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葛介超Nano Lett.:老树开新花:一种简单的时空编程策略实现碳点光敏剂诱导肿瘤细胞焦亡增强光动力免疫治疗

文摘   2024-11-19 17:41   中国澳门  
背景介绍


细胞焦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细胞膜穿孔的形成、细胞肿胀和细胞裂解。在细胞焦亡过程中,GSDM家族蛋白在细胞膜上寡聚并形成孔道,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和抗肿瘤免疫反应。已有研究显示,约15%的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即可有效清除肿瘤。然而,现有化疗药物诱导焦亡时存在非特异性激活的问题,因此设计高效特异性的焦亡诱导剂、实现高效肿瘤免疫治疗成为肿瘤诊疗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PDT)具有微创、副作用小、选择性治疗等优点。在PDT过程中,光敏剂(PSs)在光照下被激活产生活性氧(ROS),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然而,PDT通常会触发肿瘤细胞凋亡,而凋亡被认为是免疫沉默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这限制了PDT在免疫治疗中的效果。尽管已经开发出一些基于纳米载体的PDT诱导的焦亡策略,但这些纳米系统的复杂成分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潜在生物毒性。因此,亟需一种简单且安全的高效PDT诱导肿瘤细胞焦亡策略。

相比于传统光敏剂(PSs),碳点(CDs)光敏剂凭借其卓越的光学性能、高光稳定性、成本效益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光动力疗法(PDT)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2014年,我们课题组首次报道了红光发射的N,S共掺杂、带正电荷的CDs(简称PCDs)作为纳米光敏剂应用于PDT,展示了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的优异性能(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5,4596)。在随后的十年里,具有PDT固有特性的各种CDs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具有内在特性的CDs纳米光敏剂,例如酸响应型、过氧化氢响应型或谷胱甘肽响应型、亚细胞器靶向型以及余辉发光型,这些特性通过自产氧气、放大氧化应激、促进I型光化学反应以及实现余辉检测来增强癌症治疗中的PDT效果。然而, CDs纳米光敏剂在癌症PDT中的应用仍面临许多科学挑战。例如,设计新的策略并利用CDs光敏剂触发肿瘤细胞焦亡,以克服目前PDT在免疫治疗中的不足仍然面临挑战。

基于此,中科院理化所葛介超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时空编程策略,通过该策略使 CDs光敏剂能够调节细胞焦亡,从而增强肿瘤的光动力免疫治疗。通过将PCDs(Nat. commun., 2014, 5, 4596)与癌细胞的孵育时间从常规途径的6小时缩短到先进途径的0.5小时,可以有效观察到溶酶体和膜靶向的PCDs。体外研究表明,在光照下,溶酶体靶向的PDT主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膜靶向的PDT表现出诱导GSDME介导的肿瘤细胞焦亡的强大能力,从而提高了PDT的疗效并强烈激活了免疫反应。最后,体内实验显示,膜靶向的PDT对肿瘤消除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它诱导了DAMPs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了树突状细胞(DCs)的成熟,并激活了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强烈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最终抑制了肿瘤转移和远端肿瘤的生长。该研究表明,PCDs光敏剂可作为细胞焦亡的纳米调节器,从而显著扩展了CDs光敏剂在免疫治疗中的生物医学应用

相关成果以“An Aged Tree with a New Bloom: A Simple Spatiotemporal Programming Strategy Enables Carbon Dot Photosensitizers to Regulate Cell Pyroptosis for Enhanced Tumor Photodynamic-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上。通讯作者为中科院理化所葛介超研究员,中科院理化所肖海华研究员和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第一作者为中科院理化所博士生陈铁金


图文导览


通常情况下,为了使纳米颗粒有效地积聚在细胞内,需要3到24小时的孵育时间。在此研究中,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研究了肿瘤细胞对PCDs的摄取情况,并展示了孵育条件(图1A)。最初,采用6小时的孵育时间(常规途径)来研究肿瘤细胞对PCDs的摄取情况,发现PCDs能够渗透进入细胞内(图1B,上部)。近期研究表明,膜靶向的纳米药物、纳米酶或纳米光敏剂可以触发肿瘤细胞的焦亡,从而实现抗肿瘤免疫治疗。因此,我们探索了将孵育时间减少至0.5小时(先进途径)来确定肿瘤细胞对PCDs的摄取情况。正如预期的那样,CLSM图像显示PCDs主要定位在肿瘤细胞的外围(图1B,下部)。

