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这话,听起来,固然似乎有道理,但是很容易一秒让我回到小时候的一个场景:“这滑梯,人家比你小的小朋友都敢!不会有事的!”
——五岁的我正趴在游乐场大滑梯顶部护栏上,那滑梯从上面看可比从地上仰望感觉陡峭可怖多了。我有些畏高,更怕失重;一个接一个小朋友从我身后挤过,我自岿然不动。
“XXX你勇敢点!不要怕!”
我妈站在下头喊了半天,猜怎么着?我还是、怕得要死啊!!那种下滑的不受控制感、速度、冲力、微失重,都是我这种(高敏且有心肌炎的)小朋友惧怕的;我无法逼自己去受这种折磨。而妈妈的加油声引得众多大人小孩、在滑梯上不在滑梯上的、皆望向我。我觉得自己没用极了。吓瘫又难堪的我、缩成一小团、蹲在那四方瞭望台的角落、一只树熊一样紧抱着栏杆、任人流从我边上挤过去,就会哭、一动也不动。最后,被一位好心的叔叔冲上来,给我又原路抱下去了。
直接告诉天生胆子不大的自己:不要害怕。是毫无用处的。如果我们能不怕,我们一早就上了嘛。对于恐惧,和任何所谓 “负面”情绪一样,不妨接纳它、容许它存在。告诉自己:“高攀”人家邀舞,敲合伙人的门要求升职加薪,怎么可能不怕。恐惧,是正常的。然而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可以帮助我们,与 “害怕”并存,带着不勇敢的自己、去做一些很勇敢的事情。说回邀舞的例子,当我第一次企图邀请意大利的来访探戈大师未遂、坐回原位,而别的探友过来打算邀约时,我其实面临一个抉择:可以选收藏起失败感与悻悻,伪装成没事人一样,然后一边心不在焉地和熟悉的舞伴跳着,一边偷偷继续为自己感到难堪;也可以直面当下的感受,直接对探友说出我的心思与困境:我是想邀请Gianpiero Galdi跳的,可是又觉得和人家差距太远。当我选择真实地给对方看我的感受、想法时,他不但没有嘲笑我,反而 “同仇敌忾”起来,鼓励我去尝试。高敏感度,它是双刃剑,对恶意、怀疑能敏锐察觉的我们,对善意、支持、温暖同样也会很敏感。当我感到哪怕(仅有)一位朋友在我身后拿鼓励支持的眼光望着我穿越整片舞池时,那心情和第一次,就已经大不同:我不再孤立无援、(有可能)被所有人审判着;此间至少有一个人,是期待我能达成所愿的。真实地面对自己,把我们此刻的举棋不定、不安全感、焦虑,不掩饰地暴露给小伙伴们,往往,可以为我们赢得意想不到的支援与温暖。这比哄骗着自己与对方、藏起欲望,要舒适得多;而且,客观上,哪怕再微小的善意与支援,都会令我们接下来对自己多那么一点点的信念来。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信念。它有时是,勇气的关键。在去跟老板谈加薪、晋升之前,不妨和业内的导师、同仁(非本组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最好)聊一聊。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处境,问问看他/她当年是如何处理此类情况的,咨询一下有哪些具体该注意的点。多“采访”几位资深的小伙伴。数据点越多,就会对将要进行的 小谈判 准备越充分。同行们对我们的鼓励也将会化成一股推动力,默默地支持我们在谈话并不顺利时,不随便放弃、back down。它更能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flag已经立了, “我想晋级、加薪”这句话已经跟别的律师说过四五轮之后,比起在自家心里默默想想,离真的实现它,就近了一大步。
