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随感

文摘   2024-10-10 18:18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爬上豆蔓看自己》增订版要重印,编辑张老师问,看看表达间有没有再修改的地方。于是国庆假期里做了一个简单的时间分割。令我意外的是,这一次在阅读自己文字的时候,竟然有了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感受。以前,我的内心是有些抵触的状态面对自己的文字的。稚嫩、啰嗦、絮叨、词不达意,是我的感觉,所以常常没有开读就放下了。

这一次为了校正的阅读,好像是第一次认真阅读自己的文字,现下的我面对时间流里的那个我,突然之间,有了新的理解,因为新的理解,而有了新的接纳。我原本,下意识里居然是不接纳那个不成熟的自己的,或者从生命层面来说,是不接纳那个不成熟的样态的。我为它感到难为情,我心羞,我难为情。

人的下意识是多么的奇怪啊,我是那么怀念自己的青春时光,却并不接纳那时的青涩和笨拙。那也是我的一部分。或者说我以为我接纳,但却并不是完整的接纳。

二十年之前的那个我,真有点仗剑走天涯的洒脱和自由。仗的什么剑呢,表达的剑啊,字里行间,丝毫没有考虑过文字本身的精致华美,就是那样充分的说啊,说啊,源源不断的流啊,流啊。如今的自己,似乎变得拘谨了,或者说变得苛求了。虽然知道是内心要求的提升,但还是非常羡慕青春时候的无拘无束,让真实呈现的无拘无束。

二十年之前的那个我,很多篇的教室白描,似乎是更多内在心声的袒露。我自认自己是不够表达自我的心理世界的,总觉得自己只是能够客观白描教室生活和教育问题罢了。可时隔多年,再回过头去看那时的文字,读着,读着,内心居然跟着一阵阵倾诉的痛快。

二十年之前的那个我,已然在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中,有了那么多的疑惑和思考。很多篇的文章最后,都是一串串的问题,就只是一串串有待思考的问题。尤其在《活动中的机智》那一部分,很多数学活动的思考和设计,已然呈现了雏形模样。

二十年之前的那个我,和现下的自己,我居然发现了一以贯之的东西。某种核心的教育感受、教育观察、教育思考和教育价值,从那到这,只是稚嫩到成熟的区别而已,本质依旧。

这一次对旧日之我的阅读啊,让我无限怀念起往日的生活来。不,是一种独属的生活,有人对话的生活,有人对峙的生活,有人回应共感的生活啊!

“这时我忽然想到虽然和陆老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分歧或不同的观点,但生活中我依然喜欢与之辩论、与之对话,这是一种后台朋友间的对话,没有虚伪,没有掩饰,更是一种对工作的共同的责任。”——《爬上豆蔓看自己》P15页。

读到这里,内心涌起一股冲动,想要去和昔日的好友一聚一论,时光荏苒,个性使然,却又在多思当中迟疑和惰行了。

二十年啊,恰恰是一个孩子长大的年龄,你终于有机会在自己的文字里看当年的那个孩子,再看现下的那个孩子,得失恰是如此的平衡。谁会想到骁萧这样腼腆沉默的男孩,最后能够迸发出那样大的能量,这跟父母与他内在的支持息息相关啊!即使是够卷但卷得科学、卷得正中核心和要害的也是成绩卓著,那个当年默不作声的女生不就是这样么?!

读埃里克森的《童年与社会》自我成长这一部分,我真是非常中意自己直觉下的总结——生命总是在不断的平衡和整合。压抑与自由的平衡,控制与释放的平衡,内卷与放纵的平衡,积极和消极的平衡,表扬和批评的平衡,肯定与否定的平衡,自我与社会的平衡……生命总是这样的,世界也总是这样的。


 向您推荐 -
///////
★适宜家长和老师阅读

★适宜幼教工作者阅读


高美霞
个人与幼教专业阅读团队教育思想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