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4.9,蔡攀团队: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技术缩短昏迷患者的恢复时间

文摘   2025-01-23 09:41   美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蔡攀团队

2025年1月20日

Annals of MedicineIF=4.9)

发表一项针灸学研究结果

《Modified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technique shortens the recovery time of comatose patients

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技术缩短昏迷患者的恢复时间


原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853890.2025.2453095#abstract


点击阅读全文或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醒脑开窍”即可获得文章PDF链接。


引用格式:

Meng D, Wang L, Cheng S, Cai P. Modified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technique shortens the recovery time of comatose patients. Ann Med. 2025 Dec;57(1):2453095. doi: 10.1080/07853890.2025.2453095. Epub 2025 Jan 20. PMID: 39831384; PMCID: PMC11749144.


【研究结果及亮

  • 针刺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昏迷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时间,建议在适用时尽早开始针刺治疗。

  • 针刺穴位:双侧内关(PC6)、人中(DU26)、患侧三阴交(SP6)、双侧极泉(HT1)、双侧尺泽(LU5)、双侧委中(BL54)、素髎(DU25)。

研究介绍

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的“醒脑开窍”针刺技术对昏迷患者恢复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影响昏迷恢复的临床因素。

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国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66名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昏迷的患者数据。

其中87名患者接受常规治疗,79名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加改良型“醒脑开窍”针刺技术。

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恢复结果和时间,并通过Cox回归分析评估针刺治疗对恢复时间的影响。


研究方法

  分组:

对照组(n=87):接受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气管切开或插管、呼吸机支持)。

针刺组(n=7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接受改良型“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醒脑开窍针刺法+素髎

治疗频率和时间:针刺组每天接受一次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每周5天。

针刺穴位:

双侧内关(PC6)、人中(DU26)、患侧三阴交(SP6)、双侧极泉(HT1)、双侧尺泽(LU5)、双侧委中(BL54)、素髎(DU25)。

操作手法:

内关针刺深度0.5至1.0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

人中斜刺0.3至0.5寸,采用点刺泻法。

素髎:从鼻尖沿鼻梁刺入约0.3寸,采用点刺泻法。

三阴交:针刺深度0.5至1.0寸,采用提插补法。


向上滑动阅览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研究类型:回顾性分析研究。

数据来源:从中国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收集数据。

时间范围: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昏迷患者。

2. 样本选择

纳入标准:年龄>14岁;体温35.5°C至<39°C;心率50至<150次/分钟;收缩压85至<180毫米汞柱;舒张压45至<120毫米汞柱。

排除标准:

接受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的患者。

有针刺禁忌症(如严重凝血障碍)的患者。

昏迷观察时间少于2天(<48小时)的患者。

在昏迷观察期间因生命体征波动需要复苏的患者。

3. 分组方法

分组依据:根据患者家属的治疗偏好,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n=87):接受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气管切开或插管、呼吸机支持)。

针刺组(n=7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接受改良型“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4. 针刺操作方法

治疗频率和时间:针刺组每天接受一次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每周5天。

针刺穴位:

双侧内关(PC6)、人中(DU26)、患侧三阴交(SP6)、双侧极泉(HT1)、尺泽(LU5)、委中(BL54)、素髎(DU25)。

操作手法:

内关针刺深度0.5至1.0寸,采用提插捻转的泻法。

人中斜刺0.3至0.5寸,采用点刺泻法。

素髎:从鼻尖沿鼻梁刺入约0.3寸,采用点刺泻法。

三阴交:针刺深度0.5至1.0寸,采用提插补法。

5. 数据收集

收集内容:

患者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

昏迷原因(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创伤、缺氧性脑病)。

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

意识状态相关因素(气管切开、促醒药物、镇静剂)。

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昏迷持续时间、治疗持续时间、恢复天数和恢复率。

6. 统计分析方法

软件工具:使用Excel收集数据,IBM SPSS v26.0进行数据分析。

描述性统计:

正态分布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描述。

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M[P25, P75])描述。

分类数据: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

比较方法:

正态分布数据:用t检验。

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ann-Whitney U检验。

分类数据:用卡方检验。

多变量分析:

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针刺治疗的影响因素。

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患者特征与恢复结果的关系。

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临床指标与恢复时间的关系。

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针刺治疗与恢复时间的关系。

7. 统计显著性

显著性水平: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显著性标准。

8. 伦理审批

伦理批准:研究获得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准号:(2024)-1-37)。

知情同意:从患者和/或其家属处获得书面知情同意。






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166名昏迷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了接受改良型“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和未接受针刺治疗的两组患者。

结果显示,针刺组的总昏迷时间治疗持续时间显著短于非针刺组,表明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昏迷患者的恢复时间

