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湖南中医药大学刘密、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杜革术团队
于2025年1月16日
在Systematic Reviews(IF=6.3)
发表一项针灸学研究结果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with moxibustio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原文链接:
https://systematicreviews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643-025-02762-x#Fig2
点击阅读全文或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KOA”即可获得文章PDF链接。
引用格式:
Zhu RX, Li X, Yan ZB, Chen C, Zhai W, Zhang HC, Ma WJ, Wang FK, Liu M, Du G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with moxibustio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yst Rev. 2025 Jan 16;14(1):15. doi: 10.1186/s13643-025-02762-x. PMID: 39819364; PMCID: PMC11737046.
【研究结果及亮点】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荟萃分析发现,针刺与灸法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且更安全,这种优势在中长期随访期间尤为明显。
研究介绍
这篇文章是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旨在评估针刺结合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标准治疗方式进行比较。
研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数据,发现针刺结合灸法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尤其是在中长期随访中效果更为显著。
方法:于Ovi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检索相关的 RCT。
提取有关基线特征、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的数据。该分析利用合并加权均数差 (WMD) 和风险比 (RR) 以及 95% 置信区间 (CI) 来评估优越的治疗方式。
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情况:
共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涉及1432名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所有研究均在中国进行,主要评估针刺配合灸法与其他标准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
疼痛评分(VAS)::
短期(<4周):针刺配合灸法显著降低VAS疼痛评分,汇总加权均值差异(WMD)为-1.00(95%置信区间:-1.35至-0.65,p<0.00001)。
中期(6-60周):WMD为-1.28(95%置信区间:-1.91至-0.65,p=0.0001)。
长期(>60周):未报告。
WOMAC评分::
短期(2-6周):疼痛、僵硬和身体功能的WMD分别为-1.00、-0.62和-3.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期(7周-5个月):疼痛、僵硬和身体功能的WMD分别为-2.37、-0.08和-4.39,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
长期(>7个月):疼痛、僵硬和身体功能的WMD分别为-3.49、-1.97和-6.03,均显著优于其他治疗。
总体有效率::
短期(2-6周):风险比(RR)为1.05(95%置信区间:0.99至1.12,p=0.10)。
中期(7周-5个月):RR为1.15(95%置信区间:1.05至1.25,p=0.002)。
长期(>7个月):RR为1.26(95%置信区间:1.11至1.42,p=0.0003)。
结果显示,针刺配合灸法在中长期随访中疗效更为显著。
安全性评估:
针刺配合灸法组共报告13例不良事件,包括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晕厥和烫伤,均为轻度且经适当处理后缓解。其他治疗组报告38例不良事件,针刺配合灸法的安全性更高(RR=0.28,95%置信区间:0.15至0.54,p=0.001)。
向上滑动阅览
研究筛选:
经过重复和摘要筛选后,全文筛选纳入 85 项研究。最终,18篇论文符合纳入标准并被纳入meta分析.
