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金鑫团队CEJ:Ru2Ptx/AC催化剂用于甘油非临氢氢解合成生物基二元醇

学术   2025-01-22 17:02   中国台湾  

第一作者和单位:邵思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通讯作者和单位:金鑫、严文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8674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甘油;原位氢解;动力学

New Year

全文速览


利用原位绿H2进行多元醇氢解比外加H2条件下的传统氢解更具技术优势。在这项工作中,该团队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设计策略,即利用电子耦合效应增强活性碳(AC)负载的RuOx基催化剂的Lewis酸度,在催化甘油原位生成H2和氢解为1,2-丙二醇(1,2-PDO)目标产物的耦联反应中表现出优越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结构表征显示,在RuOx团簇中加入Pt(Pt/Ru原子比:0.24~0.78)有助于金属界面上的电子耦合。这种电子耦合重构增强了RuOx的本征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即使在非临H2的情况下,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双金属Ru2Ptx/AC催化剂在甘油转化方面的活性显著提高了9倍。详细的实验研究还表明,双金属Ru2Ptx/AC催化剂中独特的Ru-O-Pt桥结构有助于提高C-O键裂解活性和金属纳米颗粒抗团聚的稳定性。本工作的研究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重要工业催化剂的开发。


New Year

研究背景


通过甘油的水相氢解(APH)合成生物基1,2-丙二醇(1,2-PDO),是替代传统化石路线的经济可行且可持续的路径。然而,甘油的APH通常需要苛刻的操作温度(>220 ℃)和较高的H2压力(>4.0 MPa),这导致了原子效率低和催化剂寿命缩短。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的APH工艺中使用化石基的H2还会产生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些问题,将APH与水相重整产氢相结合,即原位氢解(ISH,非临氢氢解),提供了一条使用可再生H2的可持续路线,为未来生物炼厂实现零碳目标创造了可能性。为了实现甘油的原位氢解,需要合理地设计具有多功能性的催化剂,以串联H2生成(C-H/O-H键裂解)和氢解反应(C-O裂解)。目前,用于甘油原位氢解的催化剂设计和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负载型Pt、Cu和Ni基金属催化剂。Pt基催化剂在甘油原位氢解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但由于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的前景。Cu基和Ni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活化C-O键的能力,使其拥有不俗的1,2-PDO选择性,但这两种催化剂都存在本征活性低的问题。文献调研结果表明,目前RuOx基催化剂的Lewis酸性和在水相介质中的耐久性尚未应用于甘油的原位氢解。除此之外,RuOx纳米颗粒在串联C-O键和C-H键活化时的形貌结构和电子构型在这一领域还未被探索。

Ru2Ptx/AC催化剂的协同效应:RuOx位点的电子重构

本文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单金属Ru2/AC和Pt2/AC催化剂,以及不同Pt/Ru摩尔比(0.24~0.78)的双金属Ru2Ptx/AC催化剂,并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性能测试。如图1a所示,与Ru2/AC相比,双金属Ru2Pt2/AC催化剂的甘油转化率高达67.8%,同时1,2-PDO的选择性也提升至51.7%。此外,Ru2Pt2/AC催化剂的本征活性(TOF:827.0 h-1)明显高于单金属Ru2/AC和Pt2/AC催化剂以及它们所组成的物理混合物催化剂。这些结果清楚地证实了Ru2Pt2/AC催化剂在促进甘油转化为1,2-PDO方面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也存在于不同Pt/Ru比的Ru2Ptx/AC催化剂中。

详细的催化剂结构表征表明Ru2Ptx/AC催化剂中形成了Ru-O-Pt键,这种独特的Ru-O-Pt结构重构了RuOx位点的电子结构,最终提高了其在甘油原位氢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图1r显示Ru物种的结合能与甘油的转化速率和C-O键断裂率几乎呈线性关系,这表明Ru 3p3/2结合能可作为甘油转化和C-O裂解的活性描述符。


图1 甘油原位氢解性能测试以及单金属和双金属催化剂的形貌和电子结构


增强C-O/C-H键裂解的电子耦合效应

DFT计算结果表明,Ru和Pt之间的电子耦合效应,促使了Ru的4d轨道发生重构,并最终导致双金属Ru2Ptx/AC催化剂样品中Ru的4d电子比单金属Ru2/AC催化剂更多地分布在费米能级附近。这种电子重构显著降低了甘油原位氢解反应的活化能垒,从而提高了Ru2Ptx/AC催化剂活化甘油伯C-O键和仲C-H键生成关键中间体丙酮醇的本征活性。


