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妇产科年鉴丨杨立教授: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缝合技术体会之你我十七岁

健康   2025-01-16 17:58   北京  



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缝合术,是一项集微创、精准与高效于一体的先进妇科手术技术。值此岁末之际,妇产科在线有幸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立教授就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缝合技术体会进行探讨,本文不仅展现了医生对医学的热爱与执着,还深入探讨了单孔腹腔镜技术的优势、关键缝合技巧及未来发展方向。



杨立 教授

深夜和淮武、李妍一起喝粥的时候,讨论着下周“论道”手术直播准备的病例;很神奇,讨论很久,我却没记得各自手术方式;周一,拉清单发现这次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都有了,我把子宫内膜癌推了推,要不然搞一整天大活儿;到了周二,发现和淮武、畅畅是同一天,忙忙叨叨还是做到了晚上八点,累得不说话只听歌”。

有一首歌《十七岁》,刘德华2003年发行的,他对于自己人生的写实之做,我们可以查一下百度百科:这首歌充满怀旧情感和青春回忆,展现了他一路成长的感悟,以及即便岁月流逝,他也会坚持内心的激情和梦想的不懈。那么,2024年,我到了Andy当年同样的年龄。

十七岁那日不要脸

参加了挑战

明星也有训练班

短短一年太新鲜……


其实,我和卢淮武教授、刘畅教授,是多次参加手术比赛认识的,他们的肿瘤手术越做越多,我却沉迷单孔一发不可收拾,也因此我年终盘点命题定为“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缝合”。


即便岁月流逝,也会坚持内心的激情和梦想的不懈。


近年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妇科领域的热点,手术从多孔到单孔,反映了医学对患者需求的转变。“流水不争先,自有澄澈清”——这一技术的背后,是妇产科医生对手术精准性与微创化追求的不懈努力,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美容效果显著,仅需一个切口,减少组织损伤和术后疼痛,降低术后粘连风险,满足了患者对美观和快速康复的需求。

即便岁月流逝,也会坚持内心的激情和梦想的不懈。

子宫肌瘤的手术入路曲曲折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4年发布警示,传统开放式肌瘤分碎术可能导致潜在恶性肿瘤(如子宫平滑肌肉瘤)播散,影响患者预后;像魔咒一样,妇科医生无法绕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安全性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2021年发布《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在密闭环境中实施肌瘤分碎术是降低恶性肿瘤播散风险的关键手段。我们对子宫肌瘤微创手术的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单孔腹腔镜可以在取物袋中“削苹果式”取出肌瘤瘤核,可谓顺势而行,在保障微创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治疗体验和更理想的术后效果。

喜欢我
别遮脸
任由途人发现
尽管唱
用心把这情绪歌中染


缝合技术在单孔腹腔镜下尤为关键,尤其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缝合的精准性及高效性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可能性。由于操作路径的局限性及器械自由度受限,导致缝合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瘤腔的闭合、缝合层次的精准对位及术中出血及缝线打结情况,临床医生不断探索各种方法来提高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缝合质量和效率。

首先,合理选择手术器械至关重要,“一长一短”、“一弯一直”的器械黄金组合,配以“加长器械”及“商品化PORT”能够有效提升操作灵活性,减少器械间冲突,从而更好地满足缝合需求,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术前影像学评估(如超声或MRI)可明确肌瘤位置和大小,必要时术前使用GnRH-a缩小肌瘤体积,术中合理使用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减少局部血供,适度电凝止血,均可降低术中出血量;但对于体积较大、血供丰富、位置特殊的肌瘤,手术难度较大时,可暂时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以确保手术安全。

子宫肌纤维按层次分布为外纵、中交叉、内环状结构,选择纵向切口可以最大限度地顺应肌层排列特点,减少对子宫肌纤维的损伤,并降低术后瘢痕形成风险。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纵切口因其便于操作和缝合、可降低缝合难度而被广泛采用,是兼顾手术安全性与疗效的理想选择。

当前,单孔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中,常用缝合方法包括棒球缝合法、连续褥式缝合法、间断缝合法、“8”字缝合法和U型缝合法等。其中,棒球缝合法以其显著的“兜底”闭合效果,能有效避免死腔形成,成为单孔缝合的首选。在操作中,前壁瘤腔建议左缘采用正针正缝,右缘采用反针反缝;后壁瘤腔则左缘用反针正缝,右缘用正针反缝,确保闭合效果与张力均匀。连续褥式缝合法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但需注意张力分布均匀。

对于特殊部位的肌瘤,例如阔韧带肌瘤,术中应调整镜头角度,确保瘤腔充分暴露,并注意辨认输尿管和子宫动脉的走行,避免因视野局限造成损伤。对于肌瘤基底部,应充分电凝止血以减少瘤床的出血和渗血风险,同时避免过度烧灼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这些操作细节在保障手术安全的同时,也能提升术后愈合效果和患者预后。

子宫肌瘤剔除术被认为是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特别是对于育龄期计划妊娠的患者。术中逐层缝合、精准解剖复位、减少电凝操作以及预防粘连是降低子宫破裂风险的关键措施。应选择合适的可吸收缝线,确保均匀张力,加速愈合,同时降低手术难度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倒刺线因减少手术时间、出血和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子宫破裂风险,是单孔手术的首选。当剔除肌瘤突破宫腔时,应首先采用3-0或4-0缝线对位连续缝合内膜层以关闭宫腔,随后用1号缝线连续缝合瘤腔底部以消灭死腔并止血。研究指出,肌瘤剔除术后6周子宫肌层恢复稳定,12个月内膜功能恢复完全。国际指南建议术后妊娠间隔至少12~18个月,以降低子宫破裂及妊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即便岁月流逝,也会坚持内心的激情和梦想的不懈。

单孔腹腔镜技术正向精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不断进步,手术效率和精确度正不断提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通过高清三维视野、灵活机械臂和稳定操作,显著改善了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缝合的精准性和一致性,特别是在复杂瘤腔或特殊解剖情况下表现尤为突出。未来,AI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优化术中规划、实时监控和术后管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手术体验,推动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

年月变
但我未变
来唱情歌
由从头再一遍

单孔腹腔镜肌瘤缝合的核心在于精准的器械选用、合理的切口设计、有效的止血方法、灵活的缝合技术及科学的缝线选择。“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虽然时代不断变迁,但我们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信念。展望未来,微创外科将在高效、精准与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突破,推动技术发展,迎接更高水平的医疗创新与进步。

如今我四十看从前
沙哑了声线
回忆我冀望那掌声
都依然到今天……

写于2024.12.25

郑开大道200号





专家简介

杨立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河南医院 妇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副主任、妇二病区主任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市子宫内膜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

河南省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妇科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女性生殖健康专委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医学遗传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基层妇科专委会、妇幼微创专委会主任委员,生殖外科与宫腔输卵管疾病专委会、内异症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单孔腹腔镜治疗学组、聚焦超声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促会妇产健康医学委员会委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青年编委;
《BJOG中文版》青年编委;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
从事妇科内镜和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作为河南省卫健委妇科肿瘤重点学科带头人,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校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未经平台及作者授权谢绝转载。若擅自转载或截取部分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或盗用改编用于商业用途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PP下载、微信医生群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具体详情

如有会议直播/学术报道

商务合作/原创投稿等需求

请联系我们

业务合作:段老师 18612983124

原创投稿:fcktougao@126.com

座机号码:010-5629176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4妇产科在线年终盘点专题页

妇产科在线
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