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场是很迷的一件事。看得见,摸不着。
不卑不亢,说起来容易;事实上,我们在综艺秀中都能看到,许多艺能界、或白领新人会整体上给予观众一种过于卑微的 “好欺负”感、小透明感,或是大而无当的无礼高亢。
沟通、传达、散播我们是谁,这是职场中,从新人、中级到管理者到投资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而个人印象,常常不是我们以为的、纯粹靠语言达成的。The unspoken、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类的沟通),往往更加直观而深入人心。
不信,你试试看对着镜子,用如下两种方式说你好:
1。先无声地说一遍你能想象到的最恶劣的粗口对着你最痛恨的人。对、然后,尽可能重复那个同样的口型、肌肉紧张度、神情,出声音地说你好二字。
2。先无声地说一遍 “我爱你” 对着你的梦中情人。然后,尽可能重复刚才那个口型、肌肉紧张度、神情,出声音地说你好二字。
前者会让对方觉得我们 “狰狞”,而后者令对方觉得亲切。这就是,非语言因素的巨大影响。
善于利用非语言类的因素,包括音量、音质、身体语言、动态、空间等等,来完成我们要达到的职场目标;当你总是如此carry yourself( “扛着自我”,表示一贯之行、动、举、止)时,你就拥有了那件,很玄妙的武器:气场。
声音
音量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大声音,更容易,被听到。
音质与语速:低沉的声音,传递的可信任度与沉稳感,更高,配以慢速,更加有权威感;太尖锐的声音给人一种紧张感、尤其如果再配上飞快的语速,就更容易显得此人六神无主,不知所云(虽然可能你发言的内容实际上是非常宝贵的),而被听者忽略。
吐字清晰度:清晰咬字显得意志坚定富有执行力,而含混连绵的发音给人一种温软犹疑感(谈恋爱撒娇娇时当然随便哼哼)。
凝望
望着对方,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一柄工具刀、双刃剑。你可以正手用它,也可以反手用它。
微笑着、满含鼓励地凝望,会让沟通中的对方感觉你想要听她/他继续说话,感觉被尊重、被鼓励着。
某个美国心理学杂志刊出过研究结果:一段谈话的有效进行,需要双方对视的时间等于或大于40%。(当然,除了特别亲密的人,比如我跟十几年的小闺蜜,完全能舒舒服服懒散躺着各自望天而顺利聊心事;恋人们,也常常可以枕在彼此臂弯里,无需看着眼眸也能顺利交流。)职场中,看着说话的一方的眼睛,是种尊重。
而当我们脊背挺直,下颌抬起,微微向下地注视对方而一言不发时,常常比放狠话,更强大。对方会感到正被你充分质疑甚至藐视着。
当对方汇报的内容太过愚蠢、无意义、几乎是对项目的不尊重,你可以选择直接转头,结束对视,这就有效传达了:你这次报告是失败的、你在浪费我的时间,这条信息。
动态
我们的动态,更是极有用的表达沟通武器。
举个小例子——
在律所里,没有预约的情况下,相对浅资历的律师需要去合伙人或更资深的同事的办公室快速请教一个问题、或简单拿个签字等等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
逗留在对方门口、如小木偶般请示可否打扰对方一分钟,并不是一个好策略。
试想,你站在门口,问, “Sorry for interrupting you——but can I have two minutes of yours? (对不起、打扰了——我能占用您两分钟么?)” 说实话,当我被这样问的时候,我可能会打字都不停、答“Depends.” 因为,能否被打扰、取决于、来者有何贵干。
沟通得高效、不要浪费对方时间。
只要门是开着的(即、对方不在会议中),就可以走到门旁时速速叩门两记做 “通禀”,这时、对方如果不是极度精神集中在自己屏幕上的话,就本能地会抬起头了——这,比在门口自报家门求见要讨巧。因为,当资深同僚听到实习生、一年级新律师的嗓音,他很可能直接拒绝你,说句 “not now(现在不行)”。而当你已经疾步走入、物理性地戳在他/她眼前时,对方再想 “冷酷”地回绝一个近距离的人,从人的本能而言,难度是更大的;而且,他/她的直觉(或错觉)会告诉他/她,此事有点重要。
只要对方抬头,我们就立刻直接言事。不问 “能不能打扰您”;而是道明来意,给他/她一个最凝练版本的 action point:我需要他/她做什么。由他/她自己选择如何优先:如果他/她认为此事足够重要,他/她会示意我坐下继续深入讲述情况;如果此事优先级别低,那么再约时间。但是,至少,你将拥有一次对方充分考虑是否优先你的事务的机会,而不是,人刚站在门口,就已经被踢出去了。
当我们数次都成功地“打扰”上级、拿到我们需要的结果,合伙人的秘书也会形成一种 “这个律师的事在老板眼里总是重要的、需要被优先处理”的幻觉,以后帮我们排一对一关门会议时,也相对会重视,而不是一味往后推。这,就是形成你的职业气场、气势的关键一步。
哈?直接走进律所合伙人办公室?这、这不礼貌吧?
