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觉察孩子成长的内在机制,必须要探查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文摘   2024-10-17 20:38   江苏  



1
对于物,在好奇和占有之间,成人的言行举止,会左右其发展的方向。只是想要占有物的意识,会让更高年级的学习越来越难。
这些年,我一直在追溯着影响一个孩子对事物是持探究态度还是持占有态度的影响因素。
婴儿第一次表示对物的好奇和欣喜时,我发现成人常常第一反应就是会以为孩子想要取得(倾向于拥有)这样东西。而往往在婴儿的视角里,它注目事物的视角,常常并不是我们注目事物的视角。孩子们往往是对某个细节部分突出色彩的注视,往往有可能是对某个细节部位动态变化的注视,往往有可能是孩子与这个事物互动时某个部位产生的触感而引发好奇……对于婴儿来说,动态的变化的,和自己形成突出触感的,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引发好奇。
以上是从孩子层面来说,有可能他最初的动机并不是想要这样东西,而是对这样东西产生了某个物理性层面的好奇。
那么从成人角度来看,当我们能够觉知自己的下意识,进而有自己想要导引孩子注意的导向之后,那么他和孩子互动的行为就会发生逆转。比如,你非常期待孩子朝向科学探索的方向,亦或你非常期待孩子们朝向文化感受的方向,那么你的回应就有了内心的主导意识,这样的导引下,孩子生命发展的方向就有了新的可能。
其次,在成人的下意识层面,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一个因果逻辑循环——“你这样做,我就给你一个物奖励”。我们内心无法言传的、满溢而出的爱,常常用这样的物质奖励来体现。当教育为了迎合这样的需要时,老师和父母,这两个成人代表,在这样的因果逻辑里,常常配合非常默契。因为在这样的因果链里,让一切控制变得更加的便捷和容易。
日积月累之下,孩子慢慢就形成了一个生命模式,我所做的一切,就一定有一个他者的评价和给予存在。这也就是我们无比在意长者和权威评价、以至于常常丢失自己的心理根源。而我们也正在将这种模式传承下去。其次,在这日积月累之下,物质交换的阈值也会越来越大,人就越发会有一种无法把控的虚无感滋生。奖励一个小红花,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还可以。但你奖励一个初中生小红花,他会嗤之以鼻。最终,确实人就渐渐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走过这一生,到底喜欢什么,踩不实存在的大地。
所以,我一直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让孩子忠于自己好奇某个事物真实的感受里,就让孩子沉浸自己注视某个事物的浅浅的喜欢里,由得他慢慢地将这些浅浅的、模糊的、零碎的感觉,有机会慢慢整合、觉知、厘清,有机会找到自己生命里喜欢和热爱的感觉,有机会甄别到自己生命里喜欢和热爱的事情。这也是我反对利诱学习的根由。
所以,在孩子们还纯粹天真的幼儿园时代,我拒绝利诱孩子去做自己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我宁愿把这件事变得好玩,变得有趣,吸引他们来做。
之所以今天突然谈起这个,是因为这种“想要占有一样事物”的感受,常常干扰了孩子们去学习的心绪和注意。
今天我们要给歌曲《风中的树叶》来配乐器。只是这个乐器,只是这首歌曲表现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我们需要甄别出需要配乐器的部分的旋律节奏,然后用适宜的乐器来体现。是的,核心,就是把握这段旋律的开始和休止,当然也就意味着敲击乐器的开始和休止。但是,当“占有”的欲念充斥心胸的时候,就只会乐器的把玩,而忘记了音乐本身。
所以,常常到了大班,孩子们如果作为容器来说,他们储存的知识常常已然足够了,但是学习所需要的正常的自制力、思考力和真正的表现力却常常欠缺很多。

