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皮诺切特公式——苏联解体前后的皮诺切特仇恨和皮诺切特崇拜(1970-2000)

文摘   2024-06-28 20:45   德国  

鲁普雷希特 | 皮诺切特在布拉格:1980-2000 年 东欧经济改革和国家的铁腕愿景

本篇读书笔记基于Tobias的同名论文。除了内容之外,行文结构和选题思路非常具有启发性。

如果按照时间线重构文章,故事的基本逻辑如下:

1

1. 二战后,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许多苏联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延续着欧洲左派的长期传统,将拉美浪漫化为革命的世外桃源(arcadia。苏联为整个大陆的左翼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并在古巴革命后通过哈瓦那向选定国家的游击战士输送资金。

但在苏联政治精英内部,越来越多人要求采取更务实的外交政策。克格勃拉美问题首席专家Nikolai Leonov认为:“现在革命派比反动派更让克里姆林宫烦恼;因为当革命占上风时,要求援助、信贷和资金的人就会随之而来。然而,一个稳定的保守政权……提供了正常的邦国关系,没有问题,没有担忧。”

很快,苏联与巴西、秘鲁、巴拿马、墨西哥、阿根廷(西半球最残酷的政权)的右翼军政府达成良好合作关系,借鉴他们的经济发展经验(巴西1970年代的经济奇迹),达成外贸交易(从阿根廷进口粮食),即使这些军政府往往是通过血腥清洗左翼人士来把握权柄。苏联还在国内媒体公开赞扬这些强权者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对这些“进步的(军事)政权”的正面宣传为之后有关皮诺切特的舆论转变埋下伏笔。这种合作关系在苏联入侵阿富汗、西方集体抵制苏联之后变得更加紧密。

2

2.智利将军皮诺切特,通过军事政变推翻苏联支持的左翼总统阿连德(考虑到智利的实际地缘政治意义,苏联的经济和政治支持微乎其微,但有意将阿连德塑造为全球左翼的浪漫崇敬对象)。皮诺切特上台伊始,对左翼人士进行血腥清洗,一些人流亡到苏联,勃列日涅夫不得不公开谴责皮诺切特的“血腥法西斯政变”。

皮诺切特遭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谴责,但据说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因此,他成为苏联宣传部门的绝妙素材,被战略性地塑造为苏联国内外宣传中的头号国际恶棍。克格勃特工在政变后立即行动,与古巴特工(DGI)合作,领导了非常成功的国际“巨嘴鸟行动”(Operation Toucan),在世界媒体上传播皮诺切特罪行的真实和夸张故事。在苏联,皮诺切特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广告空间:有关他的漫画装饰着杂志、学校和公共图书馆。

(Operation Toucan的英文词条,机翻为中文)

与此同时,克格勃还利用皮诺切特来离间或加深苏联的异见人士与欧洲左翼知识分子。例如,三位苏联异见人士给皮诺切特写了一封信,礼貌地要求他不要伤害被软禁的聂鲁达:“若这位伟人暴死,可能会给贵国宣称的智利重生和巩固蒙上阴影。” 苏联报纸刊登了这封信被歪曲的版本,将异见人士描绘成军政府的崇拜者。克格勃还散布谣言,说索尔仁尼琴在被从苏联驱逐之后曾拜访过皮诺切特。克格勃的行动非常成功,不同政治倾向的异见人士开始互相指责对方崇拜血腥的铁腕领袖。

一些苏联异见分子与欧洲左派关于皮诺切特的争论也说明他们之间本身就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分歧。一些异见分子虽然谈不上崇拜皮诺切特、弗朗哥和苏哈托,也并不认为他们治下的智利、西班牙、印尼人民享有“绝对自由”(这是克格勃散布的另一条谣言),但他们确实认为这些国家比起苏联还是要更人道一些。他们谴责欧洲左派总是关注右翼铁腕政权的暴行……我对皮诺切特并不着迷,但……他拯救了他的国家……可爱而有教养的阿连德把他的国家带入了无政府状态。”

