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智慧口岸景气度上行

财富   财经   2024-11-12 14:26   北京  

王冠然  廖原  任杰

口岸是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智能化升级成为共识。伴随出入境流量增加、AI等新兴技术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口岸管理效率亟需提升。对此,政府部门积极投入,有望带动智慧口岸景气度上行。需求方面,我们预计2024-2026年中国智慧口岸的整体需求约336亿元。供给方面,“绝对精准”是行业关键要求,对应成功经验、技术实力、产品布局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成功经验尤为关键。因此,我们预计行业将向“强者恒强”的集中度提升趋势发展,建议关注A股智慧口岸行业龙头。


智慧口岸概况:口岸是国家对外交往门户,智能化升级成为共识。


根据中国口岸协会,2022年中国共有经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314个,各口岸均需设置检查检验机关。“智慧”口岸主要体现为查验系统的数智化、信息化,通过基础设施设备和查验监管系统升级,提升口岸安全防控和综合管理能力。智慧口岸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根据2023年7月智研咨询的报告,全球智慧口岸市场快速发展,预计2023年规模突破4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三成,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98亿元。



行业发展背景:口岸建设是刚需,管理效率亟需提升。


伴随国际形势变化迅速和出入境流量提升,口岸安全与便利的统筹难度增大,必须依靠数智化升级来突破管理瓶颈。其中,智慧口岸建设与对外开放规模、信息技术发展、投资主体投入等因素高度相关:


1)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入境流量恢复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我国出入境人数为6.7亿人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6万亿美元,2023年约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63%/129%,其中国际旅游稳步复苏、跨境电商蓬勃发展,驱动智慧口岸容量增长。


2)新兴科技加速迭代,AI带来新发展:智慧口岸是AI应用的重要领域,伴随多模态大模型、图像合成和分析算法等多项AI技术发展,有望进入发展新阶段。


3)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政府积极出资投入:我国明确提出2035年将高质量完成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预计海南封关、自贸区扩容等有望释放智慧口岸的增量需求。



政府投资动力:兼顾效率与安全,彰显国家综合实力。


口岸属于公共资源,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政府为主要出资主体,出资动力在于智慧口岸可以显著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1)提高口岸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经商环境以实现国际引流。智慧口岸可以降低工作人力、企业运营和旅客时间成本,并通过打击价格瞒骗走私等不法行为保证国家税款应收尽收。2)提高口岸社会效益,对内强化国家安全,对外提升大国形象。智慧口岸可以阻止可疑人员、违禁货物等潜在危险入境,同时彰显国家科技和创新能力,增强国际认可度。



市场供需分析:预计2024-26年智慧口岸需求合计336亿元,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需求端,口岸新增及改扩建带来的增量需求和产品更新带来的存量需求是驱动因素,我们以数据相对可得的航空口岸为例,考虑口岸新增和替换需求,预计2024-26年对应的智慧口岸需求为112亿元,由此估算智慧口岸整体需求约336亿元。供给端,智慧口岸项目较为复杂且各项环节相互关联,因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市场主要玩家。此外,“绝对精准”是行业关键要求,对应成功经验、技术实力、产品布局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成功经验尤为关键,因此我们预计行业将向“强者恒强”的集中度提升趋势发展。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和出入境流量表现不及预期,我国外贸、旅游行业表现不及预期,拖累智慧口岸需求;政府财政情况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技术更迭快,行业跟进速度不及预期;复合型人才供给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突变风险等。



投资策略:


口岸是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智能化升级成为共识。伴随出入境流量增加、AI等新兴技术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口岸管理效率亟需提升。对此,政府部门积极投入,有望带动智慧口岸行业景气度上行。需求方面,我们预计2024-26年中国智慧口岸的整体需求约336亿元。供给方面,“绝对精准”是行业关键要求,对应成功经验、技术实力、产品布局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成功经验尤为关键。因此,我们预计行业将向“强者恒强”的集中度提升趋势发展,建议关注A股智慧口岸行业龙头。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1月12日发布的《智能互联行业AI应用系列报告四之智慧口岸专题—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智慧口岸景气度上行》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