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央国企人的一生,我们正在被时代"礼貌"地请出去

文摘   2024-11-17 08:02   福建  

央国企人的一生,是一个循序渐进却不知不觉沉沦的过程。

刚毕业时,央国企的大楼总是格外耀眼。你怀揣着理想和期待,想着有个金饭碗,未来总会有出头之日。那一纸"录用通知",还带着组织部门的红章,仿佛就是一张通向美好人生的门票。

"央国企好啊,多稳定。"父母这样说。

"进去了就安心了。"亲戚这样说。

"这在当地可是个好单位。"街坊这样说。

于是,年轻的你顺利入职了。

公司的确对新人很不错:六险二金顶格交,过节有福利,食堂荤素搭配四菜一汤才10块,宿舍空调热水24小时供应。每到节假日,还有专人通知你去行政部门领取慰问品。

虽然工资只有同学们的三分之一,但你总在安慰自己:"他们在大城市996,我朝九晚五雷打不动;他们为着KPI焦头烂额,我为着'先进'评比忙里偷闲;他们挤地铁通勤两小时,我骑共享单车十分钟就到。"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

每天在固定工位上打开OA系统,处理各式各样的"XX通知""XX请示""XX报告"。偶尔开个"务虚会",讨论讨论"深入学习XX精神",写写"心得体会"。午饭后遛弯到点,按时打卡下班。

直到某一天的同学聚会。

你发现同学们都在谈论着新技术、新项目,而你的日常是"请领导阅示""请领导批示"。他们说着"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化转型",你还在为"XX工作落实情况统计表"的横竖条线发愁。

他们的薪资节节攀升,已经上了20万的年薪;而你,五年评不上一次"优秀",工资还停在六七千的水平。

渐渐地,你开始羡慕他们的精彩人生。可一打开招聘软件,"35岁以下""能加班""能出差"的要求,又让你望而却步。"还是安稳点好,毕竟有编制",你这样劝自己。

35岁的门槛就这样悄然而至。

想跳槽,简历石沉大海;想进步,"轮岗""海选""竞聘"只是走过场;想干事,"请示报告"绕三圈,"会前会""会后会"没完没了。

你开始明白,央国企里的位置,不是能力给的,而是资源决定的。

看看身边:老王家的孩子,刚参加工作三年,已经是部门副职, 李处长的侄女,去年评了"专业序列五级", 张总的远房亲戚,轮岗三次,从基层到了总部。

而你,十年了,还是"XX岗位专责"。

40岁时,你迎来了最后一击。

会议室里,新来的80后领导正慷慨激昂地讲着"年轻化""新思维""数字化转型"。你和其他中年同事默默坐在后排角落,连记笔记的动作都变得僵硬。

"干部队伍年轻化"这个词突然变得刺耳。

新来的90后干部讲PPT时充满激情,张口闭口就是"互联网思维";

空降的85后处长谈战略头头是道,"降本增效"要有"新打法";

上位的80后总经理浑身是劲要改革,强调要"敢想敢干,大胆创新"。

没人会在意你20年的工作经验, 没人在意你熟知每个项目的来龙去脉, 没人在意你经手过多少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因为在他们眼中:"老同志思维固化,跟不上形势", "老同志创新意识不足,守摊太久", "老同志缺乏闯劲,安于现状"。

连续三次月度例会,你的发言都被新领导打断:"要有新思路,不能总是老一套"。

终于在某个周一早上,你照例打开OA,看到了那份红头文件:

《关于全员竞聘上岗的实施方案》

这份文件用漂亮的"组织语言",宣告了你这些年"温水煮青蛙"式生活的终结:"优化人员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 "建立能上能下机制"

原来所谓的"铁饭碗"也会碎。那些年拿稳定换前途的交易,在时代的巨轮前显得如此苍白。

回望这一生:你以为找到了一个避风港,却成了温水煮青蛙的深潭;你以为挑选了一条平坦大道,却成了温吞过完一生的陷阱;你以为抓住了一份稳定,却错过了无数次成长的机会。

这大概就是一个普通央国企人的一生。

既不是那么糟糕,也说不上有多精彩。既有按部就班的岁月静好,也缺了几分波澜壮阔的人生况味。既能让父母安心、让亲戚羡慕,也难以为自己折服。

最遗憾的不是没能爬得多高,而是在最好的年华,选择了最稳定的安逸。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不用太当真。


点亮赞和在看,祝您顺风顺水。

职海集
职海集,专注央国企解读,也关注社会经济、时事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