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文 文/图
引 言
本文旨在从人文地理角度,探讨文旅深度融合、拓宽巫山宣介领域可能性。
既言探讨,必须言之有据;同为网文,应该通俗可读。故按“新闻写实/文学虚构”→“新闻体裁融入情节性/非虚构文学融入纪实性” →“非虚构是行文的船/船周围是流动的水”。虚虚实实,随性写来,既为尊崇AI云创意写作本义,企望给读者带来阅读过程中,分享到些许“神游巫山”乐趣。
因网媒流行三千字为网读耐心线,故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闲聊巫山金三角》的论证过程篇,下篇为《闲聊巫山金三角》的成果阐释篇。
笔者深知,这样的写法很不讨巧,读者面不会宽,但自信其时间价值不会瞬间消失,故而坚执为之。
1
打卡艺术村 落户会客亭
出发,到艺术村去!
Al云创意写作助手提示我,那儿是“人文巫山会客亭”最佳落户场景地。
AI云穿越·图1:淹没前的艺术村位置图
AI云穿越·图2:文献资料·艺术村沿革之记忆
AI云穿越·图3:人文巫山会客亭落户示意图(线图为艺术村大门)
与上一篇《AI云 ‖ 时光拼图到汉亭》相似,本文中的聚合与闲聊,乃AI云 “拼图”,想象中与之切磋,创意写作的表达方式,而非实际到场和在场。
下面,简介一下受邀到艺术聚谈的6位嘉宾。
他们分别是:曾向我赠阅《巫山》(大型文艺双月刊)组委会主任兼主编刘大勇、执行主编赵宁章;巫山知名摄影家宋开平、解特利;化名“巫山云”的老熟人陈显荣和实名“邱信来”的新朋友。
刘大勇:退休前官至巫山县政协主席,而我一直把此君视为既有一段相似工作经历又有业余文学爱好且还谈得来的忘年交朋友。他在读了巫山人文地理主编传递过去的《往事 ‖ 一位老通讯员的写稿记忆》之后的回复,令我激动,故列为特邀首席嘉宾。
AI云穿越·图4:老照片·2015年10月29日,作者在巫山与赵、宋、解合影
赵宁章:著有《岁月留痕》一书,从偏远山乡走进县城的巫山县文联原主席,快人快语,个性鲜明。
宋开平:摄影艺术高度不输专业一流的巫山本土摄影大师,且是音容笑貌令我至今难忘的巫山中学资深美术教师宋昌熙的胞弟。
解特利:样板戏年代巫山文艺轻骑队队长,专注乡土人情题材摄影领域,巫山本土个性鲜明摄影家。
陈显荣:化名“巫山云”,读8月9日巫山人文地理发布的《往事 ‖ 一位老通讯员的写稿记忆》后于8月11日留言:“我还与吕先生有一次默默地交集。当时先生到白果乡举办通讯员学习班,指导通讯员采写了三十多篇新闻稿,合集为《学习小靳庄的三十件新人新事》。我有幸从文教局被抽去帮助办理伙食,旁听了先生关于采访"画盒盒″的讲课,目睹了他对通讯员初稿的标题,导语的修改讲解,从而初识了先生的学识技艺与幽默风趣,也对新闻结下了一段最初的情缘。”此君一“露脸”,即被我认出。他对写作技巧探讨情有独钟,邀请赴约,将对《AI ‖ 闲聊巫山金三角》之创意写作方法如何翻新,发表独到见解。
邱信来:网上实名。此君第一次在《往事 ‖ 一位老通讯员的写稿记忆》阅后留言:“记性好!许多熟悉的名字如李家文、谭揆益、游明廉、马守沅、孟祯祥、邱会怡等巫山教育界前辈。本人1987~1997在官渡中学教高中语文,你是前辈,听人说过,1988年在官中读到你的《三峡风情》,文笔优美,心生羡慕,前不久还跟官中老教师提到前辈,结果在《巫山人文地理》看到你记者回忆,是有留言。本人现居重庆荣昌。”窥知此君对教书育人情有独钟。第二次在《往事 ‖ 老屋春秋》阅后留言:“几篇大作拜读。我到官中时许良朝老师还在,一手钢板刻得漂亮,曾帮忙刻《新芽》。礼堂是多少官中师生的回忆,包括气派的校门,可惜1998年拆了……”留言省略号部分是关于老屋涉及榨油行业及晚清考场的历史考证,文风严谨、见解独到,且此君在官渡中学任教时还领办过文学校刊《新芽》。邀请赴约,将对《AI ‖ 闲聊巫山金三角》提供“专业与技术双视角支持”。
2
因有边城凤凰城 故聊巫山三边镇
6位特邀嘉宾,心驰神往艺术村坐定“人文巫山会客亭”,同饮巫山云雾茶。话题从8月20日正式上线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山西地区有27处取景地、由此带热了山西旅热这一话题聊起:
“他们搞《黑神话:悟空》来突破,我们玩《神穿越:遇见》来试验。就利用你手中现成资源,来闲聊一聊东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巫山即有金三角;这是一个借力。湘西有‘边城’,巫山有‘边镇’,又是一个借力。尝试从这开题,写个东西宣介一下巫山,多释放些时尚青春气息,把年轻游客注意力吸引过来。”
于是,往下,就开始了这个尝试。
【AI云穿越·插注1】 凤凰古城是沈从文故乡,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24号的这座宅子里。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发表小说《边城》,将他的故乡描绘得如诗如画,荡气回肠,也将这座美丽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3
获奖作品来引路 认证来自广东人
上面这两张图片,很有一点说道:
上面一张是,我匿名将《边镇传奇》向当年高不可攀的花城出版社《旅伴》杂志投稿,幸运地被陈俊年责任编辑从成百上千来稿中挑出来,呈主编易征前辈审阅时更得厚爱,全文发表。《边镇传奇》收入《家住长江边》交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时,我请当年比我还年轻的陈俊年君写序。陈俊年后来先后担任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委书记。他在《家住长江边》出版序言中,透露了这篇获奖散文在《旅伴》杂志被选中的详细经过。
下面一张是,巫山人文地理 2021年01月19日刘庆芳所著巫山人文地理发布的《龙溪古镇之上街》一文中的截图。《凡人小传》1984年3月出版,发行16 900册,我当年将样书之一册寄赠广州花城出版社文艺编辑部主任易征前辈。30多个春秋之后,一册留有我题写签名的《凡人小传》竟出现在此文的截图里。这,它可是1/16 900的概率呀!悠悠时空,辗转到《龙溪古镇之上街》作者同是巫山人并且同是龙溪镇人的手里。你说,若不是“上天安排的奇异旅行”,可能吗?
