是太小。
我说,现在的房价大跌,如果考虑平均价,你的公积金完全可以覆盖,只需要首付就可以。
市场上有很多次新房,很多业主都绝望了,想割肉及时止损的人很多。
现在开始去看房,三个月的时间,到年底应该可以选到好的房子。
而且你不能老想着失业或者银行效益不行,连累自己。
好像出了事就是只是自己倒霉一样,还要向上考虑一下,自己的上司,行长们是怎么想的。
不能因为自己负责烂账的业务,满脑子都是烂账,要风控,不轻易放贷。
还要再想一下,如果业绩一直不行,钱都放不出去,会影响银行效益,那行长怎么办。
你在银行工作,也应该知道银行的收入其实很单一,就是息差。
没人贷款,或者因为风控不放贷,银行就没法生存了。
钱是你们唯一的生产资料,不可能一直把生产资料摁在自己手上,一定要放出去的。
可以跟自己银行内部的人打听就清楚了,别人的负债是你们的收入。
最大的债务人就是银行的衣食父母,是他们提供了最大的息差。
那谁才是你们最大的债务人。
她说,就是借钱拿地的开发商,城投和买房的人啊。
基本都是和地产有关的。
你可以问你们行长,如果有的选的话,最希望的还是放贷对象是不是还是这些人。
现在对你们银行效益影响最大的问题是,大家不愿意负债了。
借了钱不知道要干嘛。
合法的投资渠道,这两年都被锤的七零八落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做风控的也知道,银行也不敢放贷。
钱放出去了,收不回来,被追责,搞不好也得进去。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一年多各种政策,一堆利好刺激,鸟用都没有。
因为借钱的人不信,放贷的人不敢。
而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比如今天的会议内容。
类似的政策一年前就出台过,尤其是白名单,还具体提过各大行要扶持的金额。
但是为啥没用。
还是看问题,原本借钱拿地的那些人担心自己又被锤,是破坏实体经济得罪魁祸首,不敢借钱了。
更重要的也还是银行的本身,给他们授信放贷。
问题是不敢啊。
只要烂账的考核还在,银行就稳如老狗,没有任何动力。
一个政策,不能只看到决策层的动作,还要看到执行层的应对。
关键的地方在于考核什么。
经济搞不好,业务办不好,利润没有了,考核不通过,要下台。
但是另一个考核是搞砸了要把你送进去。
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办。
只能是爱咋咋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犯错,免得被追责。
当一个负责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免于追责的时候。
业务能搞起来就有鬼了。
换人行不行。
效果不大,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些干活的人又是人精中的人精,装聋卖傻糊弄人是一把好手。
激励政策和考核不调整,他们大概率还是会苟住。
而现在,是该调整的时候了。
等到你们银行如果调整风控尺度了,开始放宽考核,修改激励政策的时候。
赶紧去买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