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中医药高影响力研究汇总
✦
✦
✦
2024年中医药高影响力研究汇总
(临床研究·针刺篇)(二)
✦
《Ann Emerg Med》
IF 5.5
急诊科针刺:
《急诊科针刺治疗急性肌肉骨骼疼痛的适应性实用随机对照试验》(2024年5月22日发表于《Ann Emerg Med》(IF=5.5),杜克大学Stephanie A. Eucker博士团队)
研究通过使用耳针和体针与常规治疗相结合,有效缓解急性骨骼疼痛,并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研究成功地将针刺疗法融入了急诊科这一快节奏、高压力的医疗环境中。通过将治疗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内,并专注于缓解疼痛,针刺在这种通常不与替代疗法联系在一起的场所显示出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链接:IF 5.0,杜克大学Stephanie A. Eucker博士团队:急诊科针刺治疗急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可行性如何?
PDF: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ED”即可获得文章PDF链接
《BJU International》
IF 5.0
针刺:
《针刺治疗开放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2024年2月5日发表于《BJU International》(IF:4.5),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院Jean Maurer团队)
研究亮点与发现:
针刺方案:在内关、神门和三阴交进行长期针刺。与穴位假按压组和对照组相比,按压针刺组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将针刺纳入前列腺癌术后疼痛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术后结局。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Cephalalgia》
IF 5.0
针刺:
《针刺加托吡酯安慰剂与托吡酯加假针刺预防性治疗慢性偏头痛:单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2024年6月11日发表于国际头痛学会官方期刊、头痛领域知名期刊《Cephalalgia》(IF:5.0),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刘璐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李彬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这是中国大陆在《Cephalalgia》刊登的第一篇针灸领域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12周的疗效可持续24周,且疗效优于慢性偏头痛一线药物托吡酯。
①主穴位:GV20(百会)、GV24(神庭)、双侧GB13(本神)、双侧GB8(率谷)、双侧GB20(风池);
②辅助穴位:(根据参与者头痛区域的经络辨证选择,可能包括以下穴位)TE5(外关)、GB34(阳陵泉)、LI4(合谷)、ST44(内庭)、BL60(昆仑)、SI3(后溪)、LR3(太冲)、GB40(丘墟)。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CNS Neurosci Ther》
IF 4.8
针刺:
《针刺对慢性颈痛患者中缝核相关脑回路的调节作用:一项随机神经影像学试验》(2024年7月5日发表于《CNS Neurosci Ther》(IF 4.8),成都中医药大学赵凌教授团队)
研究亮点与发现:
1、穴位选择:天髎(SJ15)、肩外俞(SI14)、肩中俞(SI15)、大杼(BL11)和巨骨(LI16)等。
2、针刺能有效缓解慢性颈痛;
2、机制:通过重新配置与缝核相关的5-羟色胺能系统的功能来调节慢性颈痛。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链接:IF 4.8,赵凌团队揭示:针刺对慢性颈痛患者中缝核相关脑回路的调节作用
原文: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中缝核”即可获得文章PDF链接。
《Journal of Neurology》
IF 4.8
针刺:
《电针和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一项随机、对照、2 × 2 析因试验》(2024年6月22日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logy》(IF=4.8),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剑乔教授、梁宜研究员团队)
研究发现与亮点:
1、电针或卡马西平单独使用对三叉神经痛有效;
2、且电针联合低剂量卡马西平疗效更好;
3、电针穴位:四白ST2、下关ST7、地仓ST4、童子髎GB1、颧髎SI18、颊车ST6、合谷LI4、外关SJ5。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原文: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三叉神经痛”即可获得文章PDF链接。
《World Journal of Urology》
IF 3.4
超声下针刺:
《超声引导下针刺秩边穴(BL54)改善女性膀胱控制尿液功能的临床研究》(2024年5月6日发表于《World Journal of Urology》(IF=3.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朱进团队)
研究对比了不同程度的针刺程度:深部针刺(神经),浅部针刺(筋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等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研究发现针刺秩边穴可以提高阴部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女性膀胱控制尿液的功能;不同深度的针刺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Complement Ther Med》
IF 3.3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不同频率的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轻度高血压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2024年10月23日发表于《Complement Ther Med》(IF:3.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马良宵团队)
本试验选择曲池 (LI11) 、合谷 (LI4)、内关 (PC6)、郄门 (PC4)、足三里 (ST36) 和太冲 (LR3) 的双侧穴位。
研究发现: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干预能良性调节自主神经系统。10 Hz的TEAS比 2 Hz 降压效果更好。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链接:IF 3.3,马良宵团队:10 Hz 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显著降低血压
PDF:在公众号内发送关键字“高血压”即可获得文章PDF。
《BMC Complement Med Ther》
IF 3.3
针刺:
《针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2024年9月3日发表于《BMC Complement Med Ther》(IF:3.3),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团队)
研究结果及亮点:
1、在稳定期 COPD 患者中,与假针刺相比,针刺和药物可能会延缓 FEV1 的下降。
2、针刺穴位:双侧定喘(EX-B1)、双侧肺俞(BL13)、脾俞(BL20)、双侧心俞(BL23)和足三里(ST36)。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PDF:在公众号内发送关键字“COPD”即可获得文章PDF。
《BMC Complement Med Ther》
IF 3.3
针刺:
《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024年8月22日发表于《BMC Complement Med Ther》(IF:3.3),广州中医药大学符文彬、深圳宝安中医院周鹏为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发现:
针刺对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和体积,提高斑块稳定性有一定效果,副作用较小,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替代疗法。使用穴位:人迎、内关、阳陵泉、百会、印堂。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跳转文章解析)
PDF:在公众号内发送关键字“动粥”即可获得文章PDF。
关注我们,让您学术、临床皆受益匪浅!
往期推荐:
临床研究·中药篇(2) | 2024年中医药高影响力研究汇总
临床研究·针刺篇(1) | 2024年中医药高影响力研究汇总
Frontiers-CMCR 文献分享说明
感谢大家对我们公众号的关注!本公众号专注于分享中医药领域在国际顶级期刊(如Lancet、JAMA、BMJ、NEJM等)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医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的参考与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前沿研究,帮助更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影响力。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随时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及时回复。更多中医药领域的前沿资讯,敬请持续关注“中医药研究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