为了确认不同孵育时间下PCDs在特定亚细胞器中的定位情况,分别使用商用荧光染料Lyso-Tracker和DiO作为溶酶体和细胞膜的特异性探针。如图1C所示,在6小时孵育时,由于PCDs与Lyso-Tracker之间的高Pearson相关系数(PCC为0.87)和重叠系数(OLC为0.88),观察到PCDs的红色荧光主要定位于溶酶体,而在0.5小时孵育时,PCDs的红色荧光与DiO很好地重叠(PCC为0.82,OLC为0.84),表明PCDs主要积累在细胞膜上,这归因于PCDs与细胞膜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通过简单调节孵育时间,可以成功实现膜靶向的PCDs。 

图1. 肿瘤细胞中PCDs的荧光成像

为了探究肿瘤细胞死亡的类型,首先检查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形态的变化。如图2A所示,在光照条件下,膜靶向光动力(记作PCDs-Mem+Light)和溶酶体靶向光动力(记作PCDs-Lyso+Light)组的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肿瘤细胞发生了死亡,而对照组(Control)、光照组(Light)和PCDs组的细胞形态保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在PCDs-Mem+Light组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细胞肿胀和来自质膜的巨大气泡(红色箭头),这是典型的细胞焦亡特征。而在PCDs-Lyso+Light组中,大多数死亡细胞表现出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缩小和凋亡小体的产生。基于此,可以推断膜靶向光动力可以引起细胞焦亡,而溶酶体靶向光动力诱导细胞凋亡。一般来说,在焦亡过程中,细胞膜受损,导致乳酸脱氢酶(LDH)等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因此,检测了LDH的释放情况(图2B),结果显示,在PCDs-Mem+Light组中,LDH的释放量约为PCDs-Lyso+Light组的2.5倍,进一步证实了细胞焦亡的发生。

众所周知,GSDM家族蛋白是焦亡的特征性标志物。WB结果(图2C、2D)显示,PCDs-Mem+Light组中Caspase-3和GSDME的表达下调,而裂解型Caspase-3(上调3.0倍)和N端GSDME(上调1.4倍)上调,证实了Caspase-3/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发生。随后,采用Annexin V/PI染色法提供了更多关于焦亡和凋亡的证据。如图2E所示,PCDs-Mem+Light组显示Annexin V-FITC/PI双阳性,表明细胞膜被破坏并发生了细胞焦亡。相比之下,PCDs-Lyso+Light组主要显示Annexin V-FITC单阳性,细胞膜完整,主要代表细胞凋亡。最后,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定量分析(图2F),结果显示,PCDs-Mem+Light组中焦亡细胞的比例约为54%,凋亡细胞的比例约为7%。而在PCDs-Lyso+Light组中,检测到37%的凋亡细胞和16%的焦亡细胞。这些结果也表明,PCDs-Mem+Light组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因此,进一步使用MTT实验评估不同光照照射下的细胞杀伤效果。如图2G所示,与溶酶体靶向光动力相比,膜靶向光动力在0到10分钟的光照条件下均具有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这些结果表明,膜靶向光动力疗法可以诱导强烈的细胞焦亡,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图2. PCDs诱导的光动力治疗诱导体外细胞焦亡和凋亡。

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焦亡能够有效释放DAMPs,包括HMGB1的释放、钙网蛋白(CRT)向细胞膜的迁移以及ATP的分泌。因此,首先使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了肿瘤细胞中释放的HMGB1。如图3A和3C所示,在Control、Light、PCDs组和PCDs-Lyso+Light组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内的强绿色荧光与蓝色荧光重叠,而在PCDs-Mem+Light组中则未观察到绿色荧光,这表明HMGB1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从而促进树突状细胞(DCs)的成熟。随后,还检测了膜上的CRT。如图3B和3D所示,仅在PCDs-Mem+Light组中,可以看到细胞膜上存在强烈的绿色荧光信号,表明CRT成功迁移到细胞膜,作为一种免疫原性的“吃我”信号来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此外,使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肿瘤细胞释放的ATP。如图3E所示,在PCDs-Mem+Light组中,ATP的释放量约为对照组的3.5倍。这些结果证实,由膜靶向光动力诱导的肿瘤细胞焦亡能够有效释放DAMPs,从而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激活免疫反应

