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叶面喷施碳点后玉米体内的分布、代谢和分解机制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文摘   2024-09-19 11:59   中国澳门  
背景介绍


碳点 (Carbon Dots, CDs) 具有优异的化学和光致发光性能、体积小、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是区别于其他纳米材料的新兴纳米材料之一,在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利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CDs在调节作物生理过程、提高病虫害抗性等农业环境中,特别是在加速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作物品质、作为感知生物信号的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了很好的作用。此外,CDs作为一种保护剂,可以加速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防御系统,减轻非生物胁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机制的核心性质已被确定为将CDs吸收到植物中以调节相关的代谢过程 (如类黄酮、酚酸、谷氨酰胺和酰胺合成酶),而CDs直接参与或转化为有机循环中其他可利用的成分尚未得到明确的研究。有趣的是,碳纳米材料既可以通过化学过程分解,也可以通过生物过程分解。氧化石墨烯 (GO) 在光照条件下通过表面氧化官能团的损失进行分解。植物中少层石墨烯 (FLG) 的分解归因于引入含氧基团进行氧化过程,从而破坏FLG的表面结构,最终将其转化为CO。此外,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也可以被酶分解。真菌漆酶与CDs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的相互结合诱导了CDs结构中酚类/氨基酸的转化,从而降低了CDs的石墨结构

此外,在实际叶面喷施过程中,CDs可能会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环境。据报道,自组装可降解纳米凝胶在卷心菜叶的保留率在50%左右。更多地,新开发的葡聚糖纳米颗粒,尽管有效地将叶片保留率提高了1.40倍,仍有大量未被叶片截留。因此,叶面喷洒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CDs进入土壤环境。一些研究指出,CNMs对土壤环境有积极影响,在干旱胁迫下,CNMs提高了大多数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然而,目前尚不清楚CDs喷施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有鉴于此,江南大学的王传洗研究员、王震宇教授团队报道了CDs在植物体内的命运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13C标记CDs (13C-CDs) 的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追踪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过程; 

2)  13C-CDs参与植物代谢转化过程; 

3)  13C-CDs的潜在分解代谢机制; 

4) 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本研究为全面阐释植物对CDs的吸收、转运和转化的环境行为及其在农业应用中的潜在土壤生态风险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关成果以“Unraveling the distribution, metabolization, and catabolism of foliar sprayed carbon dots in maize and effect on soil environment”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博士生雷春丽为第一作者,王传洗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图文导览


与对照相比,喷施13C-CDs后玉米地上部分干重和鲜重分别提高了19.03%和47.08% (图1 (a-c))。根分别增加了37.90%和85.95% (图1 (d) (e))。连续喷施13C-CDs后,玉米的根长、平均根径、根尖数和根表面积分别增加了46.23%、114.95%、38.47%和84.21% (图S6 (a) (d-f))。玉米根系的生长提高了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与对照相比,13C-CDs处理玉米叶片气孔导度提高32.84%,蒸腾速率提高26.76%,植株净光合速率提高33.46%,电子传递速率提高13.23% (图1 (f) (g))。植物气孔吸收CO2释放O2,  13C-CDs加速蒸腾作用,导致叶片水分流失速度加快,从而降低叶片温度,进一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向上运输。更准确地说,13C-CDs组Fv/Fm和Rfd分别增加了22.87%和105.46% (图1 (h) (i))。Fv/Fm水平的提高证实了玉米叶片光化学反应中心 (PSII) 在全开状态下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提高,叶片捕获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增强后Rfd变化显著。因此,13CC-CDs之所以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是因为13C-CDs能够将不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而且13C-CDs具有更强的电子传递能力,有助于加速植物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过程,最终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

图1. 玉米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a) 7天后玉米生长照片; (b) 鲜重和 (c) 干重; (d)玉米根系鲜重和 (e) 干重; (f) 净光合速率 (Pn)、(g) 电子传递速率 (ETR)、(h) Fv/Fm、(i) Rfd_Lss的光合参数变化; (j) 叶面喷施13C-CDs后玉米各部位及土壤碳含量变化。

连续喷施13C-CDs 7 天后,玉米叶片、茎和根的碳丰度较对照显著提高了72.02%、14.55%和5.96% (图1 (j))。喷施13C-CDs后,植株中C信号最高的组织是叶片,其次是茎,最后是根。证实13C-CDs主要参与叶片组织的相关生理活动。这些结果证实了13C-CDs可以被玉米叶片内化和吸收,并在植株内迁移。13C-NMR结果进一步探讨了13C-CDs在体内转化为玉米的过程。叶、茎、根光谱均出现葡萄糖摄取峰和11个蔗糖共振峰,表明13C-CDs进入植物后参与糖代谢过程 (图2 (a) (b))。这一过程将为玉米的代谢过程提供能量和物质。进一步分解核磁共振光谱,得到叶片中代谢物信号如下:柠檬酸 (175.78 ppm,[1’-C] Cit),乙二醛酶 (72.85 ppm, [9-C] Gly) (图1 (c) (d))。丙酮酸代谢作为一种中心代谢途径,被认为是通过氨基转化形成新的氨基酸,实现糖到蛋白质的相互转化。因此,13C-CDs参与了玉米糖酵解过程。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管 (SWCNTs) 和GO参与了丙酮酸中心途径发酵生成丁酸盐的过程。