还有一类,日常生活中看似微小、简单,但是对于内向型人却艰难而挑战的事情:维权。和我结伴同上大师课的一位探友、也是康奈尔校友、唐诺——说起来算世俗意义上的“精英”人士吧,私募合伙人,热爱探戈和攀岩,聪敏、内向——他那天来到课堂,一脸不开心。我俩碰巧都拿着星巴克的饮料——内向型人嘛、彼此都懂的,定是APP下单、去店里闷声不响地取了就走——我就打招呼道:“街角那家吧?真方便呀。”没想到,打开了唐诺的话匣子。他悻悻道:“别提了。那家,明明一个堂食客人都没有,一点都不忙,可俩咖啡师就聊着大天、也不专心做饮品。我手机下单之后等了很久,终于忍不住上前催一句,其中一个咖啡师才去看电脑、找到我的单子,开始做。做出来我一喝——要求两袋茶包的绿茶,她、明显只给我泡了一袋呀!加冰一冲,你瞧这颜色,淡得和水没差别。气死我了。这些人、怎么能做事这么不负责任?!”——很显然,这声算了,是强说给他自己听的。在他的心里,根本 “算了”不了。整个前半节课,我都感觉到,持握之下的唐诺,一直气鼓鼓着。大概已经从童年时代不负责任的哥哥犯的错事推到他头上,到如今基金里面同事合伙人临时撂挑子在项目closing的这周潇洒跑去度假留他一个人在纽约盯着忙到死,反正种种委屈不忿都涌上心头。他感觉,被欺负了;
但又感觉,不好意思当着陌生人(已经进门的、等着取单的客人们)上前去喊咖啡师说,嘿你少给了我一只茶包呀——仿佛自己是个很计较的男人,看着嘛穿得光鲜亮丽的成功“绅士”似的,还为区区一只袋泡茶包跟人家年轻黑人女咖啡师啰嗦较劲;
可这是他 “赖以生存”的茶碱啊:加班几天没睡够赶来上课、就盼着这杯茶醒醒脑,结果喝杯茶也喝出一肚子气......
我很懂这种 “窝囊”的感受。因为我,就曾经是,取了单发现食物准备得不对(比如,麦当劳两只鱼饼的加料汉堡,人家只给我了一只鱼饼的话),宁可黑着脸自认倒霉,也不敢转回头去提出要求的,那种人。深究其原因,大抵一是不愿意被看作一个抱怨牢骚满腹的妇女、一只小气鬼,因为从小父母亲教给的就是该待人以宽、律己以严,二是对于和陌生人说话 “较真”的不值得感——高敏小朋友从小就在两个系统中生存,一个是自身的感受 “我觉得太吵了” “这里太臭了” “光线过强”,另一个是大多数的均值与基准 “这分贝可以接受啊” “健身房里都这样、很正常的空气呀” “晒晒太阳多好”,因为我们习惯了自我感受与他人均值之间的差距,想要在群体中生存下来,总是或多或少就学会了缄默、不去试图坚持自己。劝自己 “算了”,似乎容易些。而这种 “算了”,都算不了。会积怨在心,越发恶化,导致讨厌自己的懦弱、悔恨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一样勇敢、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敢滑那个滑梯......,于是每一口汉堡吃着都不香了。弄明白我自己就是个 “计较”的人,味蕾敏锐,在饮食上就是较为particular、个人化的;花了钱、跑一趟、却吃不到合适比例的鱼堡,会不开心很久。那虽是小事,却是对于我心情而言很重要的小事。有了这个认知后,我开始逼自己建立一个习惯:接过食物、饮料在店内就打开看一下、喝一口,瞧瞧对不对;如果货不对版,立刻礼貌地提出。比如,夏日里,我依然喝热抹茶拿铁的,然而常常星巴克店员会惯性地搞错做成冰抹茶拿铁;十年前的我,肯定取了单嘟着嘴走开,烦恼好几个小时;现在则会直接对咖啡师说,excuse me,我点的是热的那款。然后等在那里,等新一杯出来,接受对方的道歉,微笑着跟她说no problem, it happens (没关系,这也是常事、可以理解的错误)。如此一来,我喝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开开心心,不会回去吐槽咖啡师一百遍;她/他也被提醒到了,说不定下一位客人暑天点热饮时,就不会弄错。两两得益。大师课课间,唐诺和我坐到场边休息。我瞧着他把那杯 “鸡肋”恨恨地丢进垃圾桶,对他说了句:“Timeliness (时效性)。” 他乐了,说“Exactly(精准)。”此类 “小事”,须得在发生之后,即刻提出异议,or forever remain silent. 当时,他发现饮品不对,立即去说,是非常占理、对方会马上纠正的。仨小时后,呃,黄花菜都凉了。三十天后再去说这件事,给人感觉属于登门挑衅了。假如你家里也有一位乱丢袜子的先生,再假如你们协商过、他对你保证不会在共享区域里、乱丢臭袜子了,然而你周一这天发现一只臭袜子躺在沙发上,另一只在客厅地毯上。是该:A. 立即对刚下班的他,说,嘿,记得我们的约定吗?请把这两只袜子放到洗衣机(筐)内。或