然而,在苏联政治精英内部,学者和外交政策专家批评阿连德在政治和经济上彻底失败:他的左翼政府因将大型工业、银行和外国公司国有化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缺乏民众支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皮诺切特的政变为苏联提供了许多实际好处。一方面,外交部很高兴摆脱了向孱弱的阿连德政府提供昂贵支持的义务;另一方面,阿连德的下台意味着在冷战缓和期间苏联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无利可图的紧张冲突结束。

3

3.197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时代晚期,随着许多俄罗斯人对苏联越来越失望,他们开始喜欢官方宣传中的敌人形象。1980年代的苏联民间神话赋予皮诺切特积极、强大、忠诚的领导者的名声,同时还带有一丝非常有吸引力的邪恶。低俗的笑话经常提到皮诺切特。家庭用他的名字给凶猛的狗和乖戾的猫命名。学生群体中,皮诺切特成为硬汉的流行绰号。

尔巴乔夫政府无力和妥协使得自由派以及公众期望一个强有力的领袖来建立秩序、采取行动、引领改革在苏联后期的公众话语中,皮诺切特已经成为力量、男子气概、冷酷无情和办事能力的代名词。1991年4月一群由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年轻学者、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智利,与他们会晤的智利官方人士正是皮诺切特所器重的芝加哥小子们(徳·卡斯特罗、何塞·皮涅拉、埃尔南·布奇、塞尔吉奥·德拉夸德拉),后来一些人得到了皮诺切特本人的接见。

这场“新自由主义朝圣之旅”让这些苏联政要更加坚信俄罗斯经济必须立即彻底自由化大多数访客当时仅30多岁,他们将成为俄罗斯在1990年代全面改革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他们中的许多人看来,智利式的威权资本主义是后苏联时期最合理、最可行的道路。

4

4.对于使用强硬手段贯彻自由化改革的期望不仅贯穿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在叶利钦政府时期达到顶峰。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面临无比艰巨、急需处理的经济问题:包括整合国家预算,同时抑制失控的通货膨胀(盖达尔的休克疗法);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有资产私有化——需要迅速完成,以阻止旧精英大规模抢劫国有资产(丘拜斯和纳舒尔的私有化代金券制度)。市场经济的整个基础设施和金融立法机构必须从头开始建立。同时,必须让民众相信市场经济的优点——并让他们远离民族主义和前苏联意识形态。

然而,虽然每位公民都获得了前苏联国有财产的平等份额,但新兴的寡头阶层通过购买股票发了大财,而大多数对股市缺乏经验的俄罗斯人则立即以低价出售股票。经济复苏姗姗来迟;俄罗斯中央银行在“红色董事”及其在最高苏维埃的支持者的教唆下向经济注入了大量补贴贷款,助长了持续的恶性通货膨胀,致使“管住货币”的政策破产。崩溃感和无政府状态破坏了大多数俄罗斯人对议会政治和市场经济的热情。盖达尔和丘拜斯遭到了人民的强烈仇恨。

1990年代,俄罗斯人将自己与拉丁美洲作比较:左翼记者称俄罗斯是白雪皑皑的巴西北部,是连香蕉都不种的香蕉共和国。俄罗斯在经济层面上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在社会层面上缺乏发达的中产阶级,在政治层面上不是法治国家。

1993年的俄国宪法危机和 1996 年总统大选是皮诺切特崇拜和自由主义悲剧的高潮:

a.1993俄国宪法危机

自1992年6月起,最高苏维埃(仍根据苏联选举法选举产生的议会)阻止了叶利钦的每一项改革倡议,反对他提出的取代勃列日涅夫时期仍在实施的宪法的提案,并拒绝任命自由派改革家盖达尔为总理。1993年9月,一直以总统法令为基础执政的叶利钦忍无可忍,下令解散最高苏维埃,并宣布废除宪法。议会中的一部分议员作出反应,尽管不足法定人数,但弹劾了叶利钦,支持亚历山大·鲁茨科伊出任总统。当鲁茨科伊的支持者试图暴力控制市长办公室和电视塔时,仍然得到军事指挥部支持的叶利钦下令军队炮击白宫,并逮捕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据估计,战斗中共有150人死亡。叶利钦实际上仍然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的(至少是消极的)支持。