同样,13C标记的甲酸对蚕豆根的处理表明,甲酸通过乙醛酸途径和TCA过程分解代谢。此外,还分析了更多的代谢物信号 (谷氨酸(179.62 ppm, [COOH-C]Glu)、脱落酸 (23.30 ppm, [13-C] Abs)、绿原酸 (72.63 ppm, [1-C] Chl) 和香豆酸 (160.27 ppm, [4-C] Cou)),表明所产生的氨基酸很可能进一步参与苯丙氨酸的氨基酸代谢,并在较小的分子水平上参与玉米的生物合成 (图2 (e-h))。在茎 ([1’-C] Cit、[9-C] Gly、[COOH-C] Glu) 和根([9-C] Gly) 中也观察到一致的特征物质,这更准确地证实了13C-CDs参与并利用于玉米各组织的代谢转化过程。综上所述,内化到玉米幼苗中的13C-CDs在体内被转化并参与葡萄糖、蔗糖、柠檬酸、乙醛酸和绿原酸的合成,并增强了玉米幼苗中TCA循环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图2. 玉米叶片C信号峰值。(a) 葡萄糖信号峰; (b) 蔗糖信号峰值; (c) 柠檬酸信号峰值(175.78 ppm,[1′-C]Cit); (d) 乙醛酸盐信号峰 (72.85 ppm, [9-C]Gly); (e) 脱落酸信号峰(23.30 ppm, [13-C]Abs); (f) 谷氨酸信号峰值 (179.62 ppm, [COOH-C]Glu); (g) 绿原酸信号峰 (72.63 ppm, [1-C]Chl); (h) 香豆酸信号峰 (160.27 ppm, [4-C]Cou)

与CK相比,13C-CDs组在12 h时NOX酶活性显著提高了68.29%,基因上调了1.54倍 (图3 (a))。DPI处理后,NOX酶活性显著降低36.15%,基因表达仅上调0.87倍 (图3 (a) (e))。然而,添加13C-CDs逆转了DPI抑制导致的酶活性下降和基因表达下调的结果。此外,O2·-的荧光定量也产生了相同的一致现象。13C-CDs诱导的细胞O2·-荧光强度比CK增加了1.18倍。总的来说,13C-CDs的掺入刺激了细胞中NOX的表达和O2·-的产生。与CK相比,13C-CDs处理导致细胞SOD酶活性显著增加13.31% (图3 (b))。此外,13C-CDs处理使细胞内铁和铁含量分别增加了82.62%和97.22%(图3 (c) (d))。添加13C-CDs分别上调csd3和msd1b /c的基因表达2.48和2.45倍 (图3 (f)和(g))。CSD3和MSD 1b/c是Cu-SOD和Mn-SOD酶的合成基因,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催化O2·-歧化生成O2和H2O2起重要作用。这与Elgrabli等人的发现一致,即13C-CDs引发细胞氧化应激,促进相关酶反应的发展。Fer1基因表达上调2.24倍 (图3 (h))。先前的研究表明,SWCNTs的降解主要依赖于活化酶释放的HO和Fe形成的Fenton反应。因此,13C-CDs的分解代谢可归因于Fenton反应驱动ROS的产生,ROS攻击并破坏13C-CDs结构并形成缺陷位点。因此,在细胞中添加13C-CDs诱导了由NOX酶介导的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O2·-,并通过SOD转化为过氧化氢,以及铁离子驱动的细胞内Fenton反应,从而导致13C-CDs的分解代谢和利用,促进细胞活力

图3. 12 h后细胞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a)细胞内NOX酶活性的表达;(b)细胞内SOD酶活性表达;(c)细胞内含量;(d)细胞内含量;(e)细胞内NOX基因表达;(f)细胞内csd3基因的表达;(g)细胞内MSD 1b/c基因的表达;(h)细胞内Fer1基因的表达。(DMSO:溶剂对照组;13C-CDs: 20 mg/L13C-CDs;混合:20 mg/L 13C-CDs + 10 μM DPI;DPI:10μMDPI)