下面是陈俊年序言相关段落的摘录:
【AI云穿越·插注2】陈俊年为《家住长江边》代序摘录:
他家住在长江边。
我家住在珠江边。
彼此的交往纯属偶然。大概是四年前的一日,拆阅来信来稿,他在信中自称是“响应《旅伴》‘编者小识’的‘号召’,特意奔旅游文学而来,愿做《旅伴》的忠实伴侣。”随信附来的是本书首篇《边镇传奇》,拜阅后颇觉新奇,便送易征同志审阅,他看了比我更喜形于色,大声说“吕红文把边镇的那座桥写绝了,你听——”他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
这桥,像一根弓弦。
神箭手哪儿去了?箭已发,弦未收,青光烁烁的一把弓却还紧绷在这里——
左边一座山,右边山一座,弓背托着蓝的天、白的云、飞的鸟、垂的藤,弓弯里,弦子上,覆盖着一匹碧绿茵茵的绸、轻盈盈的纱……
他的首次来稿不同凡响,那境地美得令人神往。编辑部因之雀跃起来,都说这位作者很有功底,可列为‘作者常委’。果然,吕红文不负重望,言而有信,此后陆续寄来《唧唧复唧唧》《徒步走瞿塘》《幽都去来》等作品,屡屡被采用,“命中率”甚高。编辑的喜悦莫过于读到高质量的来稿,莫过于得到作者的热心支持。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和他便开始了“两地书”。
【AI云穿越·插注3·《边镇传奇》从桥之弓与箭引出“边镇”的文字】
有人向弓背爬去了!那是个青年山民,高高的个儿,耍弄着长长的扁担,扁担两头尖尖的。挑柴禾的工具,当地叫扦担。他刚卖了柴从镇上归来,悠悠地哼着山歌,一身轻松,两眼雅兴,到弓背的制高点,停了步,俯望着脚下的碧绿轻纱,大约一半是欣赏,一半是遐思,既有回顾,也有期待吧。尖尖的放了下来,依肩,傍身,昂首指着天,碧绸轻纱映着他的身子,正影加上倒影,虚虚实实的,弓背上的“箭头”、弓弯里的“箭杆”便都有了。远观着真叫人担心:要是那神箭手不期而归,自那绸纱荫蔽下的弦上轻轻地一颠,嗖的一声,不就把他送上天了么?
来到川鄂交界的边镇,头一眼就让这桥给吸引了去……
4
金三角落户巫山图 边镇特点各赋名
5
锚定巫山金三角 惊现奇观叫云顶
行文至此,也即会客亭“首次运营”的刘、赵、宋、解、陈、邱等6位特邀嘉宾,巫山金三角心驰神往地穿越一大圈回到艺术村坐定,余兴未尽,遥望对岸文峰观景色,情不自禁地又玩起了一次新的穿越。
嘿,【神穿越:遇见】又惊奇地发现一奇景——
面对着上面这张原创于巫山人文地理2021年01月10日,被“千万人在用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收藏的《回忆 ‖ 巫山报到二三事》老照片,我与刘、赵、宋、解、陈、邱6位特邀嘉宾兴奋地达成共识:“它的价值,理应获得巫山人文地理颁发的配图金奖!”
怀揣金三角游兴的激动情怀,【神穿越:遇见】举目仰望文峰新景观,不禁一边浮想、一边吟出歌谣来:
远方的朋友请到巫山来
古镇撑起金三角,新风采
新风采,云顶开
西蜀有金顶,热衷把佛拜
巫山有云顶,舒畅大胸怀
县城逛逛广东路
品尝美食特色菜
艺术村里住下来
玩玩神穿越,紧张变轻松
云顶看长江,抑郁变畅快
人文巫山会客亭,最是等你来
新风采,请你来
请你来,新风采
欢迎关注
主编/刘庆芳
邮箱/cqwslqf@126.com
微信/46126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