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ROCANA文化教育学会理事 缪寿乐学者,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以及商用。文章排版设计 绘图设计:ROCANA文化教育学会代表理事 张源之 未注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ROCANA
日本印佛学专业留学
梵文课程咨询
第十七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报道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第十七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祥宇宾馆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协办。我有幸作为一名发表者参与此次会议。
ROCANA与会理事介绍
缪寿乐(Miao Shoule),2016年10月以交换留学生身份来到日本广岛大学,2022年9月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课程期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DC1的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目前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PD,隶属于日本国立信州大学。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哲学(因明学),并涉足中国哲学(如老庄思想)的研究。
1.汉文佛典整理、考辨、语料库建设研究;
2.汉文佛典文字、音韵、训诂及佛典音义研究;
3.汉文佛典词汇、语法、语体风格与数字人文的探索;
4.汉文、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比较及佛典语言中国化研究;
5.汉文佛典文献、文学、文化的影响研究;
6.禅宗语言研究。
会议的整体议程
由于会议的整体报告已由主办方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发布,以下主要介绍我参与的小组讨论。我的发言安排在小组报告(二),地点为二楼祥泰厅,主持人姜黎黎、邵天松。
14:00-14:10 戴红亮:傣文《长阿含经》人名考释及与汉巴相应经书人名
14:10-14:20 元文广:《百喻经》与《百句譬喻经》之关系及翻译年代考
14:20-14:30 缪寿乐:汉传因明原点的再考察—以《因明正理门论》现代翻译为例
14:30-14:40 李孝淑、崔善庆: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法华经and 妙法莲华经in 月印释谱 (Volume 11)
14:40-14:50 赵祉星:《入楞伽经》渐净自心现流譬喻研究
14:50-15:00 申懿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的修辞表现研究
15:00-15:10 萧 红:《洛阳伽蓝记》注本差异中的语言问题例释
15:10-15:20 韩如帆: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汉和文混用及相关问题讨论
15:20-15:30 顾 军:佛源汉语词汇意义的误解误用与本土化影响研究
15:30-15:40 王继红、王乐:清末民初佛源词“影响”的传播与回流——兼谈白话报刊在其中的媒介作用
15:40-15:50 释延保:修行与时代——佛教中国化语境下的修行
茶 歇 15:50-16:00
16:00-16:10 姜黎黎:日本古写经《四分律》初探
16:10-16:20 邵天松:日藏古写经用字考察
16:20-16:30 谭 勤:《佛说太子须大拏经》写本价值发微
16:30-16:40 王洋河:敦煌佛典文献补校
16:40-16:50 陈心怡:敦煌佛教论议的定义考辨及写卷叙录
16:50-17:00 何剑平:论敦煌本《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对鸠摩罗什《注维摩诘经》条目的删略及成因——以《法供养品》为例
17:00-17:10 杨祖荣:敦煌佚名《维摩经义记》研究
17:10-17:20 国 威:从“钞记”到“序解”——南山律学的文体调整与阐释转向
17:20-17:30 平燕红: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的编纂理路及其现代意义
17:30-17:40 谭 伟:佛教文献“二十八宿”考论
17:40-17:50 全国鸟:对韩国“华严石经”及其研究史的“文化研究”考察
17:50-18:00 梁导喜:韩国“华严石经”复原研究
缪理事发言主旨
陈那(Dignāga ca. 480–540)身处于印度古典文化的繁荣时期,以批判性态度研究了佛教内外的各种逻辑思想,并分析了人类认识这一主题,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学问体系在汉传佛教中被称为因明学。此后,法称(Dharmakīrti ca. 600–660)对陈那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整理,并促使其在印度长期发展。法称对后世的影响还波及包括西藏在内的许多地区。然而法称的因明学著作未有汉译。玄奘除了在印度研修唯识外,还学习了因明学。而汉传因明学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玄奘对于陈那的作品《因明正理门论》(Nyāyamukha)的翻译。此后,汉传因明学在中国得以发展并流传至今。
玄奘翻译的《因明正理门论》不仅在中国广受关注,也受到了日本学者的积极研究和分析。现今对于该作品的日文翻译,最为权威的是桂绍隆的版本,其特点是收集了与玄奘译本相对应的梵文和藏文语句。这些语句来自陈那的《集量论》(Pramāṇasamuccaya)以及其他思想家的著作和注释。虽然桂氏并未忽视玄奘译本的重要性,但他其主要参考印度的思想背景,且倾向于根据梵语和藏语对玄奘的翻译进行理解分析。自然,以梵文为第一手资料的桂译本更接近陈那的真实意图,并且其内容也更符合印度的思想背景。然而,尽管桂氏同样致力于玄奘版本的分析讨论,但由于其对于梵文和藏文的倾向,我们难以将其翻译作为玄奘的本意全盘接受。此外,该译本对玄奘译本中的一些文言文表现的解读也不够准确。
