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韩国嘉泉大学Na-Yoen Kwon团队
于2024年11月13日
在Plos one(IF=2.9)
发表针灸学研究结果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in alleviating cold hypersensitivity in the hands and fee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电针和针刺缓解手脚冷敏感性的有效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313789
点击阅读全文或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CH”即可获得文章PDF链接。
引用格式:
Kwon NY, Yu JS, Kim DI, Kim HJ, Lee DN.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in alleviating cold hypersensitivity in the hands and fee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One. 2024 Nov 13;19(11):e0313789. doi: 10.1371/journal.pone.0313789. PMID: 39536052; PMCID: PMC11559979.
【研究结果及亮点】
电针(EA)和针刺(AC)均能有效缓解女性手脚冷敏感性(CHHF)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选取的穴位:双侧外关(TE5)、合谷(LI4)、太冲(LR3)和三阴交(SP6)。
研究介绍
手脚冷敏感(CHHF),也称为超敏症,是一种对通常不会引起不适的温度异常敏感的状况。
这种超敏性显著影响日常活动,因为CHHF患者特别容易受到季节性、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标是严格评估针刺和电针对缓解手脚冷敏感(CHHF)症状的疗效,旨在证实并扩展现有研究。
因此,本研究包括一个不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以考虑症状的自然变异性和安慰剂效应,并与针刺组和电针组进行比较,以评估电针是否因增强的生理反应而提供更优越的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简要)
研究流程图
参与者(19至59岁之间的感到“手脚冰凉”的女性)随机分配到电针(EA)组、针刺(AC)组或对照组,每组24例。
对照组:无干预,回家自理;
针刺组(AC):在双侧外关(TE5)、合谷(LI4)、太冲(LR3)和三阴交(SP6)进行针刺(使用0.20mm*30mm的毫针,针刺深度为10至25 mm);“得气”后留针15分钟;
电针组(EA):在针刺组的基础上,使用低频电针仪,在外关-合谷(TE5-LI4)和太冲-三阴交(LR3-SP6)处连接电针仪的正负极,使用频率为2Hz的对称波,留针15分钟。
EA和AC组的参与者每周接受两次治疗,持续 5 周,共接受 10 次治疗。
研究结果
通过组间比较,研究发现:
针刺组和电针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手脚局部温度变化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说明针刺与电针均能显著改善手脚冷敏感(表现在完成治疗后的即刻与随访期间)。
此外,通过组内比较,研究发现电针组的疗效能一直保持到随访期间,说明电针对手脚冷敏感的疗效持续性更好。
结论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电针(EA)和针刺(AC)均能有效缓解女性手脚冷敏感(CHHF)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电针组在随访时显示出持续的改善,强调了电针潜在的长期疗效。
双向混合模型ANOVA确认了时间和组别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明在电针和针刺组观察到的改善不仅仅是由于自然变异或心理因素,而是由于生理变化,如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
这些发现强调了电针疗法和针刺疗法作为CHHF的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用性,扩大了临床实践中治疗选择的范围。
此外,这项研究为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基础,特别是那些探索非药物治疗和医疗设备在管理冷超敏性中的使用的试验,可能会导致为CHHF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关注我们,让您学术、临床皆受益匪浅!
【往期推荐】
【电针相关推荐】
【3】J Clin Oncol (IF 42.1),电针显著提高三联止吐疗法对乳腺癌高致吐化疗的疗效
【4】IF 4.8,肖小河、柏兆方团队:电针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
【电针书籍推荐】
Frontiers-CMCR 文献分享说明
感谢大家对我们公众号的关注!本公众号专注于分享中医药领域在国际顶级期刊(如Lancet、JAMA、BMJ、NEJM等)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医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的参考与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前沿研究,帮助更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影响力。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随时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及时回复。更多中医药领域的前沿资讯,敬请持续关注“中医药研究前沿”公众号!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