B. 体谅他工作一天了也不容易,自己给他捡起来收拾好了,然而越想越气不顺,过了两周后,吃饭时他嫌你怎么又双叒叕买化妆品时,你原地爆炸回敬他一句 “上上周你那个袜子,根本就是乱扔的,还是老娘给你捡起来的呢!我都没说你,你还计较起来了!”
A,给予对方的感觉,是就事论事。他答应过的事,忘记了、没做好,应该立刻改正。你的要求,合情合理。B,给予对方的感觉,是在被人身攻击、秋后算账、临时找茬。时间过去的越多,沟通的阻力就越大。因为对方首先看到的是,原来你已经在心里, “记恨”他、记恨这件事,这么多天了!于你、一开始忍着不说当然是精神折磨;而于他,察觉这种 “怨气、敌意”,会立刻开启心理防御模式,而不是聆听、接纳、客观讨论一个本来很直截了当的事件。就像, 难以启齿的“大事情”的沟通勇气来源于 “我值得”的信念, 对我来说,诸般日常小事的沟通契机则来源于对自己 “计较”的认知:“我不会忘记这少茶的冰茶、这缺失的鱼饼、这乱丢的袜子的,它会一直折磨我的神经;所以,我得第一时间,帮助对方调整这错误,也让我自己舒服。”
看似微不足道,然而每一桩小事,都是我们对于自我与世界对接边缘的探索,为自己发声,应有的权益不要轻易放弃,这种 “社交肌肉”特别重要。我大概是在,有了娃之后,以及爸爸妈妈来纽约与我们长期相处后,才开窍的。因为,我(惊讶地)发现自己为了幼小肉肉胖或者年迈的父母亲,是不惧任何场合、任何人,一定会牢牢保护他们的权益的。且是不假思索地一种天然反应。而对自我,也不妨像对幼儿、长辈一样,要记得尊重与保护 “我”的权益;“我”,也是值得被公平对待的。但凡想着,要像保护娃一样保护自己,就比较可以敢于沟通、提意见,不大会瑟缩了。而,做多了之后,这种 “沟通肌肉”渐渐发达起来,就越做越自然。当然偶尔会有 “算了”的时候;当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怯懦,是可以去维权时,反而,选择“算了”后,也能够真心放下。并非因为做不到而不得不 “算了”并反复懊悔自恨,而是真正、真诚地、选择了原谅。聊这些,并非鼓动大家 “斤斤计较”哈,而是觉得不妨给大家看看,从吃哑巴亏不敢发声,到能够选择真实原谅或维权到底之间,我所走过的漫长路径,希望能帮助到像唐诺、像我一样,内向而高敏、倾向于回避冲突的友友们,在这个就不是人人都负责、就是难以避免地会有人试图 “欺负”我们、越过界线的世界上,活得更加舒适、顺意些。当我们在日常小事上总能成功维权时,我们距离自信地走进合伙人办公室聊加薪升值、平静地对着已经不适合的伴侣谈分手,就不知不觉近了些。
勇气,并非无所畏惧,是明知害怕,仍选择面对。畏惧无法抹杀,但是我们可以形成选择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惯性。怀有 “我值得”这个信念,提高自我认知、尊重我们自己的需求与权益,真诚而即时地与对方、以及同伴沟通,记得提出异议的时效性,从每一件小事里锻炼我们的沟通肌肉,并与我们天然的惧怕共处。平凡的每一天里,你都可以当,自己的英雄。我仍然是那个蹲在滑梯顶上畏高的小孩子,怕这又怕那,但我也同时,可以走上那滑梯或整片舞池,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抱下来了。祝大家,无论社交、要求加薪升职、换工作、谈恋爱、或喝一杯茶,都进行得顺顺利利,心情愉快。
【接下来,肉小胖要放暑假,我也要给自己放一小段暑假啦!未来两三周将会不定期更新,看图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