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妇产科年鉴丨陈蓉教授:绝经管理的热点话题及研究进展

健康   2025-01-23 17:36   北京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预估,到2030年,全球将有多达12亿以上的妇女步入更年期,我国更年期女性更是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7。在我国,女性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高达60%~82%,严重影响了女性健康。因此,加强更年期及绝经管理势在必行!值此岁末之际,妇产科在线有幸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陈蓉教授,分享绝经管理的热点话题及研究进展。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一、解读《柳叶刀》「更年期专辑」中的新视角、新方式


在2024年3月,《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更年期专辑”提出,需要以新视角、新方式去对待更年期女性。所谓的“新”,即体现在对传统医疗模式的转变,倡导为更年期女性赋能。英文中称为“Empowerment”,通常译为赋权,但我更愿意翻译为赋能,这一概念主要涵盖以下六个方面。

  • 首先,要为女性提供关于更年期症状、发生年龄、高危因素、各种诊疗措施等全面而真实的信息。
  • 其次,应为更年期女性提供可靠的治疗工具,使其在做出治疗决策时有据可依。
  • 当女性在面对更年期的种种变化感到困惑与无助时,能够找到愿意倾听并给予支持和个体化诊疗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鼓励患者参与共同决策,尊重个人选择。
  • 最后两项内容分别是挑战性别和年龄歧视,从社会层面为更年期和绝经后女性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这是更高阶的挑战。

这种赋能模式强调,所有女性都应主动获取更年期的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并做出知情决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建议。医护人员应作为她们的支持者,平等地协助她们进行自我管理。这种方法有助于女性在更年期的各个阶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自《柳叶刀》专辑提出“为更年期女性赋能”模式以来,领域内的其他重要文件,包括同年10月在“世界更年期关怀日”发布的国际绝经学会白皮书,也再次强调了这一模式的应用。

对照这一模式,我认为中国的绝经领域在这方面实际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长期以来,全国同仁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包括流行病学调查、队列研究、经典药物及创新药的临床研究等,让临床医生对我国女性的绝经症状和适宜的治疗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中国,除了绝经激素治疗之外,特色的中药治疗也可以作为绝经管理的有效手段。目前,在中药方面,除了剂型的升级变革使之应用更加便捷外,科研人员也利用现代医学科研方法提供充分的循证证据,比如生物信息学、组学等,助力中药的推广使用,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推广更年期门诊,这无疑是更年期领域的一项显著进展。更年期门诊不仅为广大的更年期女性提供了更为专业、全面的个体化诊疗服务,还有利于患者科普教育,提升了她们对更年期的认知,增强了长期规范随访的意识。展望2025年,希望更年期人群能获得更多领域的关注,并得到恰当的关爱和诊疗。


二、更年期相关症状的治疗与管理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生命长河中必然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标志着女性从生育能力旺盛期逐渐过渡到不再拥有生育能力期。在这个阶段,由于女性体内激素的剧烈变化,身体随之也会出现一些症状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症状:包括潮热、出汗、骨关节与肌肉疼痛、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等;(2)代谢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和激素的变化,身体代谢也会发生异常,如糖代谢、脂代谢和骨代谢异常,从而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风险;(3)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增加:随着年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步上升,因此需要提高警惕。对于更年期的管理,应当采取综合性的规范管理,缓解不适症状、改善新陈代谢,并加强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

更年期的症状涉及身心多个层面,其管理也应是多层次的。我们需要教育女性朋友们提前储备相关知识,了解症状,以便在更年期真正来临时能够积极应对。同时,还应指导她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心理调节。

许多更年期的症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行为改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此外,症状严重患者还需进行药物治疗。绝经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更年期相关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以及心理症状,同时还能预防老年退化性疾病的发生,延缓多种代谢问题。

除了绝经激素治疗,中医中药在更年期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经过长期积累,已形成了丰富的更年期管理经验,并与时俱进。

将绝经激素治疗与中医中药相结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更年期管理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通过多层次的管理,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女性朋友们顺利度过更年期,还能为她们拥有一个更健康的老年生活打下基础。对于从事绝经管理的医生来说,这意味着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领域。


