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AIChE J.:合成气经接力催化制乙酸甲酯

学术   2025-01-06 16:15   中国台湾  

第一作者:刘素含,吴恭立

通讯作者:成康,汤敏

通讯单位:厦门大学,乌特勒支大学

论文DOI:10.1002/aic.18664



  


全文速览
本工作通过接力催化体系设计,将合成气制二甲醚催化剂CuZnAlOx/H-ZSM-5与改性羰基化分子筛H-MOR两段串联,实现了具有原子经济性的合成气直接高选择性制备乙酸甲酯。在240 ℃反应温度下,CO单程转化率为33%,乙酸甲酯选择性达84%,乙酸选择性为13%,总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达97%。在240 ℃反应温度下,CO单程转化率达65%,乙酸甲酯选择性为73%,乙酸选择性为13%。实验发现高温条件(240℃)可降低反应体系中生成的水对H-MOR羰基化反应的毒化作用,因此接力体系较传统的二甲醚羰基化显示出更高的催化稳定性。


  


背景介绍
工业上制备乙酸甲酯的常用方法是甲醇或二甲醚羰基化法,即通过贵金属Rh或Ir-碘化物催化剂在均相体系中催化甲醇或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生成乙酸甲酯。合成气是非油基碳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及丰富化学品的重要平台分子,其中合成气直接制C2+含氧化合物如乙醇、丙醇、乙酸甲酯及乙酸等路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及前景,但该过程涉及CO的定向活化,C-C键精准偶联及活泼含氧官能团保留,使得目标产物选择性控制成为挑战。本文通过设计CuZnAlOx/H-ZSM-5||Py-HMOR双床层接力催化体系,将合成气制二甲醚及二甲醚羰化反应在单反应器中进行耦合,实现由合成气直接制备乙酸甲酯,并通过聚焦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反应性能:(1) 针对羰基化关键步骤,通过选择性毒化/脱除12元环Brönsted酸位对MOR分子筛进行改性,强化二甲醚与CO的偶联能力,提高MOR分子筛的羰基化效率;(2) 充分匹配各功能组分和反应步骤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3) 研究接力催化体系中的关键性能描述符。



  


图文解析

图1. 催化剂耦合方式以及反应性能评价


(1)通过探究反应温度对CuZnAlOx催化剂甲醇合成性能及CuZnAlOx/H-ZSM5催化剂二甲醚合成性能的影响(图1. b, c),发现甲醇合成受热力学限制转化率较低,但是耦合分子筛催化的甲醇脱水制二甲醚反应后转化率显著提高;硅铝比为200的CuZnAlOx/H-ZSM-5催化剂性能最佳,在260 ℃下CO转化率为35%,二甲醚选择性为93%.

(2)通过使用碱性大分子如吡啶,氯化1,3-二甲基咪唑(DMIM)或高温水蒸气处理选择性毒化/H-MOR分子筛12元环Brönsted酸位,并分别与CuZnAlOx/H-ZSM5催化剂进行耦合(图1. a),实验结果表明,相比CuZnAlOx/H-ZSM-5||H-MOR催化剂只能得到碳氢化合物产物,改性后的H-MOR分子筛均有效提高体系中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CuZnAlOx/H-ZSM-5||Py-MOR的CO转化率达到65%,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达88%(图1. d)。

(3)在260℃下,CO转化率在50 h内从49%缓慢下降到38%,MA和AA的总选择性可以维持在85%以上(图1. e)。


图2. 催化剂功能组分不同耦合方式对合成气制乙酸甲酯性能影响


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对三种催化剂功能组分进行耦合,实验结果表明,CuZnAlOx/H-ZSM-5||Py-MOR的催化剂组合性能最佳。对比之下,当将三种组分直接颗粒混合在一起时,只能得到C1-C4为主的烃类副产物,表明不同活性位点间发生过度迭代反应。因此也证明,想要保护乙酸甲酯,乙酸产物的稳定生成,必须避免其与CuZnAlOx氧化物的接触,阻止进一步加氢反应。


图3. 合成气制乙酸甲酯反应动力学条件考察


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气比例和空速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发现接力催化体系在240-300 ℃温度区间,压力大于3 MPa以及较宽空速条件下,均显示出优异的乙酸甲酯生成性能。此外,研究发现高温(>280℃),低压(≤3MPa)的反应条件下会催化酮化反应生成丙酮产物。


图4. H-MOR样品的H2O-TPD谱图


合成气制乙酸甲酯的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水(3CO + 4H2 = CH3COOCH3 + H2O),而水通常被认为会与羰化活性位点发生竞争吸附,造成活性位点的毒化。对H-MOR样品进行H2O-TPD实验,在100-240 ℃之间观察到H2O的脱附峰表明与表面羟基结合的水发生脱附,这一结果说明通过将反应温度提高在240℃以上可以有效减弱H2O对酸性位点的毒化作用。


图5. 合成气制乙酸甲酯反应机理及可能的副反应路径


  


总结与展望
我们通过设计两段式接力催化体系,将合成气制二甲醚及二甲醚羰基化反应耦合在单反应器中,在CuZnAlOx/HZSM-5||Py-MOR催化剂上实现了从合成气直接高选择性制备乙酸甲酯及乙酸。在合成气直接制备乙酸甲酯的反应体系中,高温可有效减少反应过程中H2O的生成对MOR分子筛羰化位点的毒化作用。此外在240 ℃和260 ℃的反应温度下,可得到高于95%的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CO转化率大于30%。这项工作不仅为合成气高选择性转化为C2+氧合物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催化体系,而且为具有多个反应通道的复杂反应的可控接力路径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最后,在相关的研究中通过金属掺杂或形貌设计等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H-MOR的羰基化能力。


  


作者介绍

成康:厦门大学教授,博导,王野教授团队成员。2009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2014年获厦门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导师:王野教授),2015年获法国里尔大学分子与凝聚态材料博士学位(导师:Andrei Khodakov研究员)。先后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德拜纳米材料科学研究所(合作导师:Krijn P. de Jong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获得“中国催化新秀奖”,2022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合成气、CO2、低碳烷烃的选择性转化和沸石催化。迄今在ScienceNat. Mater.J. Am. Chem. Soc.Chem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CS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文章引用8500余次。

汤敏:2015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获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导师:浙大电镜中心王勇教授)。2020-2022年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德拜纳米材料科学研究所(合作导师:Krijn P. de Jong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2025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EMAT(合作导师:Sara Bals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获第18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主要从事原位环境电子显微学研究,致力于利用和发展兼具高时空分辨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在真实催化反应环境下原子尺度揭示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动态行为,阐明动态演变过程的微观机制,为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开发提供原子水平科学依据。迄今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ppl. Catal. B-Environ. EnergySmallACS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科学温故QQ群—科研爱好者集中地!(不定期发布讲座通知,分享录制视频)
微信群(学术交流/电催化/光催化/理论计算/资源共享/文献互助群;C1化学/生物质/单原子/多孔材料分舵),小编微信:hao-xinghua或alicezhaovip,备注“姓名-单位”。

科学温故
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从实验到理论,探索催化反应隐藏的信息与机理,打开催化过程“黑匣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