图2 DFT理论计算


催化剂表面可调变的Lewis酸-O键和金属-H键

采用Py-IR、NH3-TPD和H2-TPD对催化剂表面Lewis酸性和H2锚定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t和RuOx物种的电子耦合效应诱导形成的Ru-O-Pt结构,能够有效地调控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O和金属-H键强度,从而可控地调节Ru2Ptx/AC催化剂的氢解活性(C-O键活化)和产氢活性(C-H/O-H键活化)。


图3 单金属和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酸度和H2锚定能力研究


表面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文献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还没有关于Ru基催化剂体系在甘油原位氢解反应中的相关动力学分析。因此我们分别在H2和N2气氛中获取了Ru2Pt2/AC催化剂上甘油转化的动力学数据,两种反应气氛下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利用原位生成的活性氢物种不仅提高了反应效率,减少了气态产物的生成,而且显著降低了初级和次级氢解反应的活化势垒。


图4 甘油原位氢解表面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Ru-Pt协同效应增强的催化剂稳定性

催化剂循环实验结果表明,Pt的掺入有效提高了Ru基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TEM和XPS表征结果表明,Pt的掺杂增强了AC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力,使Ru2Pt2/AC催化剂在循环测试后仍保持良好的金属分散性。同时,Ru和Pt之间形成的牢固Ru-O-Pt键能在循环反应过程中有效地稳定Ru物种的电子结构。正因如此,双金属Ru2Pt2/AC催化剂在甘油的原位氢解反应中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图5 催化剂循环稳定性研究


New Year

总结与展望


在这项工作中,该团队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可调Ru电子结构的单金属Ru2/AC和双金属Ru2Ptx/AC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无外加H2条件下的甘油氢解性能测试。表征结果和理论计算表明,Pt的掺入重构了RuOx位点的配体氧,形成了独特的Ru-O-Pt结构。这种桥接结构促进了电子从Ru到Pt的转移,诱导了Ru的4d轨道重构,导致更多的电子分布在费米能级附近,从而加速了甘油C-O键和C-H键裂解的动力学。此外,Ru-Pt电子耦合作用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性和H2锚定能力,从而使Ru2Pt2/AC催化剂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活性。动力学数据证实,甘油原位生成的活性氢物种显著降低了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垒。催化剂稳定性研究表明,Pt的掺入使RuPt双金属纳米颗粒能够在循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分散性,并且Ru-O-Pt结构能够稳定Ru的电子结构,这使得Ru2Pt2/AC催化剂的稳定性显著提升。这种多功能Ru基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类似催化材料的开发。


New Year

参考文献


(1) J. ten Dam, U. Hanefeld, Renewable chemicals: dehydroxylation of glycerol and polyols, ChemSusChem 4 (2011) 1017–1034.
(2) M.R. Md Radzi, M.D. Manogaran, M.H.M. Yusoff, Zulqarnain, M.R. Anuar, N. F. Shoparwe, M.F.A. Rahman, Production of propanediols through in situ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via aqueous phase reforming: a review, Catalysts 12 (2022).

(3) P. Li, M. Wang, X. Duan, L. Zheng, X. Cheng, Y. Zhang, Y. Kuang, Y. Li, Q. Ma, Z. Feng, W. Liu, X. Sun, 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of single-atomic ruthenium through electronic coupling with cobalt-ir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Nat. Commun. 10 (2019).

(4) C. Zhao, J. Wang, Y. Gao, J. Zhang, C. Huang, Q. Shi, S. Mu, Q. Xiao, S. Huo, Z. Xia, J. Zhang, X. Lu, Y. Zhao, D-orbital manipulated ru nanoclusters for high-efficiency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t industrial-level current densities, Adv. Funct. Mater. (2023).

(5) A. Alhanash, E.F. Kozhevnikova, I.V. Kozhevnikov, Gas-phase dehydration of glycerol to acrolein catalysed by caesium heteropoly salt, Appl. Catal. A 378 (2010) 11–18.

(6) Z. Zhou, X. Li, T. Zeng, W. Hong, Z. Cheng, W. Yuan, Kinetics of hydrogenolysis of glycerol to propylene glycol over Cu-ZnO-Al2O3 catalysts, Chin. J. Chem. Eng. 18 (2010) 384–390.

(7) X. Jin, B. Subramaniam, R.V. Chaudhari, P.S. Thapa, Kinetic modeling of Pt/C catalyzed aqueous phase glycerol conversion with in situ formed hydrogen, AIChE J 62 (2015) 1162–1173.

编辑: 任德章


科学温故QQ群—科研爱好者集中地!(不定期发布讲座通知,分享录制视频)
微信群(学术交流/电催化/光催化/理论计算/资源共享/文献互助群;C1化学/生物质/单原子/多孔材料分舵),小编微信:hao-xinghua或alicezhaovip,备注“姓名-单位”。

科学温故
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从实验到理论,探索催化反应隐藏的信息与机理,打开催化过程“黑匣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