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如何看待央行8月“扩表”?

财富   财经   2024-09-19 10:03   北京  

明明  章立聪  史雨洁  杨宏宇

央行8月资产负债表中对政府的债权超预期增加5000亿,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减少了4000亿元,总体来看,央行目前保持着扩表的态势。我们认为对政府债权的变化可能和央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及借券操作有关,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变化可能源于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以及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后续来看,预计货币政策还将维持宽松,央行资产负债表或仍将呈增长态势。


央行8月资产负债表出现超预期变化。


央行8月资产负债表有两个科目出现了明显变化:第一,货币当局对政府的债权在2024年8月增加了5000亿,这一科目自2008年以来基本没有发生过变化;第二,货币当局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减少了4000亿元。总体来看,央行目前保持着扩表的态势,8月货币当局总资产环比增加2428亿元,同比增速5.29%。



央行资产负债表科目变化原因探析。


对政府债权:①央行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一方面源自央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②除了央行净买入1000亿元国债以外,对政府债权增加的剩余3000亿元的解释,我们认为有可能来自于央行借券操作,买断式回购操作的概率较大,央行在获得国债持仓的同时可能也在向市场投放中长期流动性。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①央行8月在公开市场上净回笼618亿元,一定程度上带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的下滑。②抵押补充贷款8月单月规模下滑779亿元,导致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缩减。③伴随部分阶段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陆续到期,可能存在部分工具退出,使得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下滑。



央行后续操作展望:


从当前经济修复面临的压力而言,货币政策暂时不具备转向的条件,还将维持偏宽松的取向。我们认为年内仍有降准降息的空间,除此以外,央行还可能通过逆回购、国债买卖提供流动性,再加上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特定领域的支持,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或仍将呈增长态势。对于债市而言,在经济修复偏弱,机构资产荒问题仍存,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的背景下,长债利率仍然具备下行空间,但短期需要注意央行对于利率风险的防范。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9月19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240919—如何看待央行8月“扩表”?》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