一定意义上,汉传因明在可以被视为在独立于印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玄奘译本的现代汉语译本而言,现今流传接受度较高的是郑伟宏和沈剑英的版本。它们的特点是,基于汉传因明学传统,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玄奘译本的注释。由于两位学者精通文言文,他们的译文更接近玄奘的原意。另外,在无法直接参考梵文和藏文的情况下,两个译本中引用的汉传因明注释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依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对印度传统思想背景的熟悉以及梵文和藏文的能力,两位学者的译文有时与陈那的原意存在分歧。
最近有消息称,《因明正理门论》的梵语刊本即将问世,乘着这股浪潮,在本研究中,笔者将会同时展示玄奘的原文和两种翻译系统(日文译本和中文译本)的正文。分析比较两种体系的内容,翻译风格,以及翻译的依据。
曾前往印度长期学习的玄奘必然了解当时印度的思想背景。《因明正理门论》是汉传因明学的起点,要探究其真谛,就必须结合当时印度的思想背景,利用梵文,藏文,汉文,日语和现代汉语的能力。笔者认为通过统合两个体系能够还原玄奘最初的意图,并旨在启动当代学者对于《因明正理门论》的玄奘译本这一汉传因明学的起点的新的讨论。
其他与会学者精彩发表
14:40-14:50 赵祉星:《入楞伽经》渐净自心现流譬喻研究
摘 要:《楞伽》渐净自心现流的譬喻有四,即菴罗果譬、陶师譬、大地譬、技术譬。从四个譬喻可知,“渐”的隐喻为“诸地”,“渐净自心现流”的方式即法门为十地。四譬喻说明了四个问题,即通过十地可随入如来地、十地是什么、为什么十地是成佛的法门、十地法门为菩萨法门而非愚夫的。从《楞伽》的四个“渐净自心现流”的譬喻可见,顿、渐并非日常所理解的“突然”与“按照一定顺序”的含义,梵本直译为“同时”与“次第”,两者并不是逻辑上的矛盾关系。换言之,“顿”出现“突然”的含义,这应是汉译佛典时的问题,比如在求本中,还可见yugpad 被译为“顿”和“俱”,但在实本中已经全部译为“顿”。另外,这个翻译偏差导致了理解上的直接差别。如求那跋陀罗在顿渐的四个譬喻中全部将yugpad 译为“顿”,不可不说应是有意为之。但这直接导致了后人对顿渐譬喻理解上的偏差,即将“顿”“渐”作为矛盾概念,而在线性时间上考虑这个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活力。如果在顿渐梵文原意上理解,顿悟、渐悟、顿修、渐修等大概率不会成为中国佛教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正因为这一翻译问题,使得顿悟、渐悟等成为了很多人理解佛教的钥匙,以及入道的法门。这一案例本身就说明了佛教真理并不是局限于语义层次,而是在第一义上。换言之,中国佛教的蓬勃的生机并非由语义厘清直接带来,而是通过对佛教真理的揭示而来。
15:10-15:20 韩如帆: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汉和文混用及相关问题讨论
摘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行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之一,详实记录了晚唐时期的民间见闻,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然文中部分词汇较为难解,通过汉文语法与文意分析,并与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发现这些词汇并非按照汉文的用法来使用。由于作者圆仁为日本人,且使用汉文撰写日记,推测部分词汇可能为汉和文混用词汇。通过查阅日本文献及相关数据库,确认其属此类混用词汇。此问题不仅对汉文及相关文献研究产生影响,也对同时代的佛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5:20-15:30 顾 军:佛源汉语词汇意义的误解误用与本土化影响研究
提要:从历史上来看,汉语曾经至少有四次与其他语言的较大规模接触:一是西汉至唐代时期与西域的接触;二是从西汉开始,佛教正式传入我国,一些佛教用语进入汉语的词汇中;三是公元四世纪到二十世纪,我国北方与阿尔泰民族的接触;四是鸦片战争之后同西方国家的接触。从几次接触的情况来看,佛教传入我国较早,再加上后来一些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使得佛教借词和译词对汉语的影响深远,不少佛教词语在汉语中已经具有全民性,有些词甚至让人意识不到是语言接触的产物,例如“世界、现在、法宝、命根、一剎那、不可思议”等。
15:30-15:40 王继红、王乐:清末民初佛源词“影响”的传播与回流——兼谈白话报刊在其中的媒介作用
提要:“影响”是现代汉语常用词,作为名词和动词使用,意思是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
朱庆之(1992:231-234)认为现代汉语“影响”是由佛教“善恶业报”思想引申而来的。沈国威
(2019:192-203)对此提出疑议,他认为“影响”在日语里接受了西方概念,吸收了influence 的语义,这种新语义通过翻译回流到汉语里,成为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我们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前者为源,后者为流。正是因为influence 的语义在广义层面契合善恶业报的因果逻辑,才顺利为“影响”吸收。两位先生忽视的是,“影响”为什么发生了词类变化,“影响”的新用法为什么主要出现在白话报刊里,白话报刊作为新兴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在其中的作用。
缪理事参会议感想总结:
本次会议以汉文佛典研究为主题,大多研究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对于汉文典籍的文本分析。尽管部分发言展示了对梵文的深厚造诣,但还是要提到在涉及到梵文的内容时,也有一些研究在处理梵文内容时深度尚显不足,比如说一些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汉译中音译部分的分析。这主要是研究侧重所致,无需苛求。
本次研讨会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对于汉文字词的意思以及其历史性变迁的讨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国内研究者在文本处理上广泛应用了AI技术,数据处理的精度之高超出了我的预期。笔者所处的日本学界近年也开始兴起AI技术的使用的风潮,能在国内看到同样的趋势,令我深感共鸣。AI和数据分析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流,我也期望能在自己的研究中迎接这股新兴技术的东风。
智慧文化生活尽在
ROCANA文化教育网课主页