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ROCANA文化教育学会理事 白景皓 学者,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以及商用。
文章排版设计 绘图设计:ROCANA文化教育学会代表理事 张源之 未注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ROCANA文化教育网课主页
1【古印度《摩诃婆罗多》里的“十字戏”】
十字结(pāśa)
古印度大诗《摩诃婆罗多》中以“十字结(pāśa)”为名描述了一个游戏。该游戏在形状像对称十字架的棋盘上进行。
游戏规则有点类似我国的“飞行棋”。用有圆圈、十字为棋盘路径,以骰子、贝壳、劈木等随机决定棋子沿路径的前进步数,绕行棋盘,以抵达终点为胜利的掷赛游戏。
图为《神的游戏》:印度的湿婆神与妻子在玩这个“十字戏”。
2【调象图与九住心】
出家人表用功修定的行者,他的钩索表正念,棍表正知,这些是他驯心的工具。大象表心,它的黑色表沉没。猴子表掉举。兔表细微的沉。在路上,有5种修定的进程上令我们分心的东西(色声香味触觉的外境,对应眼耳鼻舌身):一面镜子,表色和色的诱惑。一对乐器,表声和其诱惑。一个装了香水的海螺,表香和其诱惑。水果,表味和其诱惑。一块布,表触和其诱惑。路上有一些火,这些火表四作意。在初修时火比较猛,越往上走,火越小,这指开始修的时候必须用功力度大和很刻意,到后来不必太力度大和很刻意了。这幅图正是喻示修习禅定必经的九个阶段,称为“九住心”。“九住心”亦可称为“九住定”是修习禅定的九个阶次,是初学行者勘验禅定修学进度,最具体、实际的准则。
3【古印度梵语数学之“派(Pi)”的近似值】
⭕️古印度数学家阿耶波多(Āryabhaṭa,476–550 CE)的著作《算句》(Gaṇitapāda 10)中,用一个诗颂告诉我们圆周率的近似值算法。
⭕️caturadhikaṃ śatamaṣṭaguṇaṃ dvāṣaṣṭistathā sahasrāṇām / ayutadvayaviṣkambhasyāsanno vṛttapariṇāhaḥ //
将四加到一百上,乘八再加六万二。
以此近似可求出,二万直径圆周长。
⭕️用现代数学公式表出就是:
Pi = {[ (100+4)x8]+62000} / 20000 = 3.1416
4【古印度的圣音“唵”(oṃ)】
根据吠陀(Veda)的传统,“唵”这个音节在远古的印度哲学里就非常神圣。“唵”被认为是宇宙中所出现的第一个音,也是婴儿出生后所发出的第一个音。它是梵(Brahman)的体现,是万物的根源,也象征圆满。如图为:黑天悉多之婚恋的圆满。
它由a, u, ṃ三音拼合而成,也被看作对应着印度三大神对世界的创造-维护-毁灭的过程。在密乘中,解释为身口意业的清净。
传到我国的某些符箓派中,有时也使用“唵”字,期待驱邪保身的效果。
5【古印度的“同性合体”的诃利诃罗(Harihara)】
诃利诃罗(Harihara)
湿婆(诃罗 Hara)和毗湿奴(诃利 Hari)合体过,合体后的神叫诃利诃罗。
最早提到诃利诃罗的,是在《诃利世系》(Harivaṃśa)中的一个传说。当毗湿奴化身为莫希尼(Mohini,来自于moha{迷幻})出现在湿婆面前时,湿婆迷恋她,并试图拥抱她。此时此刻,莫希尼恢复了毗湿奴的真实形式,两个神灵融合为一体,即诃利诃罗。
这似乎暗示的是“醒梦一体”的哲学道理。而,现代图像学者则认为,湿婆(诃罗)半身象征出世的修行者(圣),毗湿奴(诃利)半身象征世俗的权威者(俗)。这体现了“圣俗一体”的理念。
6【古印度的“额头标志”(tilak)】
“额头标志”(tilak)
“额头标志”Tilak 是印度教徒在额头上绘制的宗教标志,形态各异,象征着不同的信仰与身份。它可以由粉末、灰烬、或桑达尔木糊制成。湿婆教徒通常使用三条水平的白色灰烬线,象征着湿婆的三眼和修行者的生活;毗湿奴教徒则多用 U 形的红色或黄色标记,中间带有一条垂直线,代表毗湿奴的脚印或三叉。其他的 tilak 形式包括红色的圆点,代表女神杜尔迦或吉祥的力量。
每种 tilak 不仅是个人信仰的表达,也反映出印度教内丰富多样的宗教传统和文化实践。
