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服|假期增加,利好出行、带动消费:假期政策调整点评

财富   财经   2024-11-13 11:40   北京  

姜娅  杨清朴  刘济玮  李振寰  王诗然  

假期政策调整落地,春节、五一各增加1天假期,法定节假日总量提升2天至13天,且明确调休原则,制度安排得到优化。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政策公布后搜索量骤增,且拼假趋势已有显现。我们测算,2023年法定节假日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占比分别达33%、27%,可见法定节假日是居民旅游需求最集中释放的时间,通过简单测算,我们估计本次假期政策调整对全年旅游人次及收入的带动或在5%左右。我们认为,假期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服务业消费是政府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此次假期政策直接利好旅游产业,推荐关注受益明确的OTA、景区、酒店板块。


假期调整政策落地,春节、五一各增加一天假期。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于11月12日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做了两项修改:1)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至13天,增加的2天为农历除夕、5月2日,增加后春节放假4天,劳动节放假2天。2)增加了一条,即“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明确调休原则,优化放假体验。


根据《决定》,除个别特殊年节外,春节自农历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国庆节自10月1日起放假调休7天,劳动节放假调休5天,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别放假调休或连休3天(如逢周三则只在当天放假),国庆节放假如逢中秋节则合并放假8天(如2025年、2028年)。并且还提到,除个别特殊年节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我们认为,以上规定是对调休制度安排的完善,假期较此前增加,调休较此前减少,并且放假和调休的具体安排更科学合理,有利于优化放假体验、释放旅游热情。



法定节假日在休闲出游中举足轻重,增加假期直接利好旅游产业。


我们根据文旅部数据测算,2019年法定节假日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30.4%、26.0%,2023年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2.5%、27.4%,法定节假日客流占比已达全年的1/3左右,是居民旅游需求最集中释放的时间,也是旅游行业最为重要的经营旺季。本次假期调整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假日数量从原先的11天增加至13天,结合天数的增长幅度,按线性测算预计有望使得法定节假日旅游人次及收入增长15%-20%,对全年旅游人次及收入的带动或在5%左右,因此对旅游产业整体均有刺激作用,对于以景区为代表的高经营杠杆业态而言,在业绩端的带动或更高。而就实际旅游收入及人次增长带动作用而言,或呈现非线性的更高表现。



OTA平台搜索量骤增,拼假趋势已有显现。


《决定》公布后,携程平台上2025年春节期间的机票搜索量增长1.7倍,除夕当天的机票搜索量增长2.5倍。以当前预订情况看,有一些用户提前请2月5日至8日4天的假,获得13天的超长假期,上海、北京、南京、重庆等多地消费者已经开始预订2月9日回程的机票,准备请4休13,拼假趋势已有显现。OTA的七成需求为休闲场景,假期调整有望对平台带来直接增益。而假期延长以及灵活拼假有望进一步推动居民出游半径扩大,并对酒店行业需求形成利好。



风险因素:


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消费降级趋势超预期;出行政策超预期变动风险;跨境航空运力恢复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投资策略。


假期政策调整落地,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至13天,春节、五一各增加1天假期,春节形成8天长假、五一形成5天长假,并规定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调休制度安排得到优化。我们测算,2023年法定节假日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占比分别达32.5%、27.4%,是居民旅游需求最集中释放的时间,通过简单测算,我们预计本次调整有望使得法定节假日旅游人次及收入较此前增长15%-20%,对全年旅游人次及收入的带动或在5%左右,对整个旅游产业均存积极刺激。投资观点上,建议关注三个细分板块方向,1)OTA:休闲出行需求提升利好平台收入增长。2)景区:直接受益旅游需求释放且经营杠杆高,同时建议关注更适宜长假出游的长线游标的。3)酒店:受益于休闲游景气度提振的公司。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1月13日发布的《社会服务行业假期政策调整点评—假期增加,利好出行、带动消费》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