三、女性绝经激素治疗(MHT)方面的新进展


目前,MHT已日趋成熟,成为更年期管理中的重要治疗措施,它以补充雌激素为基础,对于有子宫的女性,还需联合使用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MHT因其疗效显著,深受女性朋友们的青睐。然而,正因为效果过于明确,往往导致了过度应用,甚至有时会走向滥用的情况。2024年《柳叶刀》专辑提出,将更年期视为健康衰老过程的一部分,并警惕其过渡医疗化,以帮助女性平稳度过这一时期。

在全球范围内,绝经激素治疗的应用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一些国家存在滥用现象,而在许多其他国家,应用则显得不足。在我国,这种情况属于后者——应用不足。得益于前辈们的奠基工作,以及我们这一代全国绝经管理同道的共同努力,我国绝经激素治疗的比例已从若干年前的1%提升至大约5%。然而,这一数字远低于中重度更年期综合征实际受影响的人群比例,意味着仍有大量女性未能获得适当的治疗。因此,在中国,绝经激素治疗的问题不在于过度使用,而在于其应用范围普遍不足。

绝经激素治疗这一疗法虽历经波折,但随着持续的积累资料和深化研究,临床医生对其理解不断螺旋式上升。正是通过这些挑战,让大家逐步接近了事物的本质。如今,对于绝经激素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临床医生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信心将这一疗法更广泛地推广给女性,以实现更多的健康获益和更低的风险。

在绝经激素治疗领域,过去几年间实际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我们见证了一系列新药的陆续上市。特别是在2024年11月,一款低剂量的雌孕激素连续联合制剂在在我国获批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医生们能够使用其他在国际上已上市的新药,以便为更多的更年期女性提供帮助。


四、更年期门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医疗领域,更年期门诊的设立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可以说,这是我国医疗界为绝经管理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推动下,2019年和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相继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目前,全国超过半数的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已设立此类门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600多个更年期门诊,其中42家在2019年和2020年荣获国家级认定。


更年期门诊的广泛设立,对于全国从事绝经管理的医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医生可以更有效地聚集和服务更年期患者,提供更规范、更个性化的长期管理。然而,随着门诊数量的增加,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在门诊中不仅提供专业的绝经激素治疗、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措施,还要涵盖从躯体症状治疗到心理支持,及预防代谢性疾病、癌症筛查等全方位服务。


此外,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了全国范围内更年期门诊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所以,2025年,我们将通过质量控制和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国更年期门诊质量,并同时进一步增加门诊数量,助力学科发展,惠及更多女性朋友。


五、我国绝经管理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关于我国绝经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不仅包括对患者的教育,也涉及到对医疗领域医生的专业培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对40岁左右女性的更年期科普教育,提升她们对更年期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了解更年期的生理机制,当更年期真正来临时能坦然面对,并在需要时受到恰当诊疗。

(2)对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专项培训。由于一些科室的医生可能对绝经领域的诊疗情况及最新进展不够熟悉,导致知识更新较滞后,无法为更年期女性提供恰当的诊疗和及时的转诊。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种倾向,即有时医生或自媒体会过度夸大更年期的影响,将其妖魔化。我们需要及时纠正这种倾向,将更年期正常化,既不忽视,也不过分夸大。

对于未来,希望全国的绝经管理医生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应有效收集医疗数据,积累真实情况,为绝经激素治疗及其他治疗措施在中国女性中的利弊,积攒更加充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未来的医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医疗领域正不断涌现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能够应用于绝经管理领域,成为医生们的得力助手。

 



专家简介

陈蓉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民建中央现代服务业分委会副主任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更年期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科普培训中心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
第二届妇幼健康研究会更年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妇科分会秘书
国际绝经学会及欧洲男女更年期协会会员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未经平台及作者授权谢绝转载。若擅自转载或截取部分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或盗用改编用于商业用途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PP下载、微信医生群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具体详情

如有会议直播/学术报道

商务合作/原创投稿等需求

请联系我们

业务合作:段老师 18612983124

原创投稿:fcktougao@126.com

座机号码:010-5629176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4妇产科在线年终学术盘点专题页

妇产科在线
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