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进展丨分子分型能否预测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健康   2025-01-16 17:58   北京  

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已被证实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然而,分子分型是否能预测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状态?

本期和大家分享2024年9月26日发表于Gynecologic Oncology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结合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评估局限于子宫的子宫内膜癌SLN转移风险,并比较伴有SLN微转移或宏转移的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肿瘤学结局。



作者:李娜 张同乐 马溪遥

单位: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一、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初诊子宫内膜癌患者。


纳入标准:初诊子宫内膜癌(组织类型不限),术前评估病灶局限于子宫,成功完成双侧SLN示踪和SLN病理超分期,通过二代测序(NGS)和免疫组化进行分子分型。


排除标准:确诊时即为晚期、仅行单侧SLN示踪、分期手术不完整、接受系统淋巴结切除术。


分子分型:高拷贝数型/TP53突变型(CN-H/TP53abn)、低拷贝数型/无特异性分子改变型(CN-L/NSMP)、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和POLE突变型。


SLN状态:阴性(无肿瘤细胞证据)、孤立肿瘤细胞(ITCs)(≤0.2 mm或<200个细胞),微转移(>0.2 mm至≤2.0 mm或>200个细胞)和宏转移(>2.0 mm)。


二、研究结果


1、临床病理特征

共纳入75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80例(10%)发现SLN微转移(n=12)或宏转移(n=68),51例(7%)ITCs;223例(29%)患者伴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其中有31例(14%)伴有SLN ITCs,62例(28%)SLN微转移或宏转移。在182例(24%)患者伴有深肌层浸润(MI≥50%)中,有25例(14%)存在SLN ITCs,52例(29%)SLN微转移或宏转移。在LVSI阴性的病例中,有15例(3%)为SLN ITCs,14例(2.8%)SLN微转移或宏转移。


各分子分型中SLN微转移或宏转移的比例如下,35/179(20%)CN-H/TP53abn29/215(13%)MSI-H13/289(4%)CN-L/NSMP3/73(4%)POLE(P<0.001)。各分子分型中SLN ITCs的比例如下,11/179(6%)CN-H/TP53abn21/215(10%)MSI-H18/289(6%)CN-L/NSMP1/73(1%)POLE(P<0.001)(表1)。


表1. 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根据SLN状态)


2、SLN转移风险的单因素分析

SLN阴性作为对照,可疑/存在LVSI、深肌层浸润(MI≥50%)、MELF浸润以及混合/高级别组织学类型均与SLN转移(微/宏转移及ITCs)风险增加相关(P<0.05)。MSI-H和CN-H/TP53abn型、G3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和癌肉瘤、亚洲人种、病理分期为Ⅳ期和腹腔冲洗液阳性的病例具有较高的SLN微转移或宏转移风险(P<0.05)。而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例SLN微转移或宏转移的风险较低(表2)。


表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LN转移风险


3、SLN转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N-H/TP53abn(OR=3.11,95%CI 1.3~7.4)、存在LVSI(OR=7.92,95%CI 3.96~15.8)、深肌层浸润(OR=3.33,95%CI 1.84~6.04)患者发生SLN微转移或宏转移的风险较高。存在LVSI(OR=6.12,95%CI 2.91~12.9)和可疑LVSI(OR=6.92,95%CI 2.08~23)的患者SLN出现ITCs的风险较高(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LN转移风险


4、肿瘤学结局

中位随访42(范围0.9~99.8)个月。SLN微转移或宏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24.3(95%CI 16.1~NE)个月,SLN阴性患者的中位PFS尚未达到(HR=4.42,95%CI 3.04~6.42,P<0.001)。SLN微转移或宏转移和SLN阴性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OS(HR=3.35,95%CI 2.06~5.47,P<0.001)。SLN ITCs和SLN阴性患者的PFS和OS均无统计学差异(图1)。


图1. 全部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SLN分类的PFS(A)和OS(B)。


按照分子分型比较SLN微转移或宏转移患者(n=80)的肿瘤学结局,其中3例POLE突变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均未复发;CN-L/NSMP型患者的中位PFS为8.5(95%CI 1.7~NE)个月,MSI-H型患者未达到(HR=0.31,95%CI 0.11~0.86,P=0.006)。CN-H/TP53abn和CN-L/NSMP型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SLN微转移或宏转移患者各分子分型的OS均无统计学差异(图2)。


图2. SLN微转移或宏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分子分型的PFS(A)和OS(B)。


按照分子分型比较68例SLN宏转移患者的肿瘤学结局。CN-L/NSMP、MSI-H、CN-H/TP53abn型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8%(95%CI 10%~67%)66%(95%CI 44%~82%)23%(95%CI 10%~40%)(P=0.006),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95%CI 20%~80%)83%(95%CI 61%~93%)55%(95%CI 34%~71%)(P=0.048)(图3)。


图3. SLN宏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分子分型的PFS(A)和OS(B)。


三、研究结论


  • 通过分子分型结合子宫危险因素(LVSI和肌层浸润深度),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隐性SLN转移风险进行分层。


  • 没有分子分型亚组检测到极低的SLN转移,仍然需要进行普遍的SLN检测。


  • 对于SLN宏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子分型为CN-L/NSMP或CN-H/TP53abn的患者预后结局比MSI-H型患者更差。



点评


本研究中SLN微转移/宏转移的患者有4%为POLE突变型,且没有肌层浸润或LVSI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仍会发生SLN阳性,因此,建议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评估。


然而,本研究纳入仅行SLNB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患者的病理类型包括非侵袭型组织学类型和侵袭型组织学类型,68%~77%的侵袭型组织学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SLN阴性。目前,SLN是否能够准确反应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的状态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数据可能会对本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分子分型对子宫内膜癌,尤其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方案的指导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Praiss AM, Dagher C, Zhou Q, et 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 modern assessment in the era of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and molecular subtyping. Gynecol Oncol. 2024 Dec;191: 37-44.

专家简介

 

李娜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南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博士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师学会青春医学分会委员、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机器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GOCM杂志青年编委。

2021年获“思辨卓行”辩论赛全国二等奖、2022年获北区妇科创造营津鲁赛区宫颈癌组二等奖

科研主攻:宫颈癌筛查、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以及女性生育力保护。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面上项目1项、人类发育与生殖调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


 

张同乐

南开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博士在读。


 

马溪遥 

天津医科大学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妇科肿瘤。


相关链接

前沿进展丨Lancet Oncol:年龄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吗?

前沿进展丨采用一步核酸扩增技术,宫颈癌术中检测SLN可行吗?

前沿进展丨伴有孤立肿瘤细胞的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治还是不治?

前沿进展丨SENECA研究: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是否可预测淋巴结状态?指导手术方案决策?

前沿进展丨子宫内膜癌FIGO 2023新分期,预后价值更胜一筹?

前沿进展丨AtTEnd研究: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治疗新选择——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投稿并授权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妇产科在线】和专家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投稿邮箱:fcktougao@126.com

APP下载、微信医生群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具体详情

如有会议直播/学术报道

商务合作/原创投稿等需求

请联系我们

业务合作:段老师 18612983124

原创投稿:fcktougao@126.com

座机号码:010-56291763

妇产科在线
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