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明白,你的焦虑和担忧可能有一部分来自与你的负面联想和主观感受,与孩子无关

文摘   健康   2024-12-21 23:36   陕西  

我接触了很多的家长,其中有一大半的家长都在说自己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成绩,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可是面对孩子不去学校,在家玩手机游戏,不出门运动,不沟通,家长却心急如焚。

这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长可以接受孩子不去学校,但就是看到孩子在家里的种种表现后,不由自主地会得出一个结论:

这样下去孩子会废掉的;
这样时间久了,孩子社会功能就损伤了啊;
这样的状况需要多久才可以过去啊,他已经在家两年了啊
......
当然还有一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非常接纳,所以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虽然没有去学校,但孩子的生命力量起来了。

欢天喜地同父母沟通,做共同的事情。一个家庭焕然一新,家长和孩子状态都非常棒。有的父母不由自动地发出了,感谢孩子休学,他挽救了我们家庭,教会了我们成长。

昨晚有一个家长留言说,自己的孩子15岁休学,现在已经18岁了,还在家里,他说他已经给孩子换了9位心理咨询师了,都觉得那些咨询师是骗子,直到现在孩子都没有去学校。

所以她必须要我给他一个确定的回答,他孩子的问题多久可以解决掉。然后她在预约我的时间。

我没有给出他答案,但我回复了一段话给她。孩子休学了三年,你现在仍然停留在他什么时候才能去学校这个点上,我觉得,可能需要咨询的人不是孩子,是你。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预约时间跟我聊聊。

然后再无下文,可能在她看来,我跟其他九位咨询师一样的。但其实她的问题已经将她的潜意识暴露无疑。她也不可能是我的来访者。

同样是面对孩子成长中困扰,以及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同的家长真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模式可能需要我们去改变,那就是学会去描述事实,而不是用你的主观判断去解读孩子的成长问题。



我想起前几天冲上热搜的新闻。成都某所中学发生的一件事,学校为了鼓励考试中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特意在学校餐厅开设了一个高一学霸就餐区。


图片流传到网络之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发现了很多不同的来自家长的评论,非常有意思。


1.羡慕

我的孩子要是在那个学霸就餐区就好了,可惜他自从上了高中,门门都不及格,他就没有那个资格。我看了图片有点惭愧,我的儿子可能一直要在学渣那一桌了。


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坐到那一桌学霸位置啊。我好羡慕那一桌孩子的妈妈。


2.反对

学校这样做会伤了其他孩子的自尊心的,要是我的孩子在同一个餐厅里面,他的玻璃心肯定受不了,说不定转身就会回家了。


完全没有必要,不就是吃个饭嘛。


为啥要给孩子贴标签,用学习成绩绑架吃饭,就是破坏公平,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


这个年龄段孩子正是自尊心强、爱面子、敏感的年纪,设学霸就餐区对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3.赞同


学校这样做挺好的,就是让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孩子知道,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待遇是不一样的,这种鼓励肉眼可见,对孩子也是一种促进,也让学习孩子好的孩子感受到成就感,相互激励。


孩子自己强大才是王道,那些看不惯的人就是酸葡萄心理。凭实力坐到学霸区,可以营造良好竞争和鼓励氛围,挺好。


人家学习好,为什么不能奖励一次?又不是日常都这样?凭本事吃饭,没毛病。咋的?不能表扬优秀?


学生们倒不一定有意见,家长们心都碎了!好多地方考地区第一或者考上清华北大级别的大学还有奖学金呢,怎么不说倒数第一也该发钱!


这只是一种激励机制,不会伤害那些脆弱敏感的学生的。这不能,那不能,好像出了学校就没有竞争似的。


自己没本事取得好成绩又见不得别人好,就那么简单!而且更糟糕的是玻璃心的不是孩子们,而是那些死要面子的家长!

......



一张图片而已,我们都不是当事人,但我们把自己代入进去,有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同时自然就引发了很多不同的情绪,联想。


观点无关乎对错,但我由此想到了很多家长其实都是这样的。因为孩子的事情,有了太多负面的联想和情绪。


这件事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些坐在那里吃饭的学霸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坐在普通餐区的孩子们,他们的感受又是什么?


这才是客观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件曾经发生过的事实,有那么一个桌牌,上面写着学霸就餐区的字,如此而已!


我刚列举了很多人的评论,其实也是在做一件事,这些话都是别人说过的,我原封不动,把它照搬过来也是事实。


因为不去分析,不去评价,所以这件事就不会激发我的某种情绪。如果说这里面有人非要跟我讨论这件事,我可能会告诉他,你这样的评论背后,我觉察到了你的一些心理,例如:


你可能有比较心理:很遗憾,我的孩子不是学霸,所以他没有资格享受。

你可能有预判心理:学校这样做可能会伤害我的孩子,孩子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的。


这件事可能激活了你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负面的联想和认知。


我想要借由这些文字表达什么呢?


各位家长,你看到的孩子在家的表现,他是一个情绪或者行为的表现。也就是说在某一刻某一个时间段发生了一个事实。


例如,我的孩子已经休学三个月了(事实,从某月某日到某月某日)

他每天几点起床,他几点吃饭,他习惯在几点逗小猫玩,他每天玩6个小时手机等等。


我们要学会去描述事实,然后把自己的评论和主观感受分开来,这样我们对孩子的现状才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估,从而减少自己对孩子问题的焦虑与担忧。


事实是什么: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


我来举例说明:


我看见孩子从进门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小时了,他没有出来吃饭(这就是事实);


那主观感受是什么呢?


我觉得孩子在躲着我,怕我催他去学校(主观感受);因为有了主观的感受,所以很容易印出来负面的预期。



我该怎么做,他才肯愿意出来跟我沟通呢(负面预期,孩子不跟我沟通了,会更加不愿意去学校了)


所以说一旦我们的主观感受不符合事实,或者说距离事实很远,可能我们的负面预期就会随之而来。


事实是看到的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可能跟家长头脑中想的不一样,所以当我们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自己去主观判断,评论或者负面预期。


你不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永远不要去依靠自己的大脑去评估孩子的事情。


家长要明白,你的焦虑和担忧可能有一部分来自你的负面联想和主观感受,与孩子无关。


我是心理咨询师哈雷,温和平和,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

哈雷心理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哈雷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哈雷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坚持日更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成长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聆听、理解、接纳、陪伴每一个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