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ROCANA文化教育学会理事 白景皓 学者,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以及商用。文章排版设计 绘图设计:ROCANA文化教育学会代表理事 张源之 未注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ROCANA
日本印佛学专业留学
梵文课程咨询
ROCANA《台湾大学哲学系 日本佛教学研究前沿讲座》实况报道
(一)
发起由来
本次研讨会的发起源于台湾大学哲学系耿晴副教授的邀请,并得到了ROCANA学会的积极响应。恰逢白、缪二位理事因中国哲学会的缘故来访台湾大学,故在哲学会前夕特别面向师生举办本次研讨会。本研讨会主要分享的是日本佛教学研究前沿与ROCANA东方文教学会佛教文化与艺术教育业绩与展望介绍,由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政治大学佛教哲学研究中心、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与东海大学哲学系等多所高校共同合作举办,以期通过各方的学术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推动佛教学研究、佛教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
日程安排
原定在11月1日上午10—12:30,在台湾大学水源校区哲学系楼302研讨室,线下举办。因遭遇特大台风21号康妮的肆虐,而改为在线上举办。
缪寿乐理事(日本学术振兴会/信州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PD)
【研究领域】因明学、比较思想学、中国哲学
《证相之知—现量与比量之间的桥梁》10:00–10:50
白景皓理事(身延山大学佛教学部特任讲师)
【研究领域】大乘佛教研究、法华经教理研究、比较思想学
《法华经中Gadgadasvara菩萨的再考察—「妙音」?还是「讷音」?》11:00–11:50
张源之代表理事(东京艺术大学硕士、ROCANA东方文化教育学会代表理事)
【研究领域】佛教现代艺术、密教艺术
《ROCANA东方文化教育学会 简介与交流》12:00–12:30
(三)
与谈嘉宾
主持人/发起者:
台湾大学哲学系专任副教授耿晴老师
【研究领域】唯识学、如来藏思想、阿毗达磨哲学
与谈嘉宾:
(1)法鼓文理学院副教授释见弘老师
【研究领域】印度中观思想、梵藏原典对读研究、梵语语法
(2)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副教授李胜海老师
【研究领域】印度哲学、藏传佛教哲学、中观哲学
(3)政治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胡志强老师
【研究领域】因明学、佛教哲学、比较哲学
(4)辅仁大学宗教系助理教授林恕安老师
【研究领域】印度中观思想、佛教逻辑学、比较宗教学
(5)东海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杨得煜老师
【研究领域】唯识学、如来藏思想、中国哲学
(四)
发表者与研究内容要旨
缪寿乐理事
《证相之知—现量与比量之间的桥梁》
法称(Dharmakīrti 约 600–660)在《量决择》(Pramāṇaviniścaya)与《因一滴论》(Hetubindu)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即证相(=证因)的现量与比量之间发生的、作为想起(smṛti)的证相之知(liṅgadhī / liṅgacetas / liṅgajñāna)。由于此知识间接地从所证的自相中生起,故不具备欺骗性,但因其不提供有关对象的新信息,因此不被视为正确的认识(量)(yathādṛṣṭākāragrahaṇāt na pramāṇam)。Arcaṭa(约 710–779)在《因一滴论注》(Hetubinduṭīkā)中,认为证相之知是一种分别知,他的主要功能在于想起证相与所证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并将证相的共通相判断为证相的自相。除了想起的内容,这些特点与沖(1990)所指出的法称对「现量判断」(adhyavasāya)特徵的理解相一致。因此,法称与Arcaṭa所设想的证相之知,可能相当于在烟的现量之后,伴随着上述不可分离关系的想起的,对于烟的现量判断。
Arcaṭa的弟子法上(Dharmottara 约 740–800)所理解的证相之知并非那样的现量判断。他在《量决择注》(Pramāṇaviniścayaṭīkā)与《正理一滴论注》(Nyāyabinduṭīkā)中,将证相之知视为对上述不可分离关系的一般性想起,同时指出,此认识能确定证相的共通相不逸脱所证对象的自相,即前者的存在只基于后者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这种作出决定的证相之知是以所证对象的自相为判断对象,并因此成为正确的认识。
证相之知作为现量与比量之间的桥樑,是理解比量发生过程的重要概念。然而据笔者所知,尚不存在对于法上的理解进行详细探讨的先行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概观从陈那(Dignāga 约480–540)到法上之间,证相之知的性质的历史性发展,并探讨将证相之知定位为正确认识的佛教哲学家法上的意图。
白景皓理事
《法华经中Gadgadasvara菩萨的再考察—「妙音」?还是「讷音」?》