2
今天,我们完整的描述了歌曲《风中的树叶》所要体现的那个秋天的世界。

前奏部分:一棵棵柳树啊,长着许多条柳枝的柳树啊,每一条枝条上有着10片柳叶的柳树啊。风一吹来,树叶啊,满树的树叶啊,随风摇摆起来。上面的,下面的,左边的,右边的,都是这样的。
歌曲部分:风一吹来,柳树上的树叶摇摆啊摇摆啊。红点表示什么呢?祎立刻抢着说是停止,是什么停止了呢?文说是风停止了啊!哇,这个回答丰富了我们脑海中柳树随风摇摆的场景感。那就是风吹啊吹啊,树叶摇摆着,摇摆着,风停了那么一下,没想到就是这个时候一片树叶、两片树叶、三片树叶、四片树叶飘落了下来。
10片树叶都飘起来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掉落在地上的,而是随着那吹来的风啊漫天飞舞着。而风停止了,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的时间之后,所有的树叶全都打折旋儿掉落到地上来了。
今天,我们歌唱。
今天,孩子们来感受和寻找自己感觉唱得还不够好的地方,或者是那个你觉得最难的地方。

晶表示,就是那些音符的地方,总是唱不准。

那我们就当场来想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第一个方法就是:体会每一个音符所表示的数字,而数字又可以用手指的数量来表示。于是我们把旋律“5346,6456,7654345”尝试一边唱一边用手指数量表示出来。咦,音乐也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来学,数量的感知也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巩固啊。
嗯,出其不意,让我来考验一下每一个音符是多少。
“咪,在哪里?”问乔,乔一下子伸出了3根手指,啊呀,没难住。
“发,在哪里?”问举手的晶,晶一下子伸出了4根手指,啊呀,又没难住。
“唻,在哪里?”书一下子伸出了两根手指,又对了。
……好吧,没难住。那要如何进一步,把握整整两句的旋律呢?
孩子们既然对每一个旋律表示的数量数字很清晰了,那么在此基础上,我把旋律用数字清清楚楚写出来,孩子们自然就能够借助于视觉唱出来了。
确实如此,不断的厘清之下,孩子们只剩下“75671”不够清晰明朗了,让他们自己摆弄一下数量和音符的匹配之后,一下子也就唱得明朗了。
练习,练习,当我们真的全部唱对的时候,很舒畅。
第二个唱得不够好的地方,是我说的:就是每一次风停止的时候,时间不够长,总是会抢着先唱了,就对不上节奏了。尤其是最后一句,当唱到:“树叶全都掉下来”,它们是慢下来的,是一片一片慢慢地掉下来的。我们一起感受和描述那种场景,并感受那种缓缓落地的感觉。而我配上了这样一个缓慢旋律的指挥动作,孩子们对旋律的把握相对准确了。

这首歌曲配器的地方,适合配什么乐器呢?

溪说感觉三角铁比较适合。更多的小朋友感觉配上碰铃也合适。孩子们对乐器音色的把握都很准确,确实两种乐器都比较适合。
就是这个时候,孩子们表现出强烈的想要占有乐器的意念的。如何让孩子们有能力自然进入乐器表现音乐的状态呢?今天我们只能先用手来替代乐器演奏了。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彰显歌曲旋律和节奏了。
一组唱着问“风儿你带什么来?”
一组唱着答“一片树叶飘下来。”
一组来演唱音符所表现的树叶飞舞部分。
一组用动作来给间奏配上乐器的声音。
时间已然不短了,孩子们什么时候可以给歌曲配上乐器来演奏呢?应该是可以了!回顾以往,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越来越强了。

3
今天的秋天里,我说树叶女王,应该要算是萱了,树叶王子要算是祎了。一整个早晨,他们这一组一直在挑拣着森林独特的、精美的叶子,找到的每一片,要么是纹路尤其的鲜明,要么就是色彩尤其的鲜艳……这是在大家自由玩的时刻里。


 向您推荐 -
///////
★适宜家长和老师阅读

★适宜幼教工作者阅读


高美霞
个人与幼教专业阅读团队教育思想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