你又不是找他讨婚礼份子钱;你乃在公为公,办的是替他赚钱的事。一般而言,我在北美职场见到的东亚族裔同僚,往往偏向于过份地礼貌,而不够坚决。门敞开着,在任何 "open door policy"的公司里,你就可以敲毕直入,有效地向上管理,助力上级助力你。
有关动态的另一个小例子:
握手时,常常会遇见高出我两头、体重是我三倍的白人男性以天王盖地虎的方式、很压迫性的向下握;我会很重、很重、很重、用全部力量捏回他、不怕对方骨折那种力度,而且一定会往回推一点、让我们的双手势均力敌在一个中间点、一个我手臂舒服的位置。
这几乎是一种动物性的,无声传递:You can’t just push me over(我不会任你随便摆布)的方式。
超级有效,屡试不爽。对方会秒get:这个娇小的亚裔女子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就是、确实废手。常常我自己也会被,握个淤青。但是交手第一架,必须不输阵。)
空间
空间:人和人的距离,有着奇妙的心理暗示作用。
还是初见握手的例子。长会议室里,谈判双方相见、寒暄时,你可以选择远远地保持微笑、点头acknowledge他的存在,但是等候对方向你走来。至少他行七、八步,你行两三步相遇,再握手。这种,要对方主动付出的姿态,会让对方知道你在谈判中也不会轻易让步。
远,是一种武器。近,也是。
有一次,我们组一名五年级律师要跳槽去甲方做法务了,还是某行业领军的投行,离职前非常倨傲,同组四年级前辈跟他的工作交接很不顺利,向合伙人吐槽。合伙人叫秘书约该即将离职的律师去楼层大会议室,他要亲自交接。我碰巧当时在他办公室,于是,作为一个二年级生,就被带去打酱油、瞧热闹(顺便给老板助威)了。
那是一个窄长会议厅,双边谈判式结构,长桌两侧各有十余把皮座椅,塞得满满地、椅子与椅子之间几乎毫无距离、不后拉是坐不进去的那样拥挤。平日里开小组会,大家都是彼此隔一个座位坐以免肘部擦蹭。
我们进去时,即将离职的五年级前辈几乎把脚跷到桌上,人仰在椅背上,工作手提电脑开着并面向他自己背向着我们,神态非常倨傲。
合伙人先走进去,naturally,坐在他的对面;前辈很不耐烦地说, “我不明白你们还要什么?!IT都有档案啊。”
我霎那间,不假思索地,做了一件略微 “出格”的事:
这位准前同僚,身体明显震抖了一下,往他右手缩;二郎腿也不翘了;语无伦次地,十分快速地说着, “这个、那个、这些文件夹、就、就我的意思是说、电子邮件的文件夹都都按那个那个客户名,呃不、项目名,就有的是客户名有的是项目大类,分存好了,都在这儿呢你看......”
这趟交接,竟然很顺利,二十分钟清清楚楚搞定。
要知道,此前,我与该前辈,十分地不熟、全无私交。工作上,虽然同楼层,他对我们一二年级的 “小朋友”是完全说不上友善的(噢,这就是我入职第一天把门关到我脸上的那位前辈),楼道里遇见招呼都不一定打。物理距离更是从来都至少一米开外。
他再想不到,会在工作场合,被一个充满香水味的、彼此关系很冷漠的异性律师,公然紧贴着坐下。那一刻,他身体感受到的奇异亲密度、嗅进颅腔的气味诱发的天然肾上腺素飙升,和他理智所呐喊的嘿!她不是应该跟老板坐一侧的吗?她特么要干嘛??明明不熟啊我去!——这种内心冲突和挣扎,会占用他CPU的大量内存;人在脑力被大额分散时,是很难集中精神搭架子和说谎话的,那个时候,本能地会密集吐出真实信息。
那实在是一种很强悍地、入侵对方bubble (自我空间)、打破舒适社交距离,让他非常难受、产生巨大压力和紧张感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瞬间瓦解对方的傲慢。
当时的情境下,极近距离完全不代表亲密,而是在表达藐视:你的人身存在都已被我忽略,请君集中在此次会议的目标上、认真完成交接。
一句话不必说。问题解决了。
这就是,有些时刻,急剧缩短空间、距离,可以为我们增添的,攻击力。(如果你碰巧是性张力足的人,这一招,你用来则更是如虎添翼。)并非只有面对面互吼才有攻击性;骤然侵入对方身体自主界限,在谈判中,用对了、有奇效。
急剧拉远空间距离,当然就更是大招。
谈不下去时,表达 “我方不接受你方条件”的最鲜明方式,不是说不,不是扯皮,而是径直离场,走出会议室。(当然,重器慎用。这个策略,需要在具备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时,才好使用。)
叨叨这么多,仅仅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或许我们天生身量不高、体弱、是男性主导的职业中的女性、资历浅一类的看似职场 “弱势”的因素,而觉得自己无法拥有强大气场。职场上,你的势与场,就掌握你自己手中。
从举、止、动、静的每一个细节打磨自己。沟通,务求简而精。Concise and precise。不说废字,勿自我重复。表达要直接、到位。不解释或不过度解释。能看一眼就达到的效果,无需出声。多观察,多琢磨。慢慢地,你的气场会形成肌肉记忆,甩都甩不掉。
历练之下,今日一米五的娇小实习生,也完全可以在明天,拥有不怒而威的震慑力,让一屋子一米九的人,安安静静地,听你说话。
祝大家,气势满满、开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