图3. 细胞焦亡的免疫原性检测。

为了研究PCDs在体内光动力免疫治疗中的潜力,在BALB/c小鼠中建立了双侧4T1荷瘤模型,并每隔一天监测原发肿瘤和远端肿瘤的生长情况(图4A)。如图4B所示,在Control、Light和PCDs组中,原发肿瘤在治疗后20天内肿瘤体积增加了约16倍。同时,在PCDs-Lyso+Light组中观察到了约60%的肿瘤抑制率。然而,在PCDs-Mem+Light组中几乎实现了100%的肿瘤消除。与Control、Light和PCDs组相比,肿瘤切片的HE染色(图4D)进一步揭示了在PCDs-Mem+Light组和PCDs-Lyso+Light组中均出现了核固缩和细胞缩小的现象。此外,在PCDs-Mem+Light组中,核固缩和细胞缩小现象更为明显。

进一步研究了PCDs诱导的PDT对远端肿瘤的抑制作用。如图4C所示,在Control、Light、PCDs组和PCDs-Lyso+Light组中,即使在治疗后20天,肿瘤体积仍在增加,甚至达到约250 mm³;而在PCDs-Mem+Light组中,肿瘤抑制率达到了约90%,表明其显著抑制远端肿瘤的能力。最后,通过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建立了肺转移模型。在治疗后25天,从小鼠中收集了肺组织,并进行了HE染色(图4E),结果显示在PCDs-Mem+Light组中未发现转移性肺结节,而在其他组中均能检测到明显的结节,说明发生了肺转移。所有结果均证实,由PCDs诱导的膜靶向PDT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焦亡,从而有效地清除原发肿瘤,同时抑制远端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4. PCDs诱导的光动力疗法在体内的应用

为了确认PCDs能否有效诱导体内细胞焦亡,检测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图5A所示,免疫荧光实验表明,与Control、Light和PCDs组相比,PCDs-Lyso+Light组中裂解的caspase-3和N-GSDME的表达上调,并且在PCDs-Mem+Light组中进一步增强,证明了Caspase-3/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体内的发生。此外,免疫荧光实验还显示,PCDs-Mem+Light组中CRT的表达最高(图5B)。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了血清中的HMGB1、IL-1β、IL-18和TNF-α水平。如图5C所示,与其它组相比,PCDs-Mem+Light组中HMGB1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最高。CRT的过表达和HMGB1及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能够有效促进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和T细胞活化。因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如图5D所示,接受PCDs-Mem+Light处理的小鼠脾脏中成熟DCs的比例为30.2%,显著高于其他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 T细胞)和辅助T细胞(CD4+ T细胞)对于通过直接对抗肿瘤来调节适应性免疫至关重要。因此,随后评估了小鼠脾脏中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的比例。如图5E所示,在PCDs-Mem+Light组中,CD8+ T细胞的比例约为15.2%,而CD4+ T细胞的比例约为30.4%,显著高于其他组。最后,通过免疫组化分析了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情况。与其它组相比,PCDs-Mem+Light组中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的浸润更为明显(图5E)。总体而言,这些结果共同证实了PCDs诱导的膜靶向光动力疗法(PDT)能够有效诱导肿瘤细胞焦亡,从而促进DAMPs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DCs的成熟以及T细胞的激活,进而触发体内适应性免疫反应。

5. 通过焦亡激活的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


图文导览


综上所述,通过一种简单的时空调控策略,首次开发了一种新的肿瘤细胞焦亡诱导剂——PCDs纳米光敏剂。通过改变孵育时间从6小时到0.5小时,在光照条件下,分别实现了溶酶体靶向和膜靶向的光动力治疗,从而分别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焦亡。体内外实验均表明,由膜靶向PDT诱导的肿瘤细胞焦亡可显著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并最终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从而根除原发肿瘤并抑制远端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CDs的细胞焦亡时空纳米调节器,用于增强光动力免疫治疗,克服了当前PDT的局限性,同时拓宽了CDs纳米光敏剂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此外,这种简单的时空调控策略为旧的光敏剂提供了新的应用范例,并可能有助于基于传统光敏剂开发新型肿瘤细胞焦亡诱导剂,用于光动力免疫治疗。


本工作由以下基金支持: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2272052),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 2022YFA1207600).



文链接:(长按二维码直达)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3913

END

*本文为课题组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碳点人
交流学习碳点 (Carbon Dots) 材料领域的科研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