梵典《法华经》第二十三章Gadgadasvara(噶德噶达品),《妙法莲华经》译作「妙音菩萨品」。顾名思义,其中作为主人公的菩萨名号被认为是「妙音」。传统认为,该章节讲述的是:东方世界的妙音菩萨来此娑婆世界听闻法华经,并借由释尊之口介绍其证得的普现一切色身三昧,及他的法华经流通行的故事。
然而从现行梵文本中所出的菩萨名号Gadgadasvara一词,对应的是「讷音」(不能正常发音)之含义。这不仅与汉译本之一的《妙法莲华经》的「妙音」相反,还与藏译本的sang sang po’i dbyangs(如光亮音)相矛盾。
对此,约百年前的泉芳璟和本田义英,到如今的植木雅俊与冈田行弘等先生都有系统地讨论过,但是对gadgadasvara的语用分析及其含义的可能性,都比较顺从汉译的理解,除冈田行弘以外,其他研究者都试图通过梵语的转讹或语根分析,阐述gadgadasvara一词与「妙音」含义的关联,唯有冈田行弘指出,该词就应按「讷音」去进行理解。
对于该词的理解,先行研究概无定论,更遑论对《法华经》中导入该菩萨的意图,有更深入的分析。因此,笔者通过本研究,首先对先行研究对噶德噶达菩萨的名号Gadgadasvara是妙音还是讷音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再参考《妙法莲华经》诸注释书对菩萨名号「妙音」的理解阐述,力图证明的是菩萨名号Gadgadasvara一词是在俗语写本体系和梵语写本体系中,可以有两种正相反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再解决噶德噶达菩萨的「讷音」之说,是否与《法华经》的菩萨法师定义、法华流通行产生矛盾的问题。以此推测,《法华经》导入噶德噶达菩萨的意图和动机。
张源之代表理事
(东京艺术大学硕士、ROCANA东方文化教育学会代表理事)
【研究领域】佛教现代艺术、密教艺术
ROCANA东方文化教育学会简章
本学会的创立宗旨是弘扬和传播东方文化智慧,促进丝绸之路乃至现今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团结和国家间的文化沟通交流。本学会致力于提升民众的整体人文素养,拓展民众的知识眼界,进一步促进世界范围内国家与民族间的深入理解和信任,从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本学会由研究东方语言学、哲学、文学、宗教、,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学等诸领域的专业学者以及长期致力于弘扬东方传统文化美学的媒体行业资深人士构成核心理事会。
学会的工作重点是将东方文化、哲学、美学的学术研究的新思路、新内容通过大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面向大众进行公益教育,传播和普及。通过时下最先端的网络手段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学术讲座课程以及在线展览。举办线下东方文化交流活动,文化游学体验活动以及艺术演出等形式丰富的活动项目。对于有价值的东方文化艺术教育、研究、传播的项目给予资金和事业扶持和援助。
ROCANA文教学会
文化部业绩
ROCANA东方文化教育学会于2021年开始专门设计开发出了适用于大众的:梵文 巴利文 藏文的基础学习的系列课程,梵文佛典文化课程,东方文化文学民俗学的文化课程数十种。总时长超过1000多小时。包含的不光是语音语法的知识更是囊括了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日文化美学的精彩内容。将梵巴日等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清晰讲授,深受学员们的青睐和喜爱。
同时开设ROCANA公众号平台开设的3年间翻译了梵文、巴利文佛典,印度文化诗歌、佛教印度哲学研究相关内容百余篇。同时介绍佛教各个学术研究专业,知名哲学研究者以及知名东方文化学术研讨会最新研究论文成果文章百余篇。
目前全网已有粉丝近3万,长期关注会员5000余名,长期学员1000余名。
ROCANA文教学会
艺术部业绩
艺术部的下设教育部于2023年开启日本文化艺术传统体验之旅。开展了日本古典艺术研学,日本古典艺术技法课程,东方传统艺术(佛画)展览。疫情后给予了ROCANA学员们切身以艺术体验东方(尤其是佛教文化底蕴的日本艺术)的珍贵机会。我们邀请了来自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副校长、教授、名讲师、佛教建筑艺术专家、正念冥想博士团队共同研发游学与研学旅行学修体验。联通佛教艺术、文化、冥想相关的诸理论、实践、感知的内容。让学员们在传统东方美学的沁润下自然地接触到佛教哲学文化之内涵。
艺术部内下设 :文化财绘画保存修复部 、建筑设计部、 雕塑部 、壁画部 。可参与佛教雕塑、绘画、壁画、遗产保护、建筑涉及等多个维度的项目。曾经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社科院、东京艺术大学、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大型学术与艺术机构合作开展如上项目。积极推进东方传统艺术尤其是佛教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事业。
学会创新理念与模式:用艺术设计表现更好的输出学术研究内容 创意与策划符合时代需求的东方文化印度哲学、佛学文化教育项目。
学会未来展望:稳定举办教育活动项目,促成青年佛学文化学习交流,策划创意东方文化 佛教文化相关的活动、演出、展览、综合项目。
智慧文化生活尽在
ROCANA文化教育网课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