图1 PRISMA 文献选择流程图
所有 RCT 研究均在中国进行,以评估 KOA 的治疗效果。其中,发表了 18 项研究,其中 2 篇为英文,16 篇为中文。未在 National ClinicalTrials.gov 上注册研究。
在 18 项研究中,15 项被确定为具有高偏倚风险,另外 3 项被确定为具有中等偏倚风险(图 D)。2). 纳入研究中的盲法总结总结在附录材料 2 中。
图2 每项研究基于 Cochrane 2.0 工具的偏倚风险
试验组共纳入 736 例患者,对照组纳入 696 例患者。纳入患者的研究特征见表 1,入组患者的干预细节总结见附录材料 3。
疼痛评分的变化:
关于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共有十项研究报告了短期(<4周)的结果;汇总的加权均值差异(WMD)为-1.00(95%置信区间:-1.35至-0.65;异质性I²=84.0%,p<0.00001)。
七项研究报告了中期(6-60周)的结果;汇总的标准均值差异(SMD)为-1.28(95%置信区间:-1.91至-0.65;异质性I²=90.0%,p=0.0001)(见图3)。这些结果表明,接受针刺配合灸法治疗的患者,其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
图3 显示针刺配合灸法与其他膝骨关节炎治疗方式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差异的森林图。
WOMAC评分变化:
关于WOMAC评分,八项研究报告了短期(2-6周)治疗结果,七项研究报告了中期(7周-5个月)治疗结果,还有一项研究报告了长期(>7个月)治疗结果。对于疼痛评分,短期治疗结果的加权均值差异(WMD)为-1.00(95%置信区间:-2.80至0.8;异质性I²=97.0%,p=0.28);中期治疗结果的WMD为-2.37(95%置信区间:-5.15至0.41;I²=99.0%,p=0.09);长期治疗结果的WMD为-3.49(95%置信区间:-4.32至-2.66;p=0.0001)(见图4A)。
图4 显示针刺配合灸法与其他膝骨关节炎治疗方式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差异的森林图。其中:A. 疼痛;B. 僵硬;C. 身体功能;D. 总分
僵硬程度变化:
短期(2-6周)结果的加权均值差异(WMD)为-0.62(95%置信区间:-1.26至0.02;异质性I²=88.0%,p=0.06)。
中期(7周-5个月)结果的WMD为-0.08(95%置信区间:-1.26至-0.34;I²=73.0%,p=0.0007)。
长期(>7个月)结果的WMD为-1.97(95%置信区间:-2.45至-1.49;p=0.0001)(见图4B)。
身体功能变化:
短期(2-6周)结果的WMD为-3.41(95%置信区间:-6.71至-0.11;I²=92.0%,p=0.04)。
中期(7周-5个月)结果的WMD为-4.39(95%置信区间:-8.94至0.17;I²=93.0%,p=0.06)。
长期(>7个月)结果的WMD为-6.03(95%置信区间:-9.71至-2.35;p=0.001)(见图4C)。
此外,四项研究报告了短期(2-4周)WOMAC总分的变化,WMD为-3.58(95%置信区间:-6.36至-0.80;I²=1.0%,p=0.01)。三项研究报告了中期(2-4周)WOMAC总分的变化,WMD为-5.64(95%置信区间:-9.15至-2.14;I²=32.0%,p=0.002)(见图4D)。这些结果表明,针刺配合灸法在改善WOMAC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总有效率分析:
十一项研究报告了短期(2-6周)治疗结果,风险比(RR)为1.05(95%置信区间:0.99至1.12;I²=62.0%,p=0.10)。
九项研究报告了中期(7周-5个月)治疗结果,RR为1.15(95%置信区间:1.05至1.25;I²=62.0%,p=0.002)。
一项研究报告了长期(>7个月)治疗结果,RR为1.26(95%置信区间:1.11至1.42,p=0.0003)(见图5)。这些结果表明,针刺配合灸法在中长期随访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图5 针刺结合灸法与其他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差异的森林图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七项研究报告了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AEs)。在针刺配合灸法组中,共报告了13例不良事件,其中10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和疼痛,2例出现晕厥,1例出现烫伤。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且经适当治疗后缓解。未报告任何严重不良事件。与此同时,其他治疗组报告了38例不良事件。针刺配合灸法组的风险比为0.28(95%置信区间:0.15至0.54;I²=0%,p=0.001)。结果表明,针刺配合灸法比其他治疗方式更安全(见图6)。
研究结论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发现,针刺与灸法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且更安全,这种优势在中长期随访期间尤为明显。
关注我们,让您学术、临床皆受益匪浅!
【往期推荐】
【招贤纳士】中医药前沿团队招募漫画师/插画师【相关推荐】
Frontiers-CMCR 文献分享说明
感谢大家对我们公众号的关注!本公众号专注于分享中医药领域在国际顶级期刊(如Lancet、JAMA、BMJ、NEJM等)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医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的参考与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前沿研究,帮助更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影响力。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随时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及时回复。更多中医药领域的前沿资讯,敬请持续关注“中医药研究前沿”公众号!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