7【古印度的“爱神”(Kāmadeva)】
爱神”(Kāmadeva)
古印度的爱神,相当于西方的丘比特。他象征着欲望、爱情和感情,常被描绘为持有花箭的美男子。他的弓由甘蔗制成,弦由蜜蜂组成,箭头则是五种花瓣,分别代表五种感官。
在古印度文化中,鹦鹉被认为是优美、灵活和善于模仿的鸟类,象征着爱情的轻快、灵巧和迷人的力量。
8【古印度的“象棋”(caturaṅga)】
象棋”(caturaṅga)
♟古印度象棋,或音译为查图兰加(caturaṅga),为古印度的一种象棋类游戏。该词意为“有四肢或四部分”,在史诗中通常意为“军队”。起源于印度笈多时期的双人对弈棋类,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八条盘碁,也有四人版变体,而直系后代为泰卢固象棋,此游戏为部分象棋游戏的祖先。
♟棋盘为正方形,八乘八的方格,同于八条盘碁。
♟棋子的兵种有王(rājan)一个、仕(mantri/senapati)一个、象(gaja)两个、马(aśva)两个、车(ratha)两个、兵(bhata)八个。四种棋子反映了古印度军队的四种兵种。比如《杂阿含》中说:“天帝释闻阿修罗王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来欲共战。
♟棋子配置类似现在的国际象棋。王位置为己方左方数来第五行的底格,双方王并不同行。仕的位置为己方左方数来第四行的底格。其余兵种位置都相同。
9【古印度的“异性合体”—半女神】
☯️古印度的半女神(Ardhanārīśvara अर्धनारीश्वर)
是湿婆和他的配偶帕尔瓦蒂(或雪山神女)合体的形象。
☯️主要特征:形象通常表现为一半是湿婆神,代表男性,另一半是帕尔瓦蒂,代表女性。湿婆的半身通常表现为肌肉发达,持有三叉戟、鼓或蛇等象征物,象征阳刚之力和毁灭的力量。帕尔瓦蒂的半身通常表现为柔美、持有莲花或镜子等象征物,象征阴柔之美与创造的力量。
☯️象征意义:这一形象代表了宇宙中的二元对立(如阳和阴、主动与被动、破坏与创造)以及它们的和谐统一。它也象征着神圣的两性同体,即在每个存在体中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质。
10【古印度兰扎体与“十相自在”】
“兰扎体”(Rañjanā)
十相自在,是由七个梵语字母和三个图形联合组成,表达天人相应,也被认为具有极大的神圣意义与力量。
这七个梵语字母都是用“兰扎体”(Rañjanā)上下拼合而成。这种字体是在十一世纪从婆罗米文派生出来的元音附标书写系统。
这七个梵语字母用拉丁字母转写出来是:ya ra va la ma kṣa ha,三个图形是新月(candra)、明点(bindu)、云升腾状。
各自的象征意义:
(1)明点:身;新月:智;云升腾状:空
(2)ya:表示风;ra:表示火;va:表示水;
la:表示坚固地界;ma:表示器世间;
kṣa:表示众生世间;ha:表示天界。
11【古印度的“阿育王柱”】
印度孔雀王朝(Maurya Sāmrājya)
阿育王柱是公元前三世纪时,印度孔雀王朝(Maurya Sāmrājya)君主阿育王(Aśoka)在今北印度地区树立的一系列纪念佛教的石柱。
现存阿育王石柱有七到九根(有些石柱已无柱头)。
有柱头的这根石柱位于现在印度的Sarnath ,据说相当于古代的鹿野苑(Mṛgadāva),也就是释迦牟尼初次说法的所在地。
柱头有四头狮子面朝四方,其下有轮相。
这是说,释迦牟尼说法如狮子吼,震慑四方。
12【古印度的“猴哥”—哈努曼】
哈努曼(Hanumān)
是古印度的猴神,以忠诚、勇气和力量著称。他是风神伐由(Vayu)之子,拥有巨大力量和神通,被认为是毗湿奴的第七种化身罗摩(Rāma)的忠实仆从。
哈努曼帮助罗摩拯救被恶魔王罗波那(Rāvaṇa)绑架的妻子悉多(Sītā)。他以智慧和勇气穿越海洋到达楞伽岛,找到悉多并带回重要情报。
哈努曼剖心见罗摩和悉多图,象征着他无私的奉献、无畏的勇气和对正义的坚定信仰,是众多信徒敬仰的保护神。
ROCANA
日本印佛学专业留学
梵文课程咨询
智慧文化生活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