此外,针刺治疗、治疗前GCS评分和治疗后GCS评分与患者恢复呈正相关,而年龄、意识障碍总天数等因素则可能对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针刺组的恢复概率高于非针刺组,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20天和33天

这些结果表明,改良型“醒脑开窍”针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建议在临床中尽早应用以促进昏迷患者的恢复。


向上滑动阅览


1. 患者基本情况

样本量:共纳入166名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昏迷的患者,其中针刺组79例(47.6%),非针刺组87例(52.4%)。

年龄范围:15-88岁。

两组基线比较:

两组在性别、年龄、体温、心率、血压、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气管切开、抗生素使用、镇静剂使用以及治疗后GCS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针刺组在意识障碍总天数、促醒药物使用率、治疗持续时间方面显著优于非针刺组(p<0.05)。

针刺组的治疗前GCS评分高于非针刺组(p<0.05)。

2.针刺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单变量分析结果,针刺治疗被用作因变量。性别、年龄、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史、昏迷原因(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创伤、缺氧性脑病)、入组时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气管切开、促醒药物使用、镇静剂使用、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昏迷持续时间和观察时间等因素被用作自变量,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治疗持续时间(OR=0.905)、意识障碍总天数(OR=1.067)、损伤原因(OR=0.185)和促醒药物使用(OR=0.165)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针刺治疗可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详细结果见表2。


3、恢复组与未恢复组一般情况比较

在166名患者中,76名(45.7%)被归为恢复组,90名(54.3%)为未恢复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时,发现在意识障碍总天数、治疗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GCS评分、镇静剂使用和气管切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入组时体温、心率、血压、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脑外科手术、损伤程度、损伤原因以及治疗中抗生素和针刺的使用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详细结果见表3。

4.恢复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患者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临床特征、昏迷原因、病史、治疗史与恢复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的GCS评分与恢复呈正相关,而镇静剂使用、气管切开、意识障碍总天数、治疗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昏迷天数与恢复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GCS评分与恢复的相关性较强,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较弱。详细结果见表4。

表 4. 分析与恢复相关的因素。


5.恢复及恢复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以恢复作为因变量,恢复时间作为时间变量,将每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HR=1.658)、治疗前GCS评分(HR=1.188)和治疗后GCS评分(HR=1.519)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缩短恢复时间(HR>1)。而年龄(HR=0.987)、抗生素类型(HR=0.451)、气管切开(HR=0.495)和意识障碍总天数(HR=0.926)可能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恢复时间(HR<1)。详细结果见表5。

表 5. 与恢复相关的单变量 Cox 回归分析。


将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指标纳入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排除治疗后GCS评分,因为它是一个观察结果,不影响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针刺治疗(HR=3.419)和治疗前GCS评分(HR=1.165)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HR>1),而年龄(HR=0.968)和意识障碍总天数(HR=0.909)可能不利于患者的恢复(HR<1)。详细结果见表6。

表 6. 与恢复相关的多变量 Cox 回归分析。


使用治疗天数作为x轴,累积恢复概率作为y轴,通过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K-M)方法构建针刺治疗与恢复之间的关系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点,针刺组的恢复概率高于非针刺组。针刺组的中位恢复时间为20天(95%CI:16.8-23.3),非针刺组为33天(95%CI:24.5-41.5)(表7)。

表 7. 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时间(图 1)。


这些结果表明,针刺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详细内容见图1。

图 1. 针刺治疗和康复之间的生存曲线。





研究结论

针刺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昏迷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时间。因此,建议在适用时尽早开始针刺治疗。

关注我们,让您学术、临床皆受益匪浅!

【往期推荐】

中医药前沿研究团队推出“科研合作”计划!

【招贤纳士】中医药前沿团队招募漫画师/插画师
《医学量表免费共享,医生必备资源,马上收藏!》

【相关推荐】

【1】IF 4.4,邹忆怀团队:针刺对偏瘫缺血性中风患者大脑和小脑的双侧影响

【2】IF 3.3,陈守强、李丽团队:针刺联合五行音乐对轻度/中度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3】IF 10.5,JAMA子刊发表针灸学最新科研成果:针刺与假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Frontiers-CMCR 文献分享说明

       感谢大家对我们公众号的关注!本公众号专注于分享中医药领域在国际顶级期刊(如Lancet、JAMA、BMJ、NEJM等)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医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的参考与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前沿研究,帮助更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影响力。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随时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及时回复。更多中医药领域的前沿资讯,敬请持续关注“中医药研究前沿”公众号!


分享

点赞

在看

中医药研究前沿
感谢大家关注!我们专注于分享中医药领域在国际顶级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持。欢迎将这些宝贵信息分享给更多医生和科研人员,如有问题请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及时回复。更多中医药前沿研究,敬请关注“中医药研究前沿”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