OPLS-DA显示,连续喷施13C-CDs  7天后,植株叶、茎、根代谢物变化显著(图S9 (a-c), t检验,p < 0.05, log (FC) > 1或log (FC) < -1)。火山图显示,喷施13C-CDs后,共有25种叶片代谢物显著上调,49种代谢物显著下调。同样,茎中共有34种代谢物显著上调,53种代谢物显著下调,根中共有22种代谢物显著上调,49种代谢物显著下调。玉米叶、茎、根中脂质及类脂质分子和有机酸含量分别占总代谢物的31.19%、32.21%和34.35%。葡萄糖和蔗糖的表达量分别是CK组的2.02倍和1.69倍。葡萄糖和蔗糖进一步分解为丙酮酸,参与TCA代谢循环过程。据报道,葡萄糖和蔗糖不仅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还与其他植物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信号相互作用网络系统。因此,13C-CDs促进了叶片中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glyoxalase的表达增加了2.15倍,进一步表明13C-CDs促进了TCA循环,促进脂肪酸氧化以提供能量,完成脂肪到糖的转化。此外,果糖和G-6-P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1.97倍和2.62倍 (图4)。果糖和G6P的显著增加证实了13C-CDs促进了玉米的糖酵解过程,为玉米幼苗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此外,与CK相比,13C-CDs处理后玉米苯丙氨酸、香豆素、香豆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67倍、2.85倍、2.51倍和1.97倍(图4)。13C-CDs作为苯丙烷代谢途径的重要产物,促进了相关蛋白质和植物激素的合成,提高了植物的光合和呼吸能力。提高了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性和抗性,最终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因此,植物体内13C-CDs的转化过程极有可能参与玉米的代谢循环,最终对植物生长产生积极影响

图4.  13C-CDs处理7 d后玉米叶片代谢途径图

土壤中13C信号的检出率比植物中高28.45%,叶面喷洒产生的大量13C-CDs落入土壤环境(图1 (j)),对周围土壤环境有潜在影响。在喷施13C-CDs后的第1、7和14天,对玉米育苗土壤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价土壤环境的变化。分别在施用13C-CDs后第1、7和14天测定根间和非根间土壤表面Eh、pH和Ec的动态变化。数据显示,在表层、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尽管喷施13C-CDs导致Eh、pH和Ec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但趋势与CK组一致,说明投施13C-CDs并未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此外,表层和根际土壤的总C含量和DOC含量水平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且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而Na、K、Ca、Mg和Mn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5.82%、10.89%、54.18%、25.62%和11.93% (图5 (a))。这可能是玉米根系对土壤环境中存在的相关物质或离子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分析了13C-CDs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波动 (图5 (b) (c))。有趣的是,在第1天,13C-CDs组的土壤微生物丰度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13C-CDs组的Proteobacteria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到第14天显著下降29.04% (图S13 (b) (d))。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13C-CDs组中ChloroflexiDeinococcotaCyanobacteria的丰度呈增加趋势,7天后分别增加了226.26%、179.14%和481.56% (图5 (d) (e))。然而,施用13C-CDs后,总体微生物丰度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因此,13C-CDs没有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变化,土壤微生物总体丰度也没有显著变化,只是优化了群落内子囊菌门的优势菌群。此外,与对照相比,添加13C-CDs显著提高了LumbricinaPorcellio的C含量,分别提高了313.23%和803.15%。这一结果有效地证实了落入土壤中的13C-CDs有机会被土壤动物摄入。先前的研究观察到羧酸量子点可以从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迁移到Ceriodaphnia dubia。许多其他纳米材料的生物放大已经被广泛报道。因此,进入土壤中的13C-CDs仍可被土壤动物摄入,未来的研究应关注13C-CDs在土壤食物链中的进一步迁移和富集

图5. 13C-CDs处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a) 土壤中相对元素含量 (Na、K、Ca、Mg、Mn); (b) 土壤微生物维恩图; (c) 7天后的PCoA图; (d) 门水平微生物丰度图; (e) 属内微生物热图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证实了叶面喷施C-CDs能够改善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13C-CDs主要参与植物体内葡萄糖、蔗糖、柠檬酸、乙醛酸和绿原酸的合成,改善了玉米体内TCA循环代谢途径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促进了柠檬酸、富马酸、苯丙氨酸和香豆酸等代谢物的合成。此外,13C-CDs在植物细胞中主要通过氧化应激过程进行分解代谢。NOX酶产生O2·-,由SOD转化为H2O2, Fe驱动细胞Fenton反应,导致细胞利用13C-CDs。此外,13C-CDs对土壤环境的原始平衡没有明显的改变。相比之下,土壤动物中C信号的升高表明,沿土壤食物链的13C-CDs存在摄食高营养级生物的潜在风险。本研究为系统揭示植物中CDs的命运及其对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提供了新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为CDs在农业应用中的潜在优势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和支持


文献链接:(长按二维码直达)

https://doi.org/10.1021/acs.jafc.4c06672

---

END

*本文为课题组供稿。

碳点人
交流学习碳点 (Carbon Dots) 材料领域的科研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