(鲁茨科伊的词条)

在许多自由派智囊团的鼓励下,叶利钦(部分)重演了皮诺切特的戏码,代价是议会沦为幌子。总统亲自控制经济政策,将新成立的杜马和总理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叶利钦未能将权力建立在政党之上,他的总统制宪法在1993年底以58%的选票通过,为之后的体制奠定了基础。

b.1996年总统大选

叶利钦的声望并未维持太久。央行的金融管理不善加剧了经济持续低迷的局面。拖欠的工资和支离破碎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大部分民众的生活异常艰难,而有组织犯罪和黑心生意猖獗,暴发户公开炫耀他们的巨额财富。到1995年,民意调查显示,只有 8%的人支持叶利钦;新成立的俄共是杜马中最强大的政治团体,其主席久加诺夫是公开性和改革的早期批评者,最有可能在次年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获胜。

(久加诺夫的词条)

丘拜斯与媒体大亨联手,为叶利钦的竞选连任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活动。他们声称,“在缺乏强大的公民社会和中产阶级的情况下,有时资本家可能有必要直接干预政治进程,以平衡那些憎恨民主、企图重获昔日地位的前苏联精英。”

虽然叶利钦的团队实际上效仿皮诺切特,但没有直言不讳地将这一策略说出来,但一些叶利钦的竞选对手却毫无保留地赞扬了皮诺切特他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披着皮诺切特外衣的耶稣”,进而声称自己就是那个“俄罗斯皮诺切特”。最终,叶利钦凭借寡头的大力宣传和经济支持击败了久加诺夫。

5

5.如今,皮诺切特不再受俄罗斯人的关注,因为普氏满足了许多人对政治领袖的期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命运终于在 21 世纪初得到了改善。普氏重新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收归国有,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通过健全的货币政策稳定了俄罗斯的预算。俄罗斯工业仍然欠发达,但世界市场上能源创纪录的高价为石油美元的涌入提供了条件,就像 20 世纪 70 年代一样,弥补了这些不足。在普氏后期执政期间,大多数自由派改革者被赶下台,甚至被赶出国家,这标志着经济民族主义的回归。

最终,依照惯例,我选择了一段最能体现主旨思想的原文:

“对于苏联解体和新俄罗斯建立之初的历史来说,皮诺切特崇拜事件提醒人们,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这段时期与其说是民主觉醒,不如说是巨大混乱和生存恐惧的时期。一个被蔑视的旧秩序已经崩溃,在寻找新秩序的过程中,俄罗斯人从其他国家——不仅是西欧——寻找灵感。与其说俄罗斯人热爱专制本身,不如说是无政府状态、民主制度的缺失以及19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公共财产遭到大规模抢劫的感觉,导致许多俄罗斯人不再相信西方议会的优越性,而是渴望用铁腕来建立公共秩序和解决经济问题。俄罗斯的皮诺切特崇拜还揭示了苏联晚期和俄罗斯联邦早期政治经济改革尝试的全球背景。一个多世纪以来,北半球国家一直试图向全球南部地区输出其现代社会模式;冷战是东西方对南方统治的最后鼎盛时期。在东西方冲突逐渐消退的同时,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开始影响前苏东国家的改革,这种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俄罗斯的皮诺切特崇拜预示着二十世纪末北方对全球南方国家统治的终结,同时也指出了二十一世纪地缘政治中崛起的一种社会模式的起源:自由市场经济的铁腕国家。

铜代
所有时光于此身